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量的腫瘤臨床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腫瘤早期篩查技術是發現早期腫瘤的關鍵。對早期腫瘤實施干預性措施,是提高手術切除率、延長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的手段。
說到這里,接下來需要讓我們關注的就是選擇什么樣的腫瘤早篩技術和方法。我們希望這樣的技術、方法可以做到“火眼金睛”和“明察秋毫”。這樣就可以把惡性腫瘤在其早期階段就發現出來,又可以與良性腫瘤、其他疾病和正常機體狀態之間很好的區分開來。
在諸多腫瘤早篩技術中,我們希望的是篩出所有患病的人群,又可以排除所有健康者,這樣就可以揪出隱藏在我們身體內部的惡性腫瘤。從方便程度的角度上說,更有希望可以達到“一滴血可以篩查出惡性腫瘤”的程度,甚至是可以確定出腫瘤的發生部位。其實,以目前的科學技術和我們對于惡性腫瘤的理解、認識而言,這樣的想法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也是短時間之內無法實現的一種夢想。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在選擇、評價早篩技術優劣的時候,往往會比較以下幾個最為重要的參數,如此做到有的放矢的評估、評價:
真陽性率(TPR)又稱敏感度(SEN):是指實際有病,按照診斷方法被篩檢出來為患者的百分率,這也是正確判斷出病人的能力。簡而言之,這就是在人群中找出“壞人”的能力。SEN是用來衡量檢出能力高低的核心指標之一。
但是,在臨床上需要注意的是單純從數值上比較SEN是不適合的,這源自于各種方法的技術路徑和檢測樣本存在著差異,也沒有進行過嚴格的頭對頭對照試驗研究。單純的以數據進行比較顯然有些武斷的因素。
此外,有的時候SEN越高,伴隨而來的假陽性率也會越高。在目前的臨床上,一種普遍的現象是單一癌種領域的篩查SEN相對均較高,但泛癌種領域的SEN則略顯不足。這也是未來研究的重點和主要方向。
真陰性率(TNR)又稱特異度(SPE):是指實際無病,按診斷方法被正確地判為無病的百分率。SPE是篩查出非病人的能力。而假陽性率(誤診率)則與之相對,SPE的升高就會引發誤診率的下降。假陽性率過高,不僅會浪費醫療資源,更會造成人員的恐慌,這也是篩查過程中的主要負面因素之一。在臨床上,還需要關注的一點是隨著SPE越來越高,伴隨著的假陰性率也會越來越高。
如此說來,一種好的篩查技術和手段,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識別“壞人”,同時還要將“好人”一并找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火眼金睛”和“明察秋毫”的能力。理想化的早篩技術要使得SEN和SPE均達到100%,這樣,就使得假陽性率、假陰性率均為0。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好人與壞人很好的區分出來,互不干擾。
真實的世界自然不會如此的理想化,也就是沒有任何一種檢測可以達到100%的準確性。因此SEN、SPE很難得到兼顧。如此情況下,SEN、SPE、誤診率、漏診率之間也就形成了一個糾結狀態。
SPE=100%時候,誤診率=0,漏診率則可能最高;
SEN=100%時候,漏診率=0,誤診率則可能最高;
SEN=SPE的時候,誤診率=漏診率=50%
說到這里,你是不是也會有些糾結了。的確如此,SEN、SPE在真實世界中很難以做到魚和熊掌兼顧的目的,而且,兩者之間一般成反比關系。在臨床應用過程種,需要根據疾病的特點、實際情況、真實需求、診斷目的進行選擇性判斷。如果檢測的目的是以人群篩查腫瘤性疾病為目的,則是要突出SEN高的診斷技術,減少漏診的發生;而檢測的目的如果是為了實施化療、放射治療、手術等,則是要以提高SPE為主要手段,減少誤診,避免盲目治療及其帶來的診療危害。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