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權威醫學雜志《今日醫學》刊登過一則研究,在對于糖尿病患者的跟蹤調查中發現,被查出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一開始并沒有患任何癌癥。
但在一年后,再次進行檢查時,發現這群糖尿病患者患癌的風險顯著提高了。
其中,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86%左右,女性患鼻咽喉癌的風險增加兩倍。
另外,這群糖尿病患者患其他癌癥的發病率也很高,包括肝癌、胃癌、食道癌、肺癌、淋巴癌等。
癌癥患者患糖尿病
預后更差
而且,糖尿病患者患上癌癥之后,要比普通的癌癥患者預后更差。
由于糖尿病本身的影響,會導致抗癌治療效果較差,尤其是化療和放療的效果,而化療本身的副作用也會讓血糖控制變得更加困難。
導致有糖尿病的癌癥患者,5年生存率比較低。調查發現,這部分人的5年生存率僅為30%,而非糖尿病的癌癥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50%以上。
從臨床上患癌人群來看,雖然癌癥的發病率逐漸越來越年輕化,但占據多數的依舊以中老年人居多。而糖尿病本身與年齡增長又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所以,癌癥患者對于日常的血糖管控就尤為重要!
改變早餐時間
降低糖尿病風險
美國內分泌學會年會(ENDO)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8:30之前開始吃早餐的人,血糖水平和胰島素抵抗程度均較低,這或許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風險。
法國巴黎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在長達2年多的跟蹤記錄中發現,相較于8點前吃早飯者,9點后吃早餐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劇增59%。
而不吃早餐的人群,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明顯增加,上升20%以上。
對于腫瘤患者,早餐時間最好安排在7~8點,此時食欲最旺盛,也最符合人體的生物節律。
早飯要吃多樣化食物
民間常流傳一句話,不無道理:早餐吃得像國王,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也就是早上要吃好,中午吃飽,晚上要吃少。
因此,在對于早餐的選擇上,患者要多選低鹽、低脂、低糖的食物。且最好是豐富多樣的早餐組合。
碳水化合物,如燕麥、雜糧饅頭、全麥面包、玉米、地瓜等;
蛋白質,如雞蛋、豆類、酸奶等;
還有蔬果的攝入,如獼猴桃、蘋果、雪蓮等。
當然也可以攝入一些優質堅果,如無添加劑的核桃、瓜子等。
進餐順序有講究
在進餐順序上,最好是先吃纖維類,再吃蛋白,最后吃主食為好。吃飯速度也盡可能放慢,可以控制在~20分鐘為佳,這也會使得升糖較慢。
吃早餐不僅要控制“量”,也要保證“質”,更要講究合理的進餐時間。這不僅對于預防和控制血糖水平大有好處,對于腫瘤患者在抗癌治療、或是康復期,也能起到益處。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