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早期肺癌綜合治療如何“融合”?譚黎杰教授發表觀點!
近日,第十二屆中山胸部微創論壇暨2021中山胸部腫瘤多學科國際論壇隆重召開,大咖云集,共話胸部腫瘤診療熱點與前沿。其中,早期肺癌的治療手段備受關注,外科手術雖然仍是治愈癌癥的首選方案,但術后復發轉移成為影響患者生存的一大難題,亟待解決。
肺癌微創手術進展如何?綜合治療模式下,術后輔助治療地位如何?如何將手術與藥物“巧妙”結合從而為患者創造最大獲益?“醫學界”誠邀本次論壇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譚黎杰教授分享早期肺癌治療相關學術見解以及臨床實踐經驗。
譚黎杰教授談到:“本次會議熱點包括兩大方向,首先是以GGO(肺部磨玻璃結節)為主的早期肺癌存在過度治療,包括日本對比肺段與標準肺葉切除的JCOG 0802研究以及中國專家針對非浸潤性早期腺癌的影像學、病理學上的研究,都是本次會議討論的重點、熱點話題。另外有一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因為漏診而無法得到即時、規范的治療,也是亟待解決的臨床問題。
另外一方面是晚期局部肺癌的誘導治療,即新輔助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之后再進行微創治療以減少手術創傷,降低對免疫系統的干擾,提高患者的總生存期(OS),也備受眾專家關注。”
在過去外科手術是根治早期或者局部晚期肺癌的有效手段,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醫學的進步,治療的手段越來越多——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層出不窮。并且對于肺癌患者的治療理念也在不斷轉變——多學科的綜合治療才能使患者最大獲益,“微創手術也是綜合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譚黎杰教授談到。
手術仍然是根治早期肺癌重要的一環,但臨床醫生要清楚地認識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肺癌根治術后的復發風險仍不容忽視。“當腫瘤治療發展突破‘局部’概念以后,術后輔助治療尤為重要”,譚黎杰教授強調道。
以往早中期肺癌的傳統輔助治療手段為化療,從一代的化療藥到現在的三代化療藥,化療已經發展了二三十年。術后輔助化療的數據也隨著不斷積累和更新,但是其療效已經達到瓶頸,即使是目前最新的三代化療藥物也僅能提高5%的生存率[1]。
但隨著以EGFR-TKI為代表的靶向藥物突飛猛進地進展,輔助治療已經進入了靶向時代;通過基因檢測,從而選擇對應的靶向藥物,同樣也是精準治療時代的最好映證之一。“總體而言,肺癌五年甚至十年生存率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其中最大的‘功臣’——靶向藥物的層出不窮,從而不斷推動輔助治療的進展。”譚黎杰教授談到。
靶向治療在NSCLC術后輔助治療中的優勢地位已經奠定,2020年最重磅研究——ADAURA試驗的結果已經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正式發表,結果顯示:在II-IIIB期(T3N2,AJCC8)患者中,與安慰劑組相比,奧希替尼組顯著延長了中位DFS(未達到 vs 19.6個月,P<0.001),降低了83%的疾病復發或死亡風險(HR=0.17),達到了主要研究終點。奧希替尼組的1年和2年DFS率都顯著于安慰機組(97% vs 61%,90% vs 44%),3年DFS率增加則超過50%(80% vs 28%)[2]。
圖1 ADAURA研究的主要終點:II-IIIB期(T3N2,AJCC8)患者的DFS
在總人群中[IB-IIIB期(T3N2,AJCC8)],奧希替尼組的中位DFS同樣顯著優于安慰劑組(未達到 vs 27.5個月,HR=0.20,P<0.001)。兩組的1年、2年和3年DFS率分別為97% vs 69%、89% vs 53%和79% vs 41%,奧希替尼輔助治療組的患者獲益明顯。
圖2 ADAURA研究的次要終點:整體人群的DFS(IB期、II期、IIIB期(T3N2,AJCC8))
譚黎杰教授表示:“我個人認為ADAURA研究最大的突破是針對腦轉移的療效,奧希替尼可以顯著降低術后腦轉移的發生率以及改善腦轉移患者的預后。”研究數據顯示,奧希替尼可以顯著降低局部及遠處復發風險(局部 7% vs 18%, 遠處 4% vs 28%),改善CNS(中樞神經系統)DFS (HR 0.18),顯著降低遠處轉移,特別是降低82%腦轉移或死亡風險。以循證為基石,奧希替尼輔助治療的優勢地位或已經凸顯。
基于ADAURA研究的顯著獲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經批準奧希替尼用于EGFR突變陽性可切除NSCLC患者的術后輔助治療,成為首個獲批輔助治療適應證的EGFR-TKI同時也解決了中國早期肺癌患者長久以來未被滿足的輔助治療需求。
譚黎杰教授表示:“從外科醫生角度來看,奧希替尼獲批輔助治療適應證,給臨床用藥帶來了便利的同時更保障了患者的全程管理。奧希替尼對比以往的傳統治療,療效好、安全性也更佳,給患者帶來的實際益處,有時候可能突破了我們的想象。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有很多病例包括腦轉移,接受奧希替尼治療后,獲得了非常好的療效。同時我也強調:在臨床用藥的過程中要更佳精準、規范地用藥。”
隨著奧希替尼術后輔助治療適應證的正式獲批,中國早期肺癌的治療模式已經發生革命性改變,突破了手術根治的標準治療模式,手術后序貫靶向藥治療可以進一步提升療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主任、食管外科主任、食管癌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 早期肺癌圍術期治療專家共識[J]. 循證醫學. 2019,19(4):193-199.
[2].Yi-Long Wu et al. Osimertinib as adjuvant therapy in patients (pts) with stage IB–IIIA EGFR mutation positive (EGFRm) NSCLC after complete tumor resection, NEJM 2020.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審批編號CN-84392 過期日期2021-11-26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