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對癌癥背后的基因缺陷的闡明,出現了大量的癌癥靶向藥物。
靶向藥物問世初期,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希望,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攻克癌癥的春天即將到來。然而,歡欣鼓舞之后,很快便出現了困擾和憂慮。
首先,靶向治療并不是完全沒有毒副作用。
其次,盡管靶向藥物初期治療效果明顯,但其耐藥性仍然是一大挑戰。
為什么會出現靶向藥耐藥的情況?
我們都知道,癌癥是基因突變導致的。靶向藥之所以稱為“靶向”,是由于它能精準作用于癌癥發生、發展所必需的幾個“靶點”,來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就像一把鑰匙能開一扇門一樣,靶向藥通常只能針對特定的某些靶點,沒有任何藥能充當萬能鑰匙,針對所有靶點。
但問題在于,狡猾的癌細胞也會隨著治療和腫瘤的進展發生適應性的改變。因此,當治療方案不變,腫瘤細胞 “變身”時,會導致原本有效的靶向藥失去與之對應的靶點,這種情況我們稱為靶向藥的耐藥。
靶向藥一旦出現耐藥,病情難以有效控制,去醫院檢查后會發現,腫瘤變大或者變多,還會出現復發轉移、肝腎功能變差、腫瘤標志物升高等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耐藥是必然出現的,只是患者出現耐藥的時間各不相同。因此,在我們應用靶向藥的第一天起,就需要考慮到,出現耐藥該怎么辦?
很多患者認為,靶向藥是癌癥治療的最后手段,一旦耐藥就無藥可治。其實這是不對的。換個角度來想,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考慮下增加其他治療手段?
說到這里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
患者吳先生,66歲,2019年初確診左肺腺癌 IV期(肝、骨轉移),輾轉多家醫院就診后,吳先生自己嘗試了一代口服靶向藥物治療,幸運的是最初一年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病情一度得到緩解。
但是好景不長,一年后出現了耐藥的情況,腫瘤又開始瘋狂生長。當地醫院的醫生建議通過化療快速抑制腫瘤,但是經過靶向治療后,吳先生對于副作用嚴重的化療有了較大的抵觸情緒。要不要改用二代靶向藥?吳先生陷入猶豫,在此關鍵時刻得到了一位朋友的建議,專程來上海咨詢我。
根據他的情況,我建議他減量使用二代靶向藥,同時配合中醫藥治療。就這么一直控制著,至今也有三年多了,肺部和轉移灶的腫瘤都很穩定。
有人會問了,換了靶向藥不也會耐藥嗎?為什么能堅持用這么久?
答案就在中醫藥治療中。
首先,中醫藥治療可以顯著延緩耐藥出現的時間。同時,相較于患者前期單獨使用靶向藥時出現的一些副作用如腹瀉、皮疹等,該患者并未反饋有任何不良反應。可見只要辨證準確、用藥得當,在靶向治療期間服用中藥不僅不會影響靶藥的療效,還會起到1+1>2的效果!
我們都知道腫瘤是一種內亂,但也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單純治內亂,不處理好環境影響,后面還會出現別的內亂。
中醫藥的優勢所在就是調整和控制,維持臟腑功能陰陽平衡,陰平陽秘,再加上其他非醫學手段(如飲食,體能,心理),穩定整體,配合靶向治療,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耐藥是靶向治療繞不開的弱點,但耐藥并非“死胡同”。
當靶向治療出現耐藥后,患者不要沮喪,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以及醫生的建議,合理地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對患者來說,有效率更高的優選方案只能是一個,如何能在紛雜的諸多選擇中找到正確項,是患者獲得更好預后的關鍵。
近年來,已有大量研究證實,中醫藥在改善靶向藥物不良反應、增效減毒,延緩甚至逆轉靶向藥耐藥等方面都顯示出良好的效果。
但也要注意,服用中藥必須在有經驗的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正確辨證施治,合理選擇方藥及劑量,如此才能確保聯合治療方案的順利進行,提高療效。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