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趕緊行動!
不久前,《渴望》劇組30年后重聚,眾多演員亮相,讓不少70后、80后感慨萬千。期間,李雪健老師說了幾句話,但是說得很慢,聲音非常嘶啞。
左二,李雪健
與之前相比,李雪健老師的狀態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擔憂,紛紛在視頻底下詢問“李老師怎么了?”
原來這么多年來,李雪健老師一直在跟癌癥做斗爭。
2001年,在拍攝一部電視劇時,李雪健脖子上長了一個小疙瘩,嗓子很難受,沒想到隔些天他便咳出了血,吃點消炎藥他就去拍攝了。一個月后,李雪健被確診為鼻咽癌。病重時,當時喝水都咽不下去,一活動就頭暈,嘔吐不止。
李雪健飾演《水滸傳》-宋江
考慮到李雪健的病情和可能出現的后遺癥,最終沒有選擇切除手術,而是采取傳統的化療方法。化療過程十分痛苦,李雪健做化療時要平躺著幾小時不能動,化療的痛苦一度讓他想放棄。
后來,在談起和病魔做斗爭的日子,并戰勝癌癥時,李雪健主要覺得有這四點:
能吃能睡,
放寬心態,
配合醫生,
配合家人。
他曾說“感謝我的家人,在那段時間,他們從來沒有讓我感覺到緊張的氣氛。我能恢復過來,秘訣就是能吃能睡、放寬心,配合醫生治療。[1]”
2012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李雪健說“醫生給我診斷過,痊愈了,他們老早把我這(患癌的)帽給摘了!”
李雪健飾演《少帥》-張作霖
其實,除了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每個人自身的“抗癌力”也非常重要!
每個人生來自帶“抗癌力”,
不得癌也要護好它!
每個人生來就自帶“抗癌力”!
上海交通大學何裕民教授通過分析從醫30多年來接觸到的23000多例腫瘤病例發現,每個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而抗癌力的存在使得大多數人與原癌基因相安無事。
何裕民教授
但如果身上抗癌力較大程度的流失,很容易導致癌癥。而一些患癌的人,可以痊愈,甚至帶癌生存,就是因為激發了自身內在的抗癌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抗癌力?
何裕民教授介紹,所謂抗癌力,指的是人體的一類綜合能力,它表現為身心協調狀態下機體對于正常機能的維護、適應、修復與增進。同樣,抗癌力包也含著免疫力。正是因為抗癌力,才讓癌癥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成為慢性病,更讓癌癥有了自愈的可能[2]。
保護好“抗癌力”,記住這5點!
熬夜、久坐不動……生活中太多人在摧殘自己的抗癌力了!想要保護好自己的“抗癌力”,記住這5點!
圖片來源:甘肅衛視聚健康
1吃對了——三成癌癥與吃相關!
上海交通大學何裕民教授2015年在甘肅衛視《聚健康》節目中介紹,大量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資料顯示,約有1/3癌癥的發生與膳食營養因素密切相關。安排合理的膳食結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防癌、抗癌、促進康復的重要舉措之一[3]。
注:該表格來源于對上千例癌癥患者的研究。表中甜食主要指加工類食品;貝殼類食物則因富含重金屬等問題而隱藏風險。(表格來源:甘肅衛視聚健康)
2動好了——可降低13種癌癥發病率!
2016年,美國癌癥中心研究員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分析了多達144萬歐美人的數據,發現運動能顯著降低13種癌癥發病率[4]。
分別為(括號中為降低的比率):
食管腺癌(42%)
肝癌(27%)
肺癌(26%)
腎癌(23%)
胃賁門癌(22%)
子宮內膜癌(21%)
骨髓性白血病(20%)
骨髓瘤(17%)
結腸癌(16%)
頭頸癌(15%)
直腸癌(13%)
膀胱癌(13%)
乳腺癌(10%)
運動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食管癌、肝癌、肺癌這些在中國高發的癌癥,都可以通過運動來降低風險。
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讓人保持一個良好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在20分鐘以上,最好能感覺自己微微出汗。
3想開了——壞情緒會摧毀抗癌力!
“我非常相信一句話: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這是鐘南山院士曾在采訪中說的一句話。
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在大發雷霆時,身體產生的壓力激素足以讓小鼠致死。因此“壓力激素”,又稱“毒性激素”。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發怒、緊張、抑郁等,令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居高不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讓癌癥有了可乘之機!
人要有個好心態,要學會減壓。一根橡皮筋,拉久了,壓力太多,某天就會突然斷掉,人也是一樣的。有些事情需要認真,有些事情要學會得過且過。
樂觀的心態可以維持人體處于一個最佳的狀態。尤其是在現今社會,壓力那么大。
4睡好了——好睡眠能養好抗癌力!
睡眠與人體免疫力密切相關。著名免疫學家通過“自我睡眠”試驗發現,良好的睡眠可使體內的兩種淋巴細胞數量明顯上升。而淋巴細胞,在與惡性腫瘤的戰斗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而如果得不到充足的睡眠,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的細胞數目會減少,生病幾率隨之增加。不一定要睡足8小時,只要早上醒來覺得精神舒暢就可以。
5查對了——早發現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報告指出,有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而治愈的,所以,體檢顯得尤為重要,建議每年至少體檢一次。
比如,胃癌本身的早期治愈率高達85%~90%以上,如果初次發現是二期,治愈率也達70%~80%;三期即中期偏晚期,治愈率可能有30%;但四期即晚期不足,治愈率只有10%。
再比如腸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王錫山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介紹,腸癌從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經歷10年左右的發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療生存率就越低[5]。
參考資料:
[1]2016-10-18健康時報《金鷹節李雪健讓大家哭慘了他用這四招戰勝鼻咽癌》
[2]何裕民(heyuminTCM)《抗癌力,如何讓你遠離癌癥——著名腫瘤專家何裕民提出抗癌新視點》
[3]2015-11-02甘肅衛視《聚健康·抗癌力》
[4]Association of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Risk of 26 Types of Cancer in 1.44 Million Adults 10.1001/jamainternmed.2016.1548
[5]2018-11-09健康時報《晚期癌癥患者之殤:100萬換一條命還要治嗎?》
往期精彩回顧
一個母親的去世引發的思考:醫者該怎樣面對死亡?!
腫瘤患者該牢記的30條抗癌建議,一圖全知道!
海參?甲魚?骨頭湯?對抗癌癥怎么補才靠譜?
運動是抗癌良藥,但如何運動效果最好呢?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