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癌癥被人為地披上一層神秘且外表看起來讓人心生恐懼的外衣,世人普遍都談癌色變,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對癌癥缺乏最基本的認識。
蔡某是一家公司的主管,30歲出頭,夫妻恩愛,家庭幸福。
某天在洗澡時無意中摸到右乳房似乎長了個包包,由于有一個閨密前不久剛查出得了乳腺癌,而且聽說乳腺癌現在越來越常見,越來越年輕化,她感到極度害怕,懷疑自己會不會也得了乳腺癌。她趕快叫來老公,老公仔細摸了摸,也確認是長了包塊。
乳房上長了包塊,夫妻倆都慌神了,抱頭痛哭,連續兩宿都沒睡好(既然這么擔心,居然還能忍住兩天不去醫院檢查。)。
第三天,她精神幾近崩潰,實在熬不住了,通過熟人找到我。了解情況后我先穩住她的恐慌情緒,告訴她:乳房有包塊不是一定就是乳腺癌,可能只是乳腺的良性疾病,不必過度恐慌,即便萬一是乳腺癌,早期乳腺癌也是可根治的。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進一步檢查,明確這個包塊的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聽我這么一說,她松了口氣,但看得出,她仍然不放心。
這個當然可以理解,不要說她不放心,作為醫生的我,也一樣不放心,既然是乳房包塊,盡管通過觸診,估計良性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僅靠手摸觸診,還不能最終確診斷,得進一步檢查。
最后綜合各項檢查結果,初步診斷為乳腺纖維腺瘤。乳腺纖維腺瘤是一種在青年女性中較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也就是說,它并不是癌癥,真是虛驚一場。
當然,這也不等于就可以高枕無憂,從此不管不顧。診斷為乳腺纖維腺瘤,一般建議手術切除,這是目前唯一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切下的腫塊必須常規病理檢查以排除惡變可能。如果病理檢查提示乳腺纖維腺瘤中存在明顯的導管上皮增生甚至不典型增生,術后應定期隨診復查。
說這個故事目的是告訴大家,關于癌癥的認識誤區很多,比如很多人誤以為只要身上某個地方長了包塊就是得了癌癥,認為包塊就是腫瘤,認為腫瘤就是癌癥,完全弄不清楚癌癥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是憑想象,聽信傳言,每每因此引發不必要的恐慌,無知真害人。
癌癥是什么?老百姓似乎不知道,又似乎知道那么一丁點,半懂不懂,似懂非懂,真要認真問起來,壓根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知道癌癥到底是個什么東東,不然也不會一談癌就色變。
人們對某樣東西產生極度恐懼,要么是對其太了解,知道它的可怕之處,要么是根本不了解它,對其缺乏基本認識,人們總是敬仰或害怕未知的東西,當然也可能因為缺乏了解,所以反倒不害怕,所謂無知者無畏。
談癌色變正是這兩方面因素導致的:一方面是因為癌癥確實有讓人害怕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們對癌癥缺乏最基本的認識。可問題是,人們往往只知道癌癥的可怕之處,卻并不知道癌癥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可怕。
想要談癌不色變,要從認識“什么是癌癥”開始。
那么到底什么是“癌癥”呢?
癌癥,其實是一種民間的通俗叫法,它實際上泛指所有的惡性腫瘤,英文名為cancer(癌癥)。cancer這個詞派生自希臘語中表示螃蟹的karkinos一詞,所以現在大寫Cancer也有星座中的巨蟹座之意。我們都知道螃蟹的模樣:很多腳爪子而且向周圍橫行伸出,活動時看起來橫行霸道極具侵犯性的樣子,這用來意指“癌癥”實在再恰當不過。
“癌癥”泛指所有“惡性腫瘤”,那“腫瘤”又是指什么呢?
