一、現在我該怎么辦?
一個乳腺癌復發患者與硒教授說:我在2015年的時候被確診,做過化療、放療與靶向用藥,但是去年的8月份發生了轉移,在左邊的乳房上又出現了包塊,在同側腋窩也有一個包塊。
化療已經受不了,有太多的不適。現在右腿常感到麻木疼痛,有時還抽筋,心跳也快,以前120斤,現在只有70斤。
吃不了,睡不好,已經兩個多月,還躺在床上,現在我該怎么辦?
面對著她的咨詢,硒教授知道有很多的患者處于這樣的困境,不治療?感覺等死,治療?不僅面臨著后遺癥,身體狀況還更差。

二、身體為什么會垮?
1、免疫機能下降
要知道,癌細胞是由正常的細胞經過突變分化而來的危害人體健康的新生組織。在免疫機制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它會循規蹈矩。
但是當你的監管免疫功能低下時,就會偏離了正軌,進行突變。
可在治療中,化療藥物對機體的最重要的副作用就是抑制骨髓,而你的骨髓是你的防衛軍隊的制造工廠。
因此,你的治療不能把目標總放在如何縮小或是消除瘤體上,應該考慮如何的提高自體的免疫系統功能,讓其發揮監管作用才是根本。
2、病因沒有清除
很多的患者,在確診后,只是顧及癥狀帶來的感受,在治療上只會想著如何能把癌細胞殺死、讓瘤體變小或是消失。
卻從沒有用心的去尋找導致自己患癌的根源,在埋怨不公平的時候,從來沒有問自己為什么得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為什么會出現在自己的身上?
在大自然中的規律就是這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凡事都有因果。
癌癥也一樣,你的體內一定有某種因素促進它的增殖與生長,才會導致你得癌癥,導致會復發轉移。
3、圍剿撲殺嚴重
在現在的癌癥治療當中,大多數都是進行圍剿撲殺,力求每一個癌細胞都要殺死。
在放化療中,除了能殺滅癌細胞的同時,還會對健康的細胞進行摧殘。因為化療的藥物不能夠對癌細胞進行識別,無法避免健康細胞的損傷。
而且會隨著治療的次數積累,毒性越來越明顯。有的可以修復,但是過程漫長,有的會永久的失去功能。

三、如何有癌魔爪下安然度過18年?
1、驚嚇
他是一位樸實的人民老師,在18年前,當看到“癌癥”的字樣時,嚇得魂飛魄散,癌癥讓他嘗盡了苦頭。
他說:至今還記得,在50歲的那年,在吞東西的時候食管的中下段感覺到不暢順,這種感覺一直維持到年底,癥狀沒有改變。
家人不放心,陪他到醫院做了胃鏡檢查,報告單上的結果使他腦部一片空白:食道癌Ⅲ期。這種游離狀態一直維持回到家。
他無法接受,腦海里不斷問的就是:自己在講臺上兢兢業業,怎么患癌的會是自己呢?還能不能治好?如果我走了家人怎么辦?
2、不能被打倒
驚嚇過后,他猛然醒悟,自己是一名知識分子,要相信科學,現在的醫療水平不再是過去,應該有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絕不能被癌癥打倒。
可是無意中聽到醫生給家人說的話:想吃啥就給他吃吧,可能就是那么幾個月了……他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一點信心,瞬間又被打垮了。
夜靜的時候,他無法入睡:難道真的只剩下幾個的時間?難道就這樣離開?他不甘心,從沒流過淚的他卻感覺到非常的無助。
3、改變贏得康復
在住院治療期間認識了很多積極心態的病友,病友的樂觀、坦然、開朗的心態感染了他。
其中一個不能進食的病友說感悟很深刻:“我被醫學上判了死刑,經過醫生的努力改為緩期執行,我要盡我最大的努力,好好配合表現,爭取改判無期徒刑。”
在病友的感染下他慢慢的變得坦然,對醫生說的話也不再耿耿于懷,對很多事都看得開。
家人們的照顧,親友們經濟上的支持,安慰,還有單位領導與同事的支持與鼓勵,使他慢慢又堅定了戰勝病魔的信心:不能被癌癥打倒。
于是,他開始大量的閱讀了癌癥方面的資料,發現免疫力在抗癌方面的重要性。這一點不需要醫學手段自己就能做到的就是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在認識了癌癥的知識后,尋找使自己的致病源頭,內心不再害怕。
他糾正了自己的心態,不悲觀、不失望,當做是沒有事一樣,就算只有幾個月也要快樂的走完。當家人為我擔心的時候,反過來有我去安慰他們,努力建造一個快樂的生活氛圍。
他規劃了康復的運動計劃、執行時間等方案,也按時執行。
在飲食上,盡管吞東西困難,但是他分多次的進食,這方面家人們費盡心思,想盡辦法如何把食物多元化、煮的稀爛一些,方便他進食。
慢慢恢復后,他又申請回到三尺講臺上用粉筆譜寫春秋,直到退休。
就這樣,癌腫雖沒完全消失,但不曾轉移,讓他安然的走過了3年、5年、10年,現在即將迎接19年。

四、硒教授關鍵說
如何做到提升自己的抗癌能力呢?
1、提高免疫機能
能提高抵抗力的不一定要靠藥物,個體就可以做到。比如熬夜、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素,你可以去解決。
再根據你的情況進行飲食調節,規律運動、充足的睡眠,那么你的機體免疫系統就能恢復到健康的水平,這個對于癌癥的康復來說尤其重要。
不管是在治療還是康復期間,努力的恢復自身的免疫系統,讓它優于癌細胞進行自身清除或是與癌細胞和平共處帶瘤生存是完全可能的。
2、與癌細胞和平共處
有效的抗癌治療并不是說要殺死所有的癌細胞,要明白一個道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癌細胞處在優勢的時候,你要把它完全控制及剿滅,就意味著要大幅度的損傷身體。
往往人們在治療上只注意追求殺滅癌細胞的過程而忽略了機體本身,忽視了自身的免疫機制有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倍受摧殘。
對于體弱或是年老的患者,使用副作用少的藥物進行控制,達到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或許保守治療可能比激烈的化療或是放療亦或是手術治療可能更妥帖一些。
3、消除致癌因素
去除導致免疫力低下的源頭,不讓癌細胞有發展的機會。
在人體內,有一套監管癌細胞的系統,當你的這個系統處在優勢的時候,癌細胞出來一個就會被撲滅一個,這就是免疫清除作用,會讓你的機體處在健康水平。
當免疫系統處于劣勢的時候,癌細胞就勢大量增殖分裂,免疫無法達到完全清除作用,這時候出現了免疫失衡。
當機體長期免疫失衡,假以時日,癌腫出現。這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可能經歷的時間是5年10年或是更長時間。
如果說能在這個時段糾正導致你免疫力低下的源頭,那么,桀驁不羈的癌細胞會回復到正軌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