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年終大盤點 | 袁瑛教授盤點2021年度晚期結直腸癌研究進展

    由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會、杭州東方臨床腫瘤研究中心與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21抗腫瘤新藥研究及腫瘤治療年終大盤點”于2022年1月25日在上海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本次會議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袁瑛教授對2021年度晚期結直腸癌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回顧和展望,醫脈通將重點內容整理如下。

    袁瑛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腫瘤內科主任、腫瘤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惡性腫瘤預警與干預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實用腫瘤雜志》常務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常委、遺傳學組組長

    中國抗癌協會家族遺傳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理事CSCO結直腸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CSCO胃癌專家委員會常委

    CSCO胰腺癌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遺傳專委會主任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精準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袁瑛教授結合患者的基因表達情況和治療線數,從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兩個角度,對2021年度晚期結直腸癌領域的研究進行了解讀。

    免疫治療相關研究

    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錯配修復功能缺陷(dMMR)患者的一線治療和輔助治療

    隨機III期研究KEYNOTE-177納入IV期MSI-H/dMMR結直腸癌(CRC)患者307例,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或化療(mFOLFOX6或FOLFIR)±靶向治療(貝伐珠單抗或西妥昔單抗)治療,研究目的為評估免疫治療相對于化療±靶向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

    研究發現,與化療±靶向治療相比,免疫治療顯著提高了患者的中位無進展時間(PFS)(16.5個月 vs. 8.2個月,HR 0.59,95%CI 0.45-0.79),在研究后期入組患者發生交叉的前提下,免疫治療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OS)仍表現出改善的趨勢(NR vs. 36.7個月,HR 0.74,95%CI 0.53-1.03,P=0.0359)。此外,免疫治療也改善了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45.1% vs. 33.1%)和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NR vs. 10.6個月),完全緩解(CR)率也表現更佳(13.1% vs. 3.9%)。

    基于這一研究,2021年6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帕博利珠單抗用于KRAS/NRAS/BRAF野生型不可切除或轉移性MSI-H/dMMR結直腸癌患者的一線治療。CSCO指南也將帕博利珠單抗作為MSI-H/dMMR結直腸癌患者的姑息一線I級推薦方案,并認定為1A級證據。

    KEYNOTE-177研究奠定了免疫治療單藥在MSI-H結直腸癌患者一線治療中應用的基礎,后續的多項研究對PD-1的聯合用藥做了進一步的探索。

    例如,單臂研究CheckMate 142對雙免療法進行了評估,研究對45例MSI-H轉移性CRC患者進行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聯合治療,結果發現,在中位29.0個月的隨訪之后,患者ORR可達69%,疾病控制率(DCR)可達84%。

    對雙免療法的后續評估試驗——隨機III期研究CheckMate 8HW正在進行中,而另一項評估免疫療法聯合化療+靶向治療(阿替利珠單抗+mFOLFOX6+貝伐珠單抗)的III期研究COMMIT也在進行中,醫脈通將會持續跟進這兩項研究的進展。

    除了晚期患者的一線治療之外,隨機III期研究ATOMIC也對輔助治療中免疫治療的應用進行了探索,研究計劃納入進行結腸根治術后的III期dMMR結腸癌患者700例,患者分別接受FOLFOX或FOLFOX+阿替利珠單抗治療,該研究結果尚未公布。袁瑛教授在期待該研究結果的同時指出,未來需要對術后dMMR結腸癌患者輔助治療中免疫治療的單獨應用進行進一步的評估,以探索輔助治療的去化療策略。

    微衛星穩定(MSS)患者的一線治療

    由于大部分的CRC患者均表現為MSS,因此MSS患者的免疫治療進展同樣引人注目。隨機II期研究AtezoTRIBE納入不可切除轉移性CRC患者218例,患者按照1:2的比例隨機接受FOLFOXIRI+貝伐珠單抗或FOLFOXIRI+貝伐珠單抗+阿替利珠單抗一線治療。

    研究發現,相較于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添加顯著改善了患者的中位PFS(11.5個月 vs. 13.1個月,HR 0.69,95% CI 0.56-0.85,P=0.012)。在剔除dMMR患者后,僅針對無錯配修復缺陷(pMMR)亞組的分析同樣顯示出中位PFS的改善趨勢(11.4個月 vs. 12.9個月,HR 0.78,95% CI 0.62-0.97,P=0.071)。

    另一項中國隨機III期研究BBCAPX同樣對RAS突變型MSS患者的一線治療進行了評估,研究共納入患者402例,按照1:1的比例隨機進行CAPEOX+貝伐珠單抗或CAPEOX+貝伐珠單抗+信迪利單抗治療,該研究的前期單臂試驗顯示CAPEOX+貝伐珠單抗+信迪利單抗方案的ORR超過80%,DCR接近100%。該III期研究目前正在進行中,醫脈通將會持續跟進其進展。

    除了對免疫治療+化療+靶向治療的探索之外,II期單臂研究MEDITREME也對雙免聯合化療進行了評估。研究納入既往未經治療的RAS突變型轉移性CRC患者57例,并給予mFOLFOX6+度伐利尤單抗+Tremelimumab治療。結果發現,所有患者的中位PFS為8.4個月(5.9-NR),MSS亞組患者的中位PFS同樣為8.4個月(5.9-11.1)。袁瑛教授指出,該研究的結果不盡如人意,雙免聯合化療這一策略后續可能需要更進一步的評估。

