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要說的是一件營養領域的巨大丑聞,它直接導致數以萬計的人民承受病痛甚至付出生命。
時間回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當時美國冠心病人數突增,卻始終找不到原因,直到1962年,英國營養學家首先提出糖是導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消息一出,世界嘩然,人們怎么都不敢相信這么甜蜜的糖會是引發健康隱患的罪魁禍首。各個流派開始長達數年的爭吵。
到了1967年,3個哈佛大學的教授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一錘定音,他們指出冠心病主要由脂肪和膽固醇引起,與糖無關,從此,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膳食建議被“帶偏”了幾十年。直到2016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翻閱檔案時發現,當時3位哈佛大學教授私下收了國際糖業研究基金會幾千美元的賄賂,洗白了“糖”。
而這一切帶來的后果是,50 年間,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糖遭受病痛,僅在 2012 年度,美國就有 702 308 例心血管及代謝疾病相關的死亡,其中已被證明有 10.8% 的冠心病死亡及 14.8% 的糖尿病死亡與含糖飲料相關。
糖到底有哪些危害
其實,早在1968年,國際糖業研究基金會在實驗中就發現,動脈硬化、胰腺癌、膀胱癌與高糖飲食密切相關,但為了不影響糖的銷量,這些文件從未對外公布,甚至,他們還動用自己金錢的影響力,不斷對營養學家進行“賄賂”,如上文中的3位哈佛大學教授。
除此之外,現代研究也發現,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疾病也與糖密切相關。
我們該如何正視糖
雖然糖會給我們帶來健康隱患,但不可否認的是,糖也是為人體提供能量的物質,是人體必需的三大營養物質之一。所以,我們應該合理、均衡攝入。
合理攝入: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營養指南中建議,成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應控制在總能量的10%以下,即約50克。最好能控制在總能量的5%以下,大約25g每天。
均衡攝入:糖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如單糖(葡萄糖)、雙糖(白砂糖)、多糖(淀粉類食物),真正需要限制攝入的是“添加糖”,即非食物本身含有的糖,如蔗糖、果葡糖漿等,它們廣泛存在于甜食、含糖飲料、蛋糕、餅干里。已有大量的研究發現,相對于葡萄糖或淀粉,蔗糖及果糖可誘導血脂升高、胰島素抵抗、血小板功能障礙,最終導致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的發生。所以,在購買時,可仔細閱讀營養標簽或成分列表,以選擇不含添加糖的食品。
總而言之,糖與癌癥的關系比較復雜,我們不能簡單地將糖“妖魔化”,也不能過于依賴糖帶來的甜蜜幸福感。我們可以通過做出正確的選擇,如降低飲食中“添加糖”的攝入,從天然食物水果、蔬菜、淀粉類食物中獲取,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