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是直腸癌治療的主要手段,根治性手術后局部復發的發生與原發腫瘤腸壁浸潤的深度和淋巴結轉移直接相關,也是直腸癌最常見的治療失敗部位。放療在直腸癌綜合治療中的目標是提高局部控制率,增加保肛的幾率和功能,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質量 。
直腸癌術前放療的作用
術前放療對可切除的直腸癌有多種益處,包括減少術中腫瘤細胞的播散和術前含氧細胞較多,放射敏感性強等生物因素、無術后小腸粘連固定于盆腔的身體因素和提高保肛率的功能因素。通過放療,腫瘤縮小,與周圍組織分離,活動度增大,對局部晚期或不能切除的患者可提高切除率,提高切緣的腫瘤陰性率和晚期直腸癌的局部控制率,減少術后復發。術前放療有不同的照射劑量和照射方式,最常用的術前放療劑量45~ 50 Gy,1.8~ 2 Gy/次,持續4~ 5周。
至于術前放療和手術的時間間隔,法國[10]的研究顯示:在間隔分別為2周和6周的兩組中,后者的臨床有效率、病理降期率和保存了括約肌的比率都高于前者,因此推薦放療后手術的間歇期為4~ 6周,以達到最大限度降低腫瘤分期和正常組織的修復。
直腸癌術中放療的作用
術中放療是術中直視下放療,能提高腫瘤組織的照射劑量,對癌灶有效殺傷的同時,減少正常組織不必要的照射。可采用術中直視下直接照射腫瘤瘤床或難以切除的殘留腫瘤與淋巴引流區,電子線是理想的放射源,能量在6~ 20 MeV可適用2~ 6 cm 深的瘤灶治療,照射劑量可根據腫瘤大小及敏感程度予單次15~ 25 Gy,對難以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直腸癌控制局部復發有意義。
術中放療與常規放療及手術結合,可降低直腸癌的局部復發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術中放療是治療局部晚期原發癌和復發直腸癌的重要方法。因此手術結合術中放療能提高DukesB期、C期直腸癌的3年、5年生存率同時減少局部復發率。
直腸癌術后放療的作用
術后放療是在術中觀察和術中病理分析后,作出的最佳選擇,直腸癌術后的病理研究顯示,腫瘤局部復發率或局部控制率直接與腫瘤對直腸壁的侵犯程度和盆腔淋巴結的受侵程度相關。因此排除了早期或有遠處轉移的病例,目前多主張術后同時放、化療。
術后放療使治療的針對性更強,術中將高度懷疑有腫瘤殘留的解剖位置用金屬夾標記,可在術后大劑量小面積照射,以減少放療的副作用。有專家認為直腸癌根治術后輔助放療未顯示有劑量效應,劑量增加未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常規分割放療時以50 Gy 為宜,若有殘留腫瘤放射劑量可達60 Gy,過高的劑量有增加并發癥發生的危險。
綜上所述,直腸癌的輔助放療可提高保肛率,提高局部控制率并進一步提高生存率。輔助放療將為把直腸癌的局部復發率減少到10%以下,進而徹底消除直腸癌的盆腔復發,同時保存性和泌尿功能,進一步提高直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作出重要貢獻。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