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區縣推薦、資格審核、綜合評定,重慶市文明辦推出了2022年第二季度“重慶好人”20名(組),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綜合科主治醫生馬犇成功入選。
■
馬犇
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綜合科主治醫生。長期從事急救創傷、各種危急重癥疾病的救治。擅長體表腫瘤的診治,尤其是對于體表腫瘤的微創、美容治療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后獲評 “我最喜歡的帶教老師”、“優秀教學秘書”、“抗疫先鋒”、“沙磁好醫生”、“重慶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救人是我的本能反應
2021年5月3日,馬犇和家人在重慶市江北區紀家餃子館吃晚飯。傍晚7點鐘左右,他抬頭看到鄰桌一個70歲左右的老人突然倒在家人身上沒有任何反應。危急時刻,出于醫生的本能和職業敏感,馬犇趕緊跑到老人身邊,告訴老人家屬自己是一名醫生,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在征得家屬同意后,立刻跪地為老人進行現場急救,經過1分鐘持續緊急地心肺復蘇,老人的右手突然動了一下,喉嚨發出了輕微的哼聲,隨后有了大約40次/分的心跳。接著老人的雙眼皮和雙腿也輕微的動了動,逐漸恢復了意識。爭分奪秒間,馬犇從死神手里搶回了老人的生命。老人隨后被送往醫院,經過后續治療,順利康復出院。
“如果不是馬醫生的話,我父親可能真的就救不過來了,帶父親游重慶之行可能就是我們子女的終身悔恨了。”老人兒子事后為馬犇送上了錦旗表示感謝。
“這本是一件尋常事,敬畏生命、救死扶傷是一名醫生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我只是出于本能盡到醫生的責任而已。”馬犇淡然表示。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大家了解了一個詞語——“非緊急撤離人員”。因為一個“非”字,馬犇主動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義無反顧地將自己釘在疫區,釘在工作崗位上。
在疫情最險峻的時刻,他說:“我是一名黨員,這個時候不能退縮,如果組織需要,我一定全力以赴!”查驗核酸報告,做分診預診……除了疫情防控工作,還要處理急救室的日常工作,年均診治病人5000余人,參與及組織門診手術500余個,在院里連軸轉已成常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這是馬犇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也是他奮戰在急診一線的真實寫照。
讓救人成為自己的本能
作為醫院帶教老師,不僅承擔著治病救人的本職工作,更承載著傳道授業的使命擔當。如果說“教學勤懇,工作認真”這是同事們對馬犇的主觀評價,多次獲得“我最喜歡的帶教老師”榮譽稱號就是同學們對“馬老師”最客觀的褒獎。
近年來,馬犇年均帶教規培實習醫生50余人,年均培訓300人次。“作為一名醫生,面對病人,救人應該是第一本能,如果需要權衡利弊,需要斟酌取舍,那就不要當醫生!”這常常是他開課前對學生說的第一句忠告。
“但愿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是馬犇的心中夙愿。他熱心挽救患者生命的事跡經過《重慶日報》、華龍網、上游新聞等眾多主流媒體報道,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等各類網絡平臺熱搜,相關信息總閱讀量超1000萬次,迅速形成廣泛的社會效應。然而無論面對怎樣的熱度,他簡單地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希望社會能夠更多的宣傳正能量,遇到危急情況大家都能伸出援手”。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