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咨詢病例:
前言:以磨玻璃為表現的早期肺癌范疇的肺結節越來越常見、越來越年輕化。之前有咨詢的病例才10來歲發現結節,考慮腫瘤范疇的,當然最壞大概也是原位癌(點擊閱讀:罕見病例(2022.3.16):突破認知底線–年僅10歲的小男孩發現肺結節,考慮原位癌可能性大!)。18歲左右的我自己經手切除并病理確診的都已經有好幾例。近日問診又有一位年僅14歲就發現左肺磨玻璃結節的女孩。我們來看看她的結節會是什么。
病史信息:
患者15歲,女性,于2022年5月發現肺上有5毫米磨玻璃結節伴有空泡。
影像展示與分析:
由于最初發現的2022年5月的影像無法查看,能提供的是2022年10月復查時的:
左上葉磨玻璃結節,密度欠均勻,有中間小空泡征,鄰近血管略有血管彎,并發現細小分支走向病灶。整體輪廓與瘤肺邊界清楚。
上圖層面顯得像兩側不封口的,似平等的兩粗短條狀,但前面那幅圖就是為了表明這個病灶是圓形的,是一體的。
再看2023年6月復查時的:
可見病灶沒有任何好轉吸收,輪廓與邊界均清楚。當然由于不是同醫院、同機器掃描,層厚也有差別,不是完全可比。但至少病灶沒有好轉,是磨玻璃密度,沒有實性成分,進展不明顯,這是可以肯定的。
我的回復:
從去年10月的片子看,結合5月發現以及今年的復查情況,我考慮:1、病灶是磨玻璃密度結節,總體密度略高,不是很純,但仍說不上顯著實性成分;2、隨訪進展不明顯,當然不同次檢查的層厚、清晰度也略有不同,但不影響決策;3、從密度以用形態,還有幾乎沒什么進展來講,以原位癌可能性大些;4、年紀太輕,即便切了仍很可能他處再檢出新的結節,不能操之過急。個人想法半年到1年間復查一次低劑量螺旋CT,如果3年下來不變,以后可每年復查。若有明顯進展,包括范圍明顯擴大或血管異常增粗進入,或總體密度增加時,可考慮單孔局部楔形切了就可以了。意見供參考!
感悟:
肺磨玻璃結節持續存在,而且輪廓與瘤肺邊界清楚的基本上就是腫瘤范疇的,當然小而密度低時多為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它們已經于2021年被踢出肺癌的定義之外,稱之為腺體前驅病變。但由于一來影像上它們與微浸潤性腺癌或浸潤性腺癌的貼壁型有交叉;二來不切出來化驗無法斷定真實的性質。所以我們在臨床上仍要按腫瘤范疇來對待。但由于現在臨床發現的肺結節越來越多,多發的比例非常高,年齡又越來越小的也會發現,所以肺癌診療指南的修訂是迫在眉睫的事!將磨玻璃為表現的肺癌與傳統肺癌區分開來,并用行政或規范的手段加以明確哪些該手術、哪些能隨訪,這樣才能一是避免過度手術,二來醫生有據可依。好處是:該不該開容易鑒定;而且萬一碰到個別隨訪過頭導致不良后果的,打官司醫生不至于輸,否則即使萬分之一的概率,要是誰碰到從而輸了官司,結束職業生涯或大量賠錢,那將使其他9999位也跟著被更“標準”的進行肺癌根治術,比如肺葉切除加淋巴結清掃,這其實是災難性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