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節目主持人傅達仁患胰腺癌,因疼痛不能有效緩解而選擇安樂死,以他生活的環境應該想了很多治療癌痛的辦法,顯然效果不好。
我們常常提到癌癥中晚期治療的兩個目的,讓病人活得久、活得好,而癌痛得不到好的控制,何談活得好?
有些癌痛的確是“頑固性”,比如傅達仁,治療可能需要一些比較“復雜”、“破壞性”的辦法,操作難、病人也難以接受。
但大多數癌痛沒有有效緩解是因為認識錯誤,醫生、病人、家人以及藥物管理部門都可能存在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規范化癌痛治療能讓85%的病人疼痛有效控制。那么,常見的問題有哪些呢?
一、杜冷丁
杜冷丁,一種阿片類藥物,在我們國家長期用于癌痛治療。上世紀八十年代世衛組織指出杜冷丁存在對腦組織“蓄毒”以及成癮性問題,不適合癌痛治療。
但到目前為止,杜冷丁還沒有退出癌痛治療的領域,不是說杜冷丁不止痛,而是不適合長期使用。
杜冷丁有針劑和片劑兩種劑型。
針劑采取肌肉注射,藥效持續時間2-4小時,若按平均3小時計算,每天需要8支才能平穩、持續止痛,如何獲得這么多藥?每3小時打一次針?這還不算一支藥量夠不夠的情況。
或許有人說疼了再打、不疼不打,癌痛多是持續性,說疼可能就是爆發疼,病人或許一直在疼痛中煎熬。
片劑使用方便,一般用于中度疼痛,或許廉價的原因,有時我也開。
二、擔心止痛藥物的副反應
癌痛止痛藥物大多副反應都比較大,這就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考慮利弊大小來選擇。
某肝癌晚期患者疼痛劇烈,建議用強阿片類藥物,家人極力反對,怕成癮!用第二階梯藥物也是能少盡少。
家人心里也清楚病人的時間不多了,怕成癮?!又不停地問怎么辦?有天晚上說病人不太喊了……,活活被疼死了!真有這樣。
某腎癌晚期骨轉移病人,有神經損害癥狀,這種神經病理性疼痛非常劇烈,單純的阿片類藥物可能不行。
用少量激素效果明顯,但家人對激素很反感,剛剛控制疼痛,就要求停用,剛停用病人又疼。
病人的時間不多,能等到激素引起的副作用么?如此反復幾次,家人終于接受了用激素。
三、其它一些不規范治療
癌痛規范化治療是指止痛藥物從弱到強有三個階梯,使用時遵循五個原則,首選口服、按階梯、按時規律、個體化、注意細節以及副反應。
有人病人不按時服用藥物,以為疼了再用,能來得及嗎?疼痛控制不好又要求醫生開更高級別的藥物,止痛效果越好,副作用也就要大一些了!
剛開始用阿片類藥物,很多人惡心嘔吐,不適應,而拒絕再次使用,沒藥還怎么止痛?阿片類藥物胃腸道反應大多病人需要一周左右的適應期,耐受也就好了,這個期間可以使用對癥的藥物。
四、醫生、藥物管理部門
很多年資高的醫生都有麻醉藥品處方權,一些非專科醫生對癌痛認識未必正確,不敢給多開,只用杜冷丁,強效的藥物不清楚,聯合用藥不知道,對病人使用止痛藥物不能正確指導等等。
依照癌痛規范化治療共識,止痛藥物“按需供應”,“嗎啡”類藥物無“封頂效應”,這些“權利”在誰手里呢?應該是醫生吧?
但藥房取不出來藥,有規定!不能說他們錯吧,但結果是病人疼痛沒有有效緩解。因此藥物管理部門在癌痛治療中的作用也很大。
阿片類藥物是控制癌痛最主要藥物,美國醫療用阿片類藥物是我們的十多倍,而他們的人口不到我們1/4,一反一正,
我們距離美國癌痛治療有多遠?提高癌痛認識,推行規范化治療,愿病人最后的日子里安靜走完、不受罪。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