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管浸潤(MVI)和/或肝外轉移(EHS)是肝細胞癌(HCC)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有數據顯示,在BCLC C期患者中,相比體能狀態(PS)1和PS2患者,MVI,EHS和MVI+EHS患者的預后更差1。隨著探索的深入,臨床學者發現局部聯合靶免方案有潛力成為HCC伴門靜脈癌栓、肝外轉移的有效治療方式。本期分享的這則晚期HCC伴門靜脈癌栓、肺多發轉移患者,采用經動脈化療栓塞(TACE)+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T+A”方案)治療,獲得疾病部分緩解(PR)。本期病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崔麗醫師提供,并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段峰教授進行點評。
病例簡介
主訴
-
“發現肝占位近2周”于2023年2月入我科。
現病史
-
2023年2月初,無明顯誘因的右下腹疼痛,當地醫院行腹部超聲:肝占位。
-
進一步當地醫院MR:肝右葉兩個異常強化灶,考慮肝細胞癌,伴門靜脈右支受侵犯。
基線檢查
實驗室檢查
-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
-
腫瘤標記物:AFP 9855 ug/L
影像學檢查
-
2023年2月16日,肝膽脾增強MR及胸部平掃CT:肝內多發巨塊強化灶,血供豐富;門靜脈右后支充盈缺損,考慮受侵犯;伴有肺多發轉移
圖1 肝膽脾增強MR及胸部平掃CT
臨床診斷
HCC伴肺多發轉移(CNLC IIIb期;BCLC C期;PS評分:0分;門靜脈癌栓VP3型;Child-Pugh A級)
乙型肝炎
治療方案
方案選擇依據
該患者為晚期HCC伴門靜脈癌栓、肺多發轉移,無法手術,故決定給予局部介入聯合系統治療方案
治療方案
-
局部治療:TACE+經支氣管動脈化療藥物灌注術(BAI)
-
系統治療:“T+A”方案
治療經過
2023-2-20
行TACE+BAI
-
肝動脈分支、右側膈動脈化療栓塞術:阿霉素10mg,洛鉑10mg,雷替曲塞4mg,碘化油注射液25ml,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劑(100-300um)1支
-
支氣管動脈灌注:5-FU 750mg,亞葉酸鈣0.3g
2023-2-23
行“T+A”方案
-
阿替利珠單抗:1200mg,貝伐珠單抗:半劑量 500mg(7.5mg/Kg)
2023-3-29
-
肝膽脾MR:肝內大部分病灶壞死明顯,無明顯強化;右下葉仍有富血供病灶殘留(圖2紅色圈為門靜脈右支癌栓);胸部CT:雙肺多發轉移灶,較前進展;AFP:24405ug/L,明顯升高
圖2 肝膽脾MR
圖3 胸部CT
2023-3-30
行第二次TACE+BAI
-
肝動脈化療栓塞:阿霉素20mg,洛鉑20mg,雷替曲塞4mg,碘化油10ml,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劑(100-300um)1支
-
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5-FU 750mg,亞葉酸鈣0.3g
2023-3-30
-
介入治療后繼續行“T+A”方案(每3周輸1次)
2023-6-26
-
肝膽脾MR:肝內大部分病灶壞死顯著;門靜脈癌栓不再有血供,沒有進一步進展;AFP:1600ug/L,下降
圖4 肝膽脾MR
圖5 胸部CT
2023-9-23
-
肝膽脾MR:腫瘤壞死比6月份更為顯著,無明顯活性腫瘤,門靜脈癌栓無活性,腫瘤大小有所縮小,肝臟病灶考慮PR
圖6 肝膽脾MR
圖7 胸部CT
治療后的相關指標變化
圖8 甲胎蛋白變化趨勢
安全性方面
-
治療過程中,無明顯副作用
-
肝功能維持良好
目前治療情況
-
維持“T+A”方案治療
病例總結
該患者被確診為晚期肝細胞癌伴門靜脈癌栓、肺轉移(CNLC IIIb期;BCLC C期;PS評分:0分;門靜脈癌栓VP3型;Child-Pugh A級)。自2023年2月20日開始接受兩次介入治療(TACE+BAI)及抗腫瘤系統治療(即“T+A”方案)。治療期間,患者沒有明顯不良反應,耐受性良好,肝功能良好;2023年3月29日AFP升高明顯,治療3個月后AFP降至1600ug/L,之后繼續接受治療。2023年9月23日,AFP降至155ug/L;復查肝膽脾MR,腫瘤壞死明顯,腫瘤大小有所縮小,門靜脈癌栓無活性,肝臟病灶考慮PR。目前,維持靶免治療。
病例點評
原發性肝癌是全球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中HCC占75%~85%。大血管浸潤(MVI)和/或肝外轉移(EHS)是HCC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有數據顯示,在BCLC C期患者中,相比體能狀態(PS)1和PS2患者,MVI,EHS和MVI+EHS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更高;同時,有更大、多灶/大量的肝細胞癌。整體總生存期(OS)從PS1(38.6個月),PS2(22.3個月),EHS(11.2個月),MVI(8.2個月)到MVI+EHS(3.1個月;P<0.001),不斷下降1。因此,MVI/EHS晚期HCC患者的生存現狀亟待改善。
近年來,以“T+A”方案為代表的靶免聯合方案脫穎而出,為MVI/EHS晚期HCC患者的治療帶來希望。全球性III期、多中心、開放性臨床試驗IMbrave150研究結果表明2,接受“T+A”方案的患者中位OS達到19.2個月,中國亞群患者的中位OS達到了24.0個月,不良反應可控可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中多數患者伴有EHS和/或MVI。“T+A”方案不僅可延長晚期HCC患者的OS,同時還保證了患者高質量的生活狀態(其在Child-Pugh A與Child-Pugh B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療效與安全性)。目前,“T+A”方案已被國內外指南推薦為HCC系統治療的一線方案。
本例患者被確診為HCC(CNLC IIIb期;BCLC C期;PS評分:0分;門靜脈癌栓VP3型;Child-Pugh A級),為了使患者更好獲益,采用了局部治療聯合靶免治療(TACE聯合“T+A”方案)。作用機制方面,以介入為主的局部治療,能夠迅速控制腫瘤進展,促進腫瘤抗原的表達、釋放,其聯合免疫+靶向的全身治療,可使部分患者延長生存時間甚至獲得治愈機會3。本例患者在經過“T+A”方案+局部介入治療后,獲得PR,同時還維持了良好的肝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靶免方案一線治療相對二線治療的獲益更優:機制層面腫瘤微環境需要及早干預;臨床證據亦顯示一線使用客觀緩解率更高,有望為患者帶來更多后線治療機會。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
第一醫學中心腫瘤中心副主任
-
第一醫學中心腫瘤中心介入放射科主任
-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
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
-
北京市科技新星
-
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訪問學者
-
中國醫促會介入診療學分會主任委員
-
解放軍醫學會介入診療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
中國介入醫師協會副總干事
-
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課題、軍隊課題等10余項科研課題。
-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
-
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Radiology,European Radiology,ACS AMI和JVIR等雜志發表文章200余篇。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介入放射科
-
英國鄧迪大學醫學影像學碩士
-
多次在全軍介入年會、CCI、CIRSE等國內及國際大會發言
-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介入專委會秘書
-
中國抗癌協會2019青委會委員及秘書
-
擅長輸卵管造影及通液術
撰寫:Robert
審校:Robert
排版:Eve
執行:Babel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