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篩查有哪些方法?
肺癌的篩查市場巨大,所以目前很多商家都在努力的開發和推廣各種肺癌的篩查方法。
但是直到現在,被權威機構推薦的有效的肺癌篩查方法,只有低劑量螺旋ct一種。
低劑量螺旋ct,這種篩查方法出現之前,肺癌的常規篩查有痰細胞學檢查、X線胸片檢查以及血清腫瘤標記物檢測等幾種,但這些篩查的方式,由于受敏感度及特異度的限制,其效果都很不理想。
用CT檢查是很靈敏,但是常規CT的輻射較大,而且費用昂貴,所以不太適合做篩查。直到20世紀90年代,低劑量螺旋CT被研究出來,才真正帶來了肺癌篩查的實質性改變。

低劑量螺旋CT是怎么回事呢?怎么使用的呢?
低劑量螺旋CT,顧名思義,就是讓檢查者少受到射線輻射的CT。
它之所以可行,是因為肺部和其他組織器官結構不同,肺部含氣量多、密度較低,因此很低劑量的X線就能形成滿意的圖像。
低劑量CT比常規CT的輻射劑量降低了75%以上,檢查費用也比普通CT低。同時,低劑量CT還克服了X線胸片對非鈣化小結節不敏感的缺點,
能發現直徑小于5mm的微小病癥,因此它能在高危人群中發現更多的早期可切除肺癌。
專家之所以推薦低劑量CT,是因為有客觀證據說明這樣的篩查有效。
2011年,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與拍X線胸片相比,采用低劑量螺旋CT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另外通過研究,統計數據更說明問題:研究證明,低劑量螺旋CT查出的癌癥中,早期肺癌占到了85%,很多人是完全沒有癥狀的。
同時,篩查出的肺癌患者總的10年生存率高達80%;若能及時手術,預期總10年生存率高達92%。
因此,低劑量螺旋CT真正實現了早發現、早治療、早治愈的目標。
目前市面上還有一些篩查手段,比如PET-CT、基因測序這類的,這一類篩查方法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的。
但是這些東西在目前看來其實效果并不太理想。
因為它們的主要價值,是用于已經得了癌癥的患者。這些技術在確診癌癥、診斷基因突變,或者監控治療效果等方面,確實很不錯的。
但用于普通人群的篩查,還不太靠譜。其原因很多,包括過于昂貴、檢測早期癌癥準確性差,甚至對身體還有潛在傷害。
比如PET-CT,有非常顯著的放射性,比低劑量螺旋CT高得多,本身就是有致癌的風險。
總之由于種種原因,這些看似高級的手段,用于篩查性價比很低,所以不推薦。
展望未來的話,我個人希望能有用痰液、唾液或者血液篩查肺癌的好方法出現,這樣會更方便,更安全。但目前來看,準確度還不夠,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總之,大家要記住,目前做肺癌篩查,權威機構唯一推薦的是低劑量螺旋CT。

那么低劑量螺旋CT的輻射安全嗎?
目前認為一年一次是安全的。每次低劑量螺旋CT的平均輻射量在0.61~
1.50mSv(毫希),而美國醫學物理師協會認為,只要影像學檢查的單次劑量在50mSv以下,都是安全的。
那么應該多長時間篩查一次呢?
對于吸煙、從事矽塵采礦以及廚師等這類的高危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
那非高危人群若自己想篩查,可以嗎?
當然可以!雖然指南只推薦高危人群篩查,但癌癥篩查是個人問題。
非高危人群如果非要篩查,可以考慮2~3年一次,因為畢竟低劑量螺旋CT還是有輻射,另外也需要花錢。
癌癥篩查,很多時候就是平衡風險和收益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