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網瘋傳一個視頻,視頻里,一個女子聲稱:“在賭場和其他地方,人們都在給每個人戴口罩。前幾天給了我5只,他們就打算這么害我們。”
然后,她把口罩剪開,指著薄薄的白色塑料帶說:“他們在口罩里植入了5G導線,我就把它剪掉了。”該女子還稱,戴了這種口罩,一旦被跟蹤,還有可能誘發癌癥。
這事聽起來很荒謬,可就是這樣可笑的言論卻得到了一眾網友的支持,甚至有人因此拒絕戴口罩。
口罩里有5G天線?其實就是一根鋼絲而已
然而這股風居然從美國逐漸蔓延到了美國,有一部分英國人也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制定的強制戴口罩的規定。不過他們這些人抗議戴口罩,明顯得不到大眾的支持。
英國的《獨立報》19日發布的一項關于戴不戴口罩的民意調查顯示,70%以上的英國成年人都支持在商場等公共場所戴口罩的強制規定,而且絕大多數大眾都認為,現在疫情這么嚴重,不戴口罩的行為不但是荒謬的,是極其自私的行為。僅有13%的人支持這種不戴口罩的反智觀點。
最后連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都坐不住了,在節目的現場,他們演示拆開了一個口罩,里面只有一段鋼絲,并不是什么5G天線。主持人最后提醒大眾,戴口罩就是為了避免自己和他人免受疾病的傳播。
正是由于疫情的緣故,使得全世界的公眾對一次性口罩有了更多的了解。一次性醫用口罩的邊緣部分里確實有一段鋼絲,而且在戴口罩的時候,這個有鋼絲的邊緣是朝上的。
鋼絲的主要作用,第一是固定住口罩在鼻梁上,使其不易向下滑落。第二鋼絲的壓附性,可以避免口罩邊緣部分出現縫隙,杜絕病毒從縫隙處鉆進來,最大限度的起到隔離和保護作用。
所以,戴個口罩都能致癌和被控制,這樣的腦回路不知道反智多少次了。至于說5G致癌,又是一種更大的反智行為。
5G基站輻射大,有可能致癌?
一些人相信5G致癌的依據來自去年網上流傳的一篇《不可告人的秘密——可怕的頻率: 5G時代的潛在危險》文章。
這篇文章最“充分”的論據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下屬機構國際癌癥研究中心,把射頻電磁輻射歸類為2B類致癌物。這篇文章煞有介事的認為使用移動電話可能會引發腦瘤,并且認為5G的開啟就是進一步把這種風險放大了。
5G通信是無縫銜接,通信會進一步快捷,而低水平的射頻電磁輻射暴露,也會有致癌的風險。
那要是按照這篇文章的說法,由于射頻電磁輻射早就存在,那手機還在2G時代的時候就有致癌的可能性了。
可事實上早在1996年,世衛組織就制定了國際電磁場計劃,研究人體如果長時間暴露在極低頻電場和磁場中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最后在2008年發布了調查結果,沒有證據能夠表明,接觸頻射場的強度低于造成組織發熱的限值,會引發不良健康后果。
至于文章提及的2B類致癌物質,那只是一個分類學上的概念。根據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的分類依據,所謂的2B類致癌物,它的意思是“可能對人體致癌”,不過在具體的實驗中,運用到動物身上它的致癌性證據并不充分,對人的致癌性證據有限。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就連糖、咖啡以及咸菜,也被列為是可能致癌物。
那么,5G基站的輻射量相比于過去的通信,到底有多大呢?貴州移動大數據分公司總經理李文華表示,很多人以為5G網速更快,那它基站的功率是不是就更大了,這事實上是一種誤解。相反,從2G基站到5G基站,輻射反倒是越來越小了。
4G時期,大基站的功率是40瓦,小基站20瓦。但是5G下,分別對應的功率下降到了10瓦和250毫瓦,分配到天線輸出口的功率只有4瓦。相比之下,家里照明用的燈都要達到15瓦或者40瓦了。
至于輻射致癌的問題,這是普通大眾一再把電磁輻射和電離輻射搞混的地方。無線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傳播,就會出現電磁輻射。打雷和太陽黑子活動,這些都是天然的電磁輻射,電視機、電腦、手機、微波爐以及吹風機等等,這些屬于人工輻射。這都屬于電磁輻射。
而真正會破壞DNA導致癌癥的,那是電離輻射。放射性物質、核武器、核電廠以及CT掃描等,這才會產生電離輻射。在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也沒有機會接觸電離輻射,(醫院的CT等輻射劑量控制在安全范圍之內)所以根本不用杞人憂天的擔心什么致癌性傳言。
無論是外國人相信口罩致癌,還是國內5G致癌的流言,根本上都是一種反智言論,這種言論的存在市場,是利用大眾對某些專業知識領域的不了解而廣泛傳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更應該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而不是相信所謂的陰謀爆料在那里信口雌黃。
參考資料:
[1]《5G信號會致癌?還會損害DNA?》.中國青年網 2019年6月13日
[2]《5G輻射比4G大?錯! 網速更快、基站更多≠輻射更大》.科技日報 2019年6月18日
[3]《口罩有根5G天線能控制人并致癌?美主持人:這沒任何科學依據》.環球網 2020年7月19日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