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無癥狀查出結腸癌,腫瘤醫生說:到了40歲,人們要做一次腸鏡

    “每天大便很正常,會有什么問題?”
    “腸鏡很痛苦吧,會不會戳破腸子?”
    為什么要做腸鏡?
    大部分人都會有類似的問題

    有很多人腸道沒有不舒服,腸鏡卻發現直腸或結腸息肉,有些息肉病理結果甚至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癌前病變。

    49歲的趙先生,不抽煙、不喝酒,注意鍛煉。


    前幾天,他偶然聽到,50多歲的親戚診斷為晚期直腸癌,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初期癥狀就是大便帶血,當成痔瘡治療了一年多。


    這個消息讓趙先生嚇一跳,因為他長期坐著工作,也有痔瘡,一旦“上火”,就會大便帶血。于是,來到我院找到普外科副主任莊競,仔細檢查后,莊競為其預約了腸鏡。


    結果發現,痔瘡倒是不打緊,在乙狀結腸距肛門20cm處,發現一枚直徑大小約1.5cm息肉樣病變,另外在橫結腸、降結腸還發現有3枚0.3-0.5cm大小的多發息肉。


    乙狀結腸病變處病理診斷為符合管狀絨毛狀腺瘤、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其實就是結腸早癌。


    值得慶幸的是,因為是早期,趙先生有微創手術機會,經過充分的術前檢查,趙先生接受了內鏡下切除,治療后恢復良好。


    早期腸癌大多數沒有明顯癥狀,不通過醫學檢查很難發現,是典型的“寂靜的腫瘤”。究竟該怎么預防呢?請看專家怎么說。

    越早發現生存率越高

    莊競看來:“腫瘤之所以讓人感到恐懼,不僅是因為其治療方法不多,更多的是因為發現得太晚。”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治療關鍵。

    越早期發現的腫瘤,根治性手術切除后5年生存率越高。


    例如結直腸癌,I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是90%左右,II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約70%,III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約50%。


    而晚期腫瘤,部分惡性程度高、治療效果差的腫瘤,可能5年生存率為0。

    腸癌是“寂靜的腫瘤

    莊競說:“在門診上,遇到不少患者因為不舒服來看病,結果檢查是腸癌,甚至有的都已經轉移到肝、肺等部位了。希望大家能清楚,這并不是因為腸癌惡性程度高、發展快,而是因為患者來醫院太晚了!”


    大部分的結直腸癌癌變過程是很長的,大約是5—10年,早期的結直腸癌沒有任何癥狀,等到有下面這些癥狀的時候,往往就不是早期了!

    便血;
    排便習慣改變(突然便秘或腹瀉,次數增多,排便不盡等);
    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變形等);
    沒少吃但體重下降;
    貧血。

    盡早發現腸癌的方法

    看到這里會有不少人有疑問,既然早期腸癌沒有啥癥狀,如何盡早發現這個隱患呢?

    簡單,做檢查!我院內窺鏡診療中心張俊博士表示,根據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結直腸癌診療指南(2020)中無癥狀健康人群的結直腸癌篩查部分建議,可以采取兩種策略:

    第一種:

    50歲以后,做高危風險評估,每年查一次大便隱血實驗,一直查到75歲,一旦結果為陽性,就做結腸鏡檢測。


    第二種:

    50歲以后,直接做結腸鏡檢查,沒有發現腫瘤的,每5年復查一次;發現腸道腫瘤的,醫生會根據腫瘤大小、性質及患者身體情況,給予復查時間的建議。

    張俊說:“腸鏡是結直腸癌篩查的金標準。雖然做這個檢查要喝難喝的洗腸液,要拉得干干凈凈徹徹底底,但它的優點也比較突出,既能看完整個結直腸,發現可疑病變還能取組織活檢,明確病理診斷。”

    高危人群需要做腸鏡檢查

    張俊提醒,腸癌的早期癥狀很容易被忽視,因此,腸道疾病的確診,還是需要依賴腸鏡等檢查。

    高危對象:

    1、40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癥狀,出現大便形狀、性質改變,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等。

    2、有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3、腸腺瘤治療后的人群。

    4、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5、腸癌手術后的人群。

    專家簡介

    莊競,主任醫師,普外科副主任,碩士生導師,河南省胃腸道腫瘤微創治療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外科醫師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支持委員會全國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擅長結直腸癌、胃賁門癌的開放手術及腹腔鏡手術。

    張俊,主治醫師,博士,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內鏡第一屆青年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光動力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消化系統腫瘤的診斷和內鏡治療,包括超聲內鏡、ESD、消化道腫瘤光動力等進行聯合診斷及微創治療經驗豐富。

    審核:龐紅衛
    作者:陳玉博
    編輯: 陳玉博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