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非洲肝癌患者的主要風險因素。HBV感染約占肝癌病例的60%左右,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則占20%左右。即便是未罹患肝硬化,HBV也會增加肝癌的風險。與東亞地區略有區別的是,在非洲,30-40多歲的患者就可能出現肝癌,這個可能還與由于暴露于黃曲霉毒素有關,這個也與HBV具有協同作用,增加了肝癌的風險。應該說,HBV疫苗接種計劃,使得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部分地區,肝癌發病率顯著性下降。目前,我國現有約86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占人口總數的7%以下,這個比例與從幾十年前的30%相比,真的是一種巨大的進步。感慨之余,我們不禁也要感謝國家對乙肝疫苗接種工作的作用。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北美、歐洲和日本的主要問題,慢性HCV感染也是肝癌患者中最常見的基礎肝病。其主要風險在于那些發生了肝硬化或慢性肝損傷并伴有纖維化的病人。近年來,隨著直接作用的抗病毒(DAA)治療藥物的使用,使得越來越多的HCV感染患者已經成功地獲得了持續病毒應答(SVR),從而使肝癌的發生風險降低了50%-80%。
酒精也是肝癌的高風險因素,過量的酒精攝入會導致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因長期飲酒或NASH而出現肝硬化。而長期的酒精攝入也是增加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癌的主要風險和疾病促進因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傳統性、感染性因素而導致的慢性肝損害、肝硬化成為導致肝癌發生的主要風險因素,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也是糖尿病、肥胖癥患者發展成為肝癌的重要的前驅步驟。由于肥胖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NASH已經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肝硬化的最常見原因,目前約占西方國家15%-20%的病例。代謝綜合征和NASH在其他肝病患者中同時存在,其人群歸因比例可能大于20%。與病毒性肝炎因素相比,NASH相關肝硬化引發肝癌的年發病率會略低。但是,也有25%-30%的NASH相關肝癌病例發生在沒有肝硬化的情況下。
除了這些致病性因素以外,年齡、性別以及其他因素也是引發肝癌風險的主要因素。如老齡就是引發肝癌的一個較強的危險因素,尤其是對于年齡大于70歲以上的人群,其發病率最高。在性別比較中,肝癌患者具有著明顯的男性發病高于女性的性別特點,男女罹患疾病的比例約為2-3:1,這樣的結果可能與男性的患病風險因素聚集,以及性激素之間的差異有關。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