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醫”樂業》是北京陳菊梅公益基金會與醫脈通合作的人文案例收集項目。泌尿外科系列醫師訪談將聚焦前列腺癌領域,基于真實存在的臨床需求,探討前列腺癌規范化診療路徑及全病程管理對臨床患者的重要意義,突出泌尿腫瘤醫師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和專業素養。
本期導讀
“如果我們的病人可以長久、無瘤的生活,而且生活質量非常好,那么每一次他們來復診的時候,真實陽光的笑臉就是我們最大的安慰了。”夏丹教授樸實真切話語的背后,是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獻身精神和探索精神。
從開始的心有顧慮到如今的得心應手,從業將近30年,夏丹教授作為泌尿外科少有的女醫生,無視性別壁壘,始終以救死扶傷為己任,全力推進我國泌尿外科治療技術的更新和治療理論的傳播,成為我國泌尿外科腹腔鏡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本期訪談我們有幸邀請到浙大一院總部泌尿外科中心主任夏丹教授,來與我們共同分享她從醫路上的心得體會,以及她所參與并見證的泌尿外科長路變遷。
專家簡介
夏丹 教授
浙大一院總部泌尿外科中心主任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機器人學組副秘書長
中國人體健康促進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機器人醫師分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分會泌尿腔鏡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抗癌協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務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微創學組組長
浙江省醫學會微創外科分會委員
《機器人外科學雜志》編委
幸遇人生伯樂,感懷師恩
當時科室的老主任魏克湘教授作為新中國第一位泌尿外科女醫師,畢生投身于創新醫療技術,救治了無以計數的患者,是名副其實的“女中豪杰”,也是夏丹教授一直以來的崇拜對象。聽說夏丹想要退縮后,魏教授特地找到她促膝長談。直到現在,夏丹教授還清清楚楚地記得當時魏教授的原話,“再堅持兩年,如果兩年后你還是覺得泌尿外科不合適,我親自出面幫你調配到其他科室。”
無視性別壁壘,在腫瘤領域做出自己的成績
憑借這份“膽大心細”,夏丹教授帶領團隊建立了適應中國人群的泌尿外科機器人技術規范,使泌尿外科機器人中心快速進入穩定期,為提升泌尿外科微創手術理念創造了條件,成為我國泌尿外科腹腔鏡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并在第13屆亞洲泌尿外科年會暨第22屆全國泌尿外科年會上榮獲首屆“郭應祿泌尿外科青年醫師獎”。
再接再厲,時刻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
不是說說而已,夏丹教授以身載道,身體力行,長期從事泌尿外科腹腔鏡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推動了醫療同質化進程。
被患者堅定地選擇,是底氣,也是動力
“去年有一例雙側腹膜后腫瘤患者,因為腫瘤很大,跑了很多家醫院都束手無策,當時患者的女兒找到我們,懇求我們為他父親治療。”夏丹教授提到,以患者的情況手術風險很大,盡管當時已經闡明這類大手術存在的風險,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但最終患者女兒還是選擇相信醫生,并再三懇求進行手術。
為了回饋這位患者及其家屬的絕對信任,夏丹教授兩次組織泌尿外科、肝膽外科、胸外科等各個科室的大會診,共同制定手術方案,愿意為患者“拼一把”。最終在各科室聯合的手術條件下,患者不僅保住了兩側的腎臟,腎功能恢復良好,而且整體生存質量也得到很好恢復。
構建科室和諧氛圍,凝聚產生力量
夏丹教授認為愉悅放松的工作氛圍可能會抵消很多身體上的辛苦,所以既往每年基本都會舉辦兩次科室團建,來增加大家的交流溝通,營造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科室組織氛圍;平時她也會組織科室同事一起活動,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陪伴家人。“盡管大家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十幾個小時以上,但大家還是很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心里還是很認同這個科室的文化。”
以醫為業,雖有憾但無悔
有次女兒開玩笑道:“你不在家沒關系的,只要有外婆在就行了。”現在想起來,夏丹教授仍覺得對家庭有所虧欠。但也正是家人的支持與理解成為了她的一粒定心丸,讓她沒有了“后顧之憂”,能夠作為一名醫生勇往直前,用自己的時間換來更多病人的治愈和康復。
小結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