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位叫Clifton Medore醫生發表了一篇“論文,里面提到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成年人因身體不舒服去醫院就醫,醫生初步診斷為肝癌晚期,預測他“只有半年生存期”,該患者一聽覺得自己沒救了,當即放棄治療,回家等死。
果然,半年后,他去世了。
他死后才被人發現,原來他并沒有得癌癥,也就是說,他并不是死于癌癥本身,而是死于自己的“心理暗示”。
很多病人并不是死于癌癥本身
01 被“嚇死”的
除了國外的案例,國內也有一些類似的情況。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檢查得了胃癌,精神萎靡,最后選擇跳樓自殺。另一個六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在懷疑自己患有肺癌后,最終在一個月內死亡。
醫學上一直流傳一種說法,說三分之一的癌癥患者都是被嚇死的,但事實上,像上述案例的這些情況,都是極端的個案,沒有普遍性。
當然,這里所說的嚇死,并不是說直接被驚嚇至死,而是因為害怕癌癥而喪失求生意識,可以說,這些人也是間接被自己“嚇死”的。
02 40%的癌癥患者死于營養不良
美國《營養》期刊統計,有40%的癌癥患者,最后都是因為營養不良而去世的。
癌癥患者的治療措施通常都是手術和放化療,手術對身體的副作用相比于放化療,要小一些。
而有些癌癥患者在康復階段,往往營養沒有得到充分的保障,那對于身體元氣的恢復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有些患者認為,吃的太好,會加速癌細胞繁殖,少吃一點或者吃的差一點,就能把癌細胞餓死。
人為因素導致的營養不良,使得一些癌癥患者過早的離世了。
除了主觀心理之外,還有一些客觀因素導致的營養不良。
癌癥在進入發化療階段后,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食欲不振、食欲下降非常明顯,這種情況下,患者吃不了東西,如果也沒有及時進行營養補充,那么癌癥患者就會由于營養跟不上而去世。
臨床統計顯示,36%到71%接受化療的患者,會產生味覺上的改變,而味覺的減退和消失,會進一步導致病人沒有食欲。
03 癌癥晚期導致的惡病質
在臨床上,癌癥患者的體重半年內下降5%,從而導致體內沒有足夠的營養支持來跟癌癥繼續相抗衡,這被稱之為“癌癥惡病質(Cancer Cachexia)”的狀態,嚴重的營養不良會導致多器官衰竭死亡。
癌癥惡病質是多種因素混合在一起產生的綜合征,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體重下降和骨骼肌減少。
比如,有的患者在化療期間體重下降厲害,為了提振患者食欲,減輕惡病質狀況,醫生通常都會給他們服用醋酸甲地孕酮。這是目前臨床上用于改善惡病質狀況的常見藥物。
惡病質會導致患者肌肉減少,因此臨床上的共識是,使用CT掃描或者核磁共振,盡量識別出更多的惡病質前期的患者,然后提前進行臨床干預。
進入晚期之后,癌細胞擴散到全身各處,甚至進入骨髓,到這個階段,醫生也就不建議治療了。病人服用一些鎮痛和輔助性質的藥物,盡量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就已經很不錯了。
而癌細胞還會在體內繼續擴散,有的晚期患者會伴隨有心律不齊,這是癌細胞在對心臟的侵蝕;有的患者會出現輕度的昏迷或者嗜睡,這是癌細胞已經侵入大腦的典型表現。
到這個時候,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已經完全不存在,身體各處幾乎被癌細胞接管。患者下床以及大小便,可能都已經不能自理。
有些癌癥患者的彌留階段較長,有的較短,但不管怎么樣,進入這個階段的時候,體內殘存的東西就是那點腎上腺激素了,一旦它被徹底用光,癌癥患者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這種全身性的衰竭,是癌細胞侵入到各處后,身體不能抵御而出現的病變反應。
所以,癌癥患者在出現并發癥之前,最該做的一點是盡量提升免疫力,只要免疫力還存在,身體才有可能和癌細胞抗衡。至于心理因素,癌癥患者往往要經歷否認和接受兩個大的階段。
癌癥患者幾乎都會出現心理問題,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服從治療的癌癥患者,其實內心都已經坦然接受了癌癥的存在,否認癌癥的存在,通常是出現在癌癥剛剛被確診的那個階段,那些正是很多患者的分水嶺。有些心理素質差的患者可能直接放棄了,有些人則選擇接受,開始進行漫長的治療。
后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導致心理出現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放化療本身的副作用以及晚期癌癥的疼痛。副作用確實很難扛,但大家需要明白的是,無論是副作用還是癌痛,臨床上都有方法可以緩解。
數據表明,在治療過程中,癌癥患者的疼痛占比為 59%,晚期以及進入末期的癌癥患者的疼痛占比為 64%。
根據世衛組織的劃分,癌癥疼痛分為輕度、輕度 – 中度、中度 – 嚴重三個級別。與之相對應的使用藥物也劃分為三類:非阿片類藥物、阿片類藥物、強阿片類藥物。
所以,導致癌癥患者心理出現變化,不是說他們不想忍受,而是因為巨大的病痛折磨。
也正因為如此,晚期癌癥患者的姑息療法,才是盡量提高他們生存質量的比較有效的辦法。比如那些鎮痛類的藥物,比如一些緩解食欲不振的藥物,如果用藥得當,患者不感到痛苦,他們的心態也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平穩。
所以綜合而言,緩解癌癥患者的痛苦,才是保證他們心態穩定的關鍵,也是促進他們繼續配合治療的前提。
因此在醫學上,目前一些醫院也已經開展了對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治療。這些以人為本的措施,才是緩解他們痛苦的真正根本所在。
參考資料:
[1]《我國晚期癌癥病人選擇“臨終關懷”僅一成,學者建議臨終關懷服務納入醫保長護險》 上觀新聞 2018年11月3日
[2]《不怕疼 史上最全癌痛控制指南》 丁香園 2017年9月5日
[3]《一群癌癥患者成功“自救”的啟示》 新華網 2015年11月29日
[4]《得了癌癥以后,生活會發生巨變,但你依然是你》 果殼網 2018年6月2日
[5]《腫瘤惡病質:不只是體重降低》 丁香園 2017年1月15日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