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記憶里,37℃就是身體的標準體溫,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日常我們量體溫的時候,往往都達不到37℃,而真到了37℃,身體反而出現了各種不適。不要擔心,這并不是個人的問題,實際上,人類普遍溫度都比37度低,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人的體溫為什么在37℃?
1851年,德國醫生卡爾·溫德利希對萊比錫市的25000名居民進行了腋窩溫度測量,收集數據后發現,參與者的體溫維持在36.2℃到37.5℃之間。溫德利希從中選取了中間值約為37℃,作為人體溫度的標準。此后,37℃成為了被廣泛接受的正常體溫標準,同時也成為了評估發燒的標準,至今已有將近兩個世紀的歷史。
但是,體溫為什么會恒定在37℃呢?關于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還沒有統一的答案。但科學家一般認為這首先需要了解清楚恒溫動物的優勢。當生物處于恒溫狀態下,生化反應速度最適合,神經系統工作最有效,避免了過熱和過冷帶來的危險。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恒溫動物被自然選擇下來,也能說明這一點。
而37℃的體溫選擇可能與我們適應了在較低的環境溫度下生活有關,因為在早期漫長的進化歷程中,人類出現在非洲,白天的平均溫度相對較低,這使得37℃的體溫有助于控制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維持體內恒溫,并保持了生存和繁衍的優勢。因此,37℃的體溫成為了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以適應我們的環境和生活方式。
二、人類的體溫正在降低?
然而,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體溫似乎在緩慢下降。
在2017年12月,哈佛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在BMJ雜志上發表了題為《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longitudinal big data analysis of patient records》的研究論文。他們對英國的35488名成年人進行了243506次口腔體溫測量,結果顯示,這些人的平均口腔溫度約為36.6℃,而且他們并沒有感染或接受抗生素治療,這表明了人類的體溫可能正在下降。
同樣,2020年1月,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團隊在eLife雜志上發表了一項名為《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的研究論文。他們對美國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一直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的時間里下降了0.4℃,從37℃降至36.6℃。
同年,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等單位在Science Adcances 雜志上發表的研究發現,南美洲玻利維亞亞馬遜地區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Tsimane,其居民的體溫也在下降。在2002年到2018年的16年里,他們的平均體溫從37.0℃降至36.5℃。
這表明了人類體溫下降的普遍性,同時說明人類的生理學可能正在經歷某種變化。
而對于該現象的假設,研究人員提出了2種觀點:
①與新陳代謝有關
新陳代謝是身體維持生命所需的化學反應的總和。如果人的新陳代謝率降低,那么產生的熱量也會減少,從而導致體溫下降。這可能與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包括飲食、鍛煉和環境條件的改變,可能導致代謝率的下降。如果人體的代謝率降低,那么維持37℃的體溫就可能不再必要,因此體溫逐漸下降。
②與免疫系統有關
炎癥和免疫反應通常伴隨著體溫升高,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有助于對抗感染和病原體。如果現代醫療和衛生條件改善,導致炎癥和免疫系統的負擔減輕,那么體溫可能不再需要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這種情況下,體溫下降可能反映了人類的免疫系統更高效地應對感染和疾病,減少了需要升高體溫的頻率。
三、體溫下降免疫力正在降低?
上面提到,體溫下降與身體免疫力有關,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人類的免疫力正在下降呢?
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曾在其所作的《36.5度決定健康》一書中提到:醫學研究發現,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會降低30%以上。相反,當人體維持在正常體溫范圍內(即36.46—37.14℃),每提高1℃的體溫都能使免疫力增強5-6倍,但需要注意,如果體溫超出正常范圍,這一結論則不適用。
而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神經科教授趙建國也認為,體溫下降有可能導致免疫力偏低。低體溫通常反映了基礎代謝率較低、血液流速減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相應下降,因此,即使在面對外來威脅,如病毒或細菌,免疫反應也會變得遲鈍。
綜上,適當提高我們的體溫,其實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益處,以下3個建議不妨試一試。
1.通過運動提高體溫
進行基礎訓練,例如深蹲,以提高新陳代謝速度和體溫。此外,鍛煉時盡量規律,尤其早上鍛煉,可維持一整天較高的新陳代謝率。
如果沒時間系統鍛煉,也可以通過做家務、爬樓梯等日常身體活動來維持體溫。
2.保持身體的熱度
穿著合適的衣物,特別是在寒冷的環境中,可以有效地保持體溫。同時,保持身體干燥也很重要,因為水分蒸發會迅速帶走體溫。洗完頭后建議及時吹干頭發,有助于提高頭部和全身的溫度。
3.讓身體自然地增溫
增加體重可以讓身體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溫度,因為額外的脂肪可以保持熱量。此外,不要刻意阻止身體打冷戰和發抖,因為這些本能的動作是身體自發調節體溫的方式之一,有助于提高體溫。
了解了那么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更加關注自己的體溫,當體溫發生不明原因的忽高忽低時,請提高警惕,及時就醫,咨詢醫生建議。
參考資料:
[1]《Science子刊:人類37℃正常體溫將成歷史,人類正在快速涼涼》.生物世界.2020-10-31
[2]《“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么比一百年前低了?》.生命時報.2020-03-11
[3]《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下降30%以上?這個前提是關鍵!避開四大誘因,幫你強免疫》.我是大醫生官微.2021-12-01
[4]《人體溫度37℃已成歷史,免疫力居然……》.中國醫學論壇報.2021-09-0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