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康復過程中,有一個看似不起眼卻很重要的“詞語”叫骨健康。從2020年乳腺癌新發病例來看,乳腺癌患者中約80%為早期患者,而隨著這些患者生存期的延長,骨丟失作為乳腺癌長期不良反應之一,它的管理也越來越重要[1]。
6月29日下午,覓健攜手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李曼教授及徐嶺植教授為覓友們帶來了「覓友·曼曼聊」系列直播的第五期內容【乳腺癌患者如何保護骨健康】。
本次內容涉及對骨丟失的治療和是否骨丟失、骨轉移的判斷,覓健科普君將這些內容整理成了文字,對這些方面有疑問的覓友們快來一起學習吧!
1、為什么說乳腺癌患者容易骨丟失?
很多乳腺癌患者在治療中出現的骨痛,其實并不是骨轉移,而是一種骨丟失的表現。為什么呢?因為乳腺癌是一個內分泌相關性的疾病,當體內的雌激素過高,就容易誘發乳腺癌,而乳腺癌的治療,包括化療和內分泌治療,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夠降低體內的雌激素水平。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雌激素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抑制破骨細胞,雌激素水平降低后,破骨細胞更加活躍,就會導致骨的丟失并出現骨痛,有些患者如果不了解,很容易誤以為自己出現了骨轉移而恐慌。
說回骨丟失,骨丟失顧名思義就是骨含量的減少,除了雌激素外,自然年齡的增長也是骨丟失的重要原因,有數據顯示,50歲以上中年人骨丟失的概率在19.2%,60歲以上骨質疏松的概率能達到30%。
至于接受內分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因骨質疏松而骨折的風險還會增高到1.35倍,前臂、髖骨和脊椎是較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且髖骨骨折的死亡風險非常高[1].
2、如何有效分辨骨丟失?
那么,怎么分辨骨丟失呢?其實只要檢測骨密度,就能很好的分辨出患者是否出現了骨丟失。
骨密度的檢查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雙能X射線吸收法,另一種是骨定量超聲法,其中雙能X射線吸收法是骨丟失的“檢測金標準”,它操作簡單,并且能對全身的骨骼進行檢測,對人體的傷害也不大,沒有特殊情況患者一般一年做一次骨丟失檢測,如果有骨痛癥狀則半年檢測一次。
通過這種X射線的檢查,我們會得到一個T值,如果骨量正常,T值會保持在-1到1之間,如果骨量異常減少,T值就會降低至-1到-2.5之間,如果T值小于-2.5,則提示患者有骨質疏松。
圖片來源:攝圖網
針對普通的骨量減低,我們可以補鈣,日常飲食可以強調鈣的攝入,吃一些如黃瓜籽,各種蛋制品、奶制品等能補鈣的食品,也可以用一些有效的鈣劑,比如含量在40%以上的碳酸鈣,或者乳酸鈣、氯化鈣。
補鈣的同時,徐嶺植教授也強調要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不僅有助于人體對鈣的吸收,還能夠有效維持我們身體肌肉的力量,除此外我們還可以適當補充阿爾法骨化醇,它是維生素D在體內有效的活性形式,同樣有利于鈣的吸收。
在補充鈣和維生素D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點:
■ 要特別注意藥物的安全性,拒絕來路不明、成分不明的藥劑;
■ 要記住“過猶不及”,人體對鈣的吸收是有限的,過量的鈣不代表一定會被人體吸收,反而有害無益。
經歷治療后,很多患者的骨量就可以逐漸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不會獲得很好的效果,那么這些患者就需要應用保骨針這類藥物進一步治療。
3、保骨針的應用
目前的保骨針分為兩種,一是雙磷酸鹽,如唑來磷酸,一種是地舒單抗,一般有兩種情況可以應用到保骨針:
■ T值小于-2.5;
■ T值在-1到-2.5之間,但患者出現骨痛。
針對這兩種情況,保骨針可以糾正患者的骨丟失,改善患者的疼痛。
而在今年的最新報道中,我們還發現對早期患者來說,唑來膦酸能夠降低患者24.8%的復發風險,改善患者的遠期生存,如果患者不幸發生骨轉,這類保骨針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包括改善患者的疼痛和預防骨轉移相關不良事件(如骨折)的發生。
偶爾有覓友反饋使用保骨針后出現了渾身骨頭的劇烈疼痛,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2-3天,是因為雙磷酸鹽升高血磷使鈣鹽沉積在骨內導致的疼痛,遇到這種情況不用緊張,病友們可通過服用止痛藥物緩解。
4、怎么分辨骨丟失和骨轉移?
前面我們提到,有部分骨痛患者容易聯想到骨轉移,這是人之常情。
因為乳腺癌的骨轉移發生概率確實較高,尤其是內分泌依賴型的患者。其次骨轉移的癥狀中骨痛也比較常見,同樣是無法用外傷或良性病變解釋的骨疼痛,患者在初期很難分辨是骨丟失還是骨轉移。
因此如果出現了骨痛癥狀,可以進行骨密度的檢查,看看是否是良性病變,如果患者沒有存在骨密度的改變,并且檢測出了腫瘤標志物的異常升高,或者非肝病原因的堿性磷酸酶升高,都可能提示著骨轉移。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另外,骨轉移的骨痛是進行性的疼痛,也就是說這類疼痛會逐漸加重,這個特征也能用來幫助分辨骨丟失和骨轉移。
總體上,大多數患者骨痛還是因為骨丟失/骨質疏松導致的,但我們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對骨轉移進行有效的篩查,包括定期檢查骨密度,做骨掃描等。
5、骨掃描對身體損耗大嗎?
具有高危復發風險、或懷疑有骨轉移的乳腺癌患者,都很有必要進行骨掃描,因為骨掃描會比X線和核磁更早的發現骨骼的病變,因此在乳腺癌患者中,骨掃描很重要。
在掃描之前,醫生需要在人體內注射一定的造影劑,2-5小時后再進行骨骼相關影像的拍攝,這個過程比較簡單,也比較安全,不過還是有幾點要注意:
1、因為有造影劑的注射,所以骨掃描當天不建議同時進行增強CT、增強核磁等同樣需要注射造影劑的檢查,防止肝腎有負擔;
2、骨掃描的過程中,不要佩戴金屬飾品,因為金屬物件會影響到影像學的結果;
3、注射造影劑后的2-5小時內,建議多喝水加快新陳代謝,最好飲用≥1500ml的水;
4、骨掃描檢查后,我們的排泄物中確實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質存在,因此建議在掃描后24小時之內不接觸孕婦和兒童。
有時候骨掃描結果中,會出現核素的濃集(放射性濃聚灶),這種情況可以是外傷引起的,但也不能排除骨轉移的情況,需要和以前的骨掃描結果做對比,或做一個CT來對比確認核素濃集的情況,有必要可以進行多學科會診,對掃描結果做一個有效的判讀,確認病友是否出現骨轉移。
結語
家里有老人的,都知道骨骼的重要性,老人摔倒/骨折后,生存質量甚至生存時間都會降低,對骨丟失病友來說也是如此。
因此在骨質疏松發生前,我們就要盡力預防,保持骨骼的健康,讓自己的康復生活,能有一個穩定的“支架”。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