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曰:“凡大醫治療,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
這就具備了人文醫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一顆仁愛普善之心。
晚期癌患的“重生路”
筆者曾聽聞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晚期巨大型腫瘤患者,在夫人陪同下,千里迢迢,從膠東到上海。接診的名醫一看CT片和病人,冷冷地說,回去吧,3個月,好好吃點吧,于是揮揮手,讓他們退下。
夫妻倆當場抱頭痛哭,患者很快感到肝病如撕裂狀。被人攙扶到另位腫瘤專家診室,該診室擠滿了求診人。
該專家見狀,立刻站了起來,懇請其他病友給他讓座,并隨意半蹲在患者身邊做問診和初步檢查,然后隨即掏出手機,請求一位有類似嚴重病史,現已痊愈的肝癌患友,能否與該患友及家屬談談。
征得對方同意后,即告訴這對夫妻,這是一位和您患同樣病情的病人,現康復得很好,您若愿意可先和他交流交流,也許對您會有幫助,現在我的病人比較多,都是腫瘤患者,先安排你們在隔壁屋子里談,最后,我可以花比較多的時間,再和您詳細討論您的病情。
這對夫妻很快心情平靜下來。最后醫師又和他們溝通了他一個多小時,并告訴他們,夫妻恩愛比什么都重要,您的病,不是沒辦法。
結果,在這位醫師的診治下,或者說,人文精神的具體感染下,這位病人活了4年多。
愛,時常創造生命奇跡
什么叫人文關愛,這就是人文關愛,沒有模式,沒有程序,只是充滿愛意的一種言與行,一種沁人心肺的愛。正是因為這種愛,常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可以這么說,在今天的醫療條件下,許多情況下我們缺的不是技術或者藥物,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崇高的人文精神,一種真正的大慈惻隱之心。
有了這,沒有辦法,可以創造辦法。而對腫瘤這類難治性疾病,這種關愛,這種精神,尤其顯得重要。
治病,不可失人情
在歷代中醫家的論述著作中多有記載,如《內經》在診治中格外注重心身相關,提出診治疾病要“不失人情”。
現代研究發現:腫瘤患者較之正常人,在情緒不穩、焦慮、忍讓、自我壓抑、急躁等負性心理傾向方面表現的尤其明顯。
在腫瘤確診之初,患者更多的呈現出抑郁傾向,表現為診斷沖擊所帶來的急性痛苦,有人將其形象地描述為“心理炎癥”。
這一正常的心理應激有一個逐漸平穩的過程,尤其在良好的醫患關系,醫療措施以及社會家庭的支持下,病人會逐漸自我調整。
這也是為何,筆者非常注重幫助患者糾正其負性心理,重建正性心理的關鍵原因。
社會支持,提供正向情緒
在筆者很多康復患者中,他們都或多或少會引導自己產生樂觀開朗的心態。
包括現代社會也為腫瘤患者搭建了很多類似康復俱樂部這樣的交往場所。這些有效的社會支持,也能使患者的抑郁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宣釋和緩解。
增悅,抗癌首要原則
總之,腫瘤的發生、發展與治療康復都和壓力、緊張、恐懼等心理因素密切相關。
除了正向的醫患關系,以及社會支持、家庭支持等,患者還可通過中醫藥調理、亦或是健身操暢通經氣、又或諸如琴棋書畫、養花種草等各種能愉悅性情之法,都可選用。增悅是患者抗癌的首要原則。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