腫瘤就是人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就是新長出來的東西),其實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在人體內新長出來的不正常之物,就像是在不良環境刺激下長出來的異類分子。
人們往往把身上長了包塊說成是長了腫瘤,多數情況下這種說法是對的,因為腫瘤在多數情況下表現為包塊的形式,但又不完全對,因為腫瘤有時并不一定形成可見的包塊,比如白血病(俗稱血癌),而且包塊也并不一定就是腫瘤,比如某些炎癥也可能形成炎性包塊,外傷可能形成血腫,這些都是包塊,但它們當然不是腫瘤。
此外,還有一個大家接觸比較多的名詞就是所謂“占位性病變”。
一般在CT、磁共振等影像檢查報告中會看到“XX占位性病變”字樣。“占位性病變”是一個比腫瘤涵蓋內容更廣的概念,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額外多出來的一個東西,占據了身體原本某個部位,也就是它占了別人的位置,它本不該在這個地方,這個東西可以是腫瘤(良性或是惡性都可能),事實上很多情況下最后經診斷證實確實是腫瘤,但也可能并不是腫瘤,比如炎癥導致的炎性包塊、膿腫,出血后形成的血腫,都可以算是“占位性病變”。
可見,“占位性病變”只是描述性詞匯,最終到底是什么,必須要進一步檢查才能明確,本質上它不是一個疾病的診斷,你不能說某個人得了“占位病”。
腫瘤按照它的性質可進一步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還有一種介于兩者之間的所謂交界性腫瘤。
良性腫瘤,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是一種良性的疾病,良性當然也就是比較好的,至少是不壞的,它的生長速度通常比較緩慢,一般向外膨脹性生長,通常不會侵蝕和破壞鄰近組織器官,也不會向遠處發生擴散轉移,因此它的危害相對較小,不帶來嚴重后果。
但要注意的是,說良性腫瘤危害性比較小,是指良性腫瘤本身的行為是良性的,不具有侵襲性,但如果它長得很大,也可能會壓迫鄰近組織器官從而影響到這個被壓迫的組織器官,由此也可能帶來不好的后果,特別是如果它長在身體的要害部位,比如,如果腦袋里長了良性腫瘤,也可能會導致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為腦袋空間有限,盡管良性腫瘤本身沒有多少有害性,但它可能會壓迫重要的中樞神經,而我們都知道,腦袋里的神經中樞是總管全身的司令部,受到壓迫可能會出大事,假如壓迫到掌管呼吸心跳的生命中樞,可能危及生命。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少數良性腫瘤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惡變為惡性腫瘤,因此也不能掉以輕心。一句話,良性腫瘤是本質上不是壞人,但偶爾可能會做點壞事,或者可能以后變成壞人。
惡性腫瘤,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癌癥,很顯然它是一種惡性疾病,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這不是好東西,之所以說它不是好東西,是因為它的生長速度通常比較快,并且具有侵襲性及向遠處擴散和轉移的特性,也就是說,它很不老實,不會只待在原地,你如果不管它,它就會向深處、往周圍侵犯,直至將它的“種子”轉移到遠處,在那里生根發芽,也就是所謂的癌癥擴散。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可能會導致病人死亡,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一直以來人們才普遍談癌色變,對癌癥心存恐懼。
良性腫瘤不在本文的范疇,重點說一下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癥。
惡性腫瘤可以進一步從來源上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從上皮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們稱它為癌,比如通常所說的肺癌、乳腺癌、胃癌、結腸癌等,大多數我們所說的所謂癌癥(惡性腫瘤)指的是這類上皮組織來源的癌。
另一類比較少見的是從間胚葉或結締組織(肌肉、血管骨骼、結締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們稱它為肉瘤,比如骨肉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這些癌和肉瘤字眼,很多人經常聽說過或者在診斷報告中看到過,但往往不知道怎么回事,聽著也是一頭霧水,可見了解一些關于癌癥的基本概念非常有必要,會有助于你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和醫生溝通病情、參與商討診治方案,同時也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本書說到的知識,這其實是民眾應該要具備的基本醫學素養。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
癌是指從上皮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而癌癥又是泛指所有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又包括癌和肉瘤,到底誰是誰啊?唉,真難理解!本來有點清晰起來的思路似乎又變得模糊了。別急!學東西不能急,要細細體會,要心靜,只要靜下心來,一點都不會亂,之所以有點亂,可能只是中文翻譯惹的禍。
英文Cancer和Carcinoma翻譯成中文都是“癌”,前者其實是廣義上的癌(Cancer),最好加一個“癥”字,也就是翻譯成“癌癥”,泛指所有“惡性腫瘤”,后者是狹義的癌(Carcinoma),最好不要加“癥”字,僅指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是具體指某種癌,比如肺癌、乳腺癌等,不要加“癥”字,比如不要把肺癌說成肺癌癥,這樣就不會混淆。肺癌是專指來源支氣管肺上皮的癌癥,肺癌癥是指所有發生在肺部的癌癥(惡性腫瘤),發生在肺部的癌癥并不一定就是肺癌,也可能是肺的肉瘤,肺的淋巴瘤,它們跟我們通常所說的肺癌可不是一回事,治療也完全不同。
大家要牢記一點,所謂的癌癥是普通民眾對惡性腫瘤的一種通俗叫法,如果可以的話,不妨拋棄癌癥這個通俗叫法,跟著醫生一起稱為惡性腫瘤,這樣概念就更清晰了,不容易弄混:惡性腫瘤,按組織來源的不同,分為(上皮組織來源)和肉瘤(間葉組織來源,廣義上也包括血液淋巴組織來源的白血病和淋巴瘤)。如此一來,你就知道,當說某人得了癌癥,指的是他得了惡性腫瘤,是一種泛指,而如果具體到某個部位的癌癥,通常在某個器官組織后面帶“癌”或“肉瘤”字,比如肺癌、乳腺癌,比如骨肉瘤、平滑肌肉瘤,它們當然都是惡性腫瘤,用通俗的說法可以說都是癌癥。
但有一點必須注意:
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其名稱后面都一定會帶有癌或肉瘤字樣,比如淋巴瘤,盡管沒有癌肉瘤字樣,但它可不是良性腫瘤,沒有所謂良性淋巴瘤之說,它是名副其實的惡性腫瘤。又比如白血病,它可不是一般的病,盡管沒有癌字,它是真真正正的惡性腫瘤,當然老百姓會俗稱它為血癌。
聽起來似乎還是有點亂,其實腫瘤的命名問題,涉及很多方面,不必細究。在具體細節上,建議普通民眾不要只從字面上進行理解,遇到此類問題一定要咨詢腫瘤專科醫生,千萬不要想當然地望文生義錯判病情而延誤治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