    MSS患者的后線治療

    2019年,REGONIVO研究證實免疫治療聯合抗血管治療用于后線治療可使MSS患者中位PFS達到7.8個月,因此,后續對于這一策略的探索始終在進行中,2021年有三項研究公布了結果(圖1)。

    圖1 針對MSS患者晚期后線治療的臨床研究

    例如,單臂II期研究北美REGONIVO納入pMMR/MSS轉移性CRC患者70例,并給予瑞戈非尼+納武利尤單抗治療。結果發現,患者ORR僅為7%,中位PFS僅有1.8個月。

    另一項中國研究(NCT03903705)則評估了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在MSS晚期CRC患者中的療效,研究共納入44例患者,結果發現,患者ORR可達22.7%,中位PFS可達5.6個月。

    II期單臂研究LEAP-005則評估了帕博利珠單抗聯合侖伐替尼的療效,研究納入非MSI-H晚期CRC患者32例,結果發現患者ORR為22%,中位PFS為2.3個月,6個月PFS可達31%。對于這一用藥方案的后續III期隨機研究LEAP-017正在進行中,醫脈通將會持續跟進其進展。

    除了對REGONIVO模式的評估,其他免疫治療用藥模式也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例如,一項II期單臂研究,針對化療復發MSS型MGMT失活CRC患者給予替莫唑胺(TMZ)誘導治療,并在TMZ獲益群體中進一步應用了TMZ+免疫治療。結果顯示,對于所有33例患者,研究的主要終點8個月PFS率超過36%,ORR可達42%,中位PFS為7.1個月。

    靶向治療相關研究

    KRASG12C突變型患者的一線治療

    Adagrasib(MRTX849)是針對KRASG12C的靶向藥物,之前已有研究證實,對于KRASG12C突變型既往未經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CRC,應用Adagrasib單藥的45例患者ORR可達22%,DCR可達87%;而接受Adagrasib聯合西妥昔單抗治療的28例患者,ORR可達43%,DCR可達100%。

    基于Adagrasib較好的療效和可控的安全性,III期隨機研究KRYSTAL-10對比了Adagrasib聯合西妥昔單抗與傳統方案FOLFIRI或mFOLFOX6在二線治療中的療效,研究正在進行中,醫脈通將會持續跟進其進展。

    晚期一線治療中FOLFOXIRI與靶向藥物的聯合

    對特定基因型患者在一線治療中應用FOLFOXIRI+靶向藥物的策略的評估也在不斷進行中。例如II期隨機研究AIO KRK-0116,研究納入RAS野生型BRAF V600E突變型患者109例,按2:1的比例隨機給予mFOLFOXIRI+西妥昔單抗或mFOLFOXIRI+貝伐珠單抗。結果顯示,mFOLFOXIRI+貝伐珠單抗在主要終點ORR方面表現出獲益趨勢(49.2% vs. 60.0%,P=0.33;OR=1.55,95%CI 0.87-2.78),并顯著改善了次要終點中位PFS(10.1個月 vs. 6.3個月,log rank P=0.01)。袁瑛教授指出,這一結果或可為指南的后續更新提供思路。

    晚期一線靶向治療中的中國研究

    ALTER-C001和ALTER-C002是兩項評估國產藥物安羅替尼聯合化療用于一線治療的中國研究。其中ALTER-C001納入不可切除轉移性CRC患者17例,給予安羅替尼+XELOX治療,研究發現患者ORR為9%,DCR為15%。

    由于既往研究已證實安羅替尼在RAS/BRAF野生型CRC患者三線治療中的顯著療效,因此ALTER-C002納入了30例RAS/BRAF野生型CRC患者,并給予安羅替尼+XELOX治療,結果發現患者ORR可達23%,CR率為3.3%,DCR可達28%。后續對于安羅替尼聯合化療用于RAS/BRAF野生型CRC患者一線治療的大型III期隨機研究已開展,醫脈通將會持續跟進其進展。

    總結與展望

    回顧免疫治療領域,對于MSI-H/dMMR患者,KEYNOTE 177研究奠定了帕博利珠單抗在一線治療中的應用基礎,并促進了這一策略的獲批與指南推薦;對于MSS患者,一線治療中免疫治療聯合化療+靶向治療這一策略表現較為優秀,而后線治療中的免疫治療聯合抗血管治療也取得了較大的研究進展,其進一步的數據亟待III期研究提供。此外,免疫治療與小分子藥物的聯合用藥也不失為可探索的策略。

    而在靶向治療領域中,KRASG12C靶向藥物Adagrasib表現出了極大的潛力,與西妥昔單抗聯合用藥的前景值得期待。針對BRAF V600E突變型患者一線治療的研究提示,FOLFOXIRI+貝伐珠單抗可為患者帶來更高的生存獲益,可能為臨床應用提供更為明確的推薦。而針對國產藥物安羅替尼的研究,或可為安羅替尼在一線治療中的應用奠定基礎。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