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其實是一種并不算新鮮的技術。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被譽為腫瘤免疫細胞治療鼻祖之一的美國國家癌癥中心的Steven Rosenberg教授就開始研發和使用TIL技術,治療中晚期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并且讓其中一小部分患者實現了臨床治愈。
早在10年前,Rosenberg教授就將他所在的團隊在過去一些年里斷斷續續治療的近100例晚期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匯總:
22%的患者腫瘤完全消失,而且療效十分持久,這部分患者的3年生存率為100%,5年生存率為93%,幾乎可以判定為臨床治愈。
此后,Rosenberg教授團隊以及學術界其他學者又對TIL技術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優化和改良,進一步提高了療效,同時簡化了生產工藝、標準化了生產流程,從而讓這一抗癌黑科技有了商業化和大規模推廣的可能。
不過,要想讓一款抗癌技術真正得到業內的廣泛認可,那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開展一項3期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并且獲得陽性的結果,這樣基本上絕大多數病友和醫學家都會心悅誠服地接受新藥、新技術。
千呼萬喚,關于TIL技術的、成功的3期臨床試驗,終于在今年的歐洲臨床腫瘤學會議上首次公布了數據。
這項由荷蘭國家癌癥中心的醫學專家主持的多中心3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入組的是標準治療(86%的患者接受過PD-1抗體治療)失敗的晚期惡性黑色素瘤患者,1:1隨機分組,實驗組接受的是TIL技術治療,對照組接受的是CTLA-4抗體治療。
實驗組的患者入組后會挑選一個2-3cm的腫塊進行手術切除,用以制備TIL細胞,然后先接受環磷酰胺+氟達拉濱清髓準備,等TIL細胞制備完成后,進行細胞回輸同時加上大劑量白介素2擴增,每一位患者接受的TIL細胞數都在5*10^9以上。對照組接受的是標準劑量的伊匹木單抗治療。
總計168名患者參加了隨機分組,兩組各有84名受試者,中位隨訪了33.0個月,結果顯示:相比于CTLA-4抗體,TIL技術治療組有效率翻倍(21%提高到了49%),完全緩解率翻倍(7%提高到20%),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也翻倍(3.1個月到7.2個月),中位總生存期也有所提高(18.9個月提高到了25.8個月,未達統計學陽性)。
這樣一份陽性的數據,有望支撐TIL技術在不久的將來正式上市,造福更多的病友。
另一方面,國內的學者在TIL技術領域也有自己的嘗試。不久前,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防治中心就公布了一項I期臨床試驗的數據:
27名接受了同步放化療的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入組,并通過微創手術取得了腫瘤組織,其中的20位患者可以獲得足夠多的TIL細胞,成功率是74.1%。此后,其中的12位患者順利地接受了TIL細胞的回輸,9名患者在同步放化療及TIL細胞回輸后實現了腫瘤完全緩解,療效維持時間最長的已經超過2年。
這雖然只是一個規模很小的I期臨床試驗,但是已經可以看到不俗的療效,同時更重要的是安全性不俗,顯示出國內的學者也已經初步掌握了這項抗癌黑科技,未來有望進一步改良和優化后逐步走向大規模推廣。下圖是這項臨床試驗中2位腫瘤完全緩解患者的成功案例:
參考文獻:
[1]. Durable complete responses in heavily pretreated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using T-cell transfer immunotherapy. Clin Cancer Res. 2011 Jul 1;17(13):4550-7.
[2]. https://oncologypro.esmo.org/meeting-resources/esmo-congress/treatment-with-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versus-ipilimumab-for-advanced-melanoma-results-from-a-multicenter-randomized-phase-iii-trial
[3]. Phase I study of adjuvant immun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J Clin Invest. 2022 Aug 1;132(15):e157726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