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梁叔是一名網約車司機,最近他非常苦惱。由于工作原因,長期坐在駕駛位上,吃完飯還沒休息好就得繼續開車。
一段時間下來,梁叔的肚子越來越大,用他自己的話形容,“就像一個充滿氣快要漲破的氣球,都不知道會不會出什么事。”
后來梁叔出現了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的情況,去檢查醫生竟告知是早期膽囊癌。
梁叔被嚇壞了,沒想到這個“大肚腩”竟然會引發癌癥。
在日常生活中,身邊有“啤酒肚”或“肚腩”的人并不少,在醫學上,將這樣的“腰粗肚子大”稱為“腹型肥胖”。與全身性的肥胖相比,腹型肥胖對人體的危害更大,甚至有致癌的風險,需要引起重視。
研究發現:腰圍越粗,患癌風險越大
近日,《BMC醫學》 雜志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腰圍越粗,患癌風險越大。
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350萬參與者進行了平均8.3年的長時間隨訪研究,發現20萬以上的參與者罹患癌癥。
根據以上參與者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體重指數(BMI)和腰圍(WC)與罹患癌癥的幾率有很大的關系:體重指數(BMI)越高,罹患子宮癌、腎癌、膽囊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絕經后乳腺癌、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這九種癌癥的風險越大。
此外,較高的體重指數(BMI)還與頭頸癌、霍奇金淋巴瘤和中樞神經腫瘤的患病率成正比。
腰圍多粗才有患癌的風險?
人們一般將“腰粗”稱為“腹型肥胖”,又被稱為內臟型肥胖和中心性肥胖。
目前,腰圍的大小是衡量腹型肥胖的標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當男性的腰圍大于94cm,女性的腰圍大于80cm時,便可以判定為中心型的肥胖。
但是由于各個國家的人種體質有較大差異,判斷標準不盡相同,因此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WGOC)將中心型肥胖標準定為:男性腰圍大于或等于85cm,女性腰圍大于或等于80cm。
若符合以上標準,那么你可能就屬于腹型肥胖人群,需要特別注意自身的健康問題了。
肥胖有多可怕?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學營養減重門診主任醫師陳偉表示,目前中國人的肥胖率在逐年增長,并且中國已經成為了腰圍增長速率最快的國家之一。
陳偉還表示,肥胖會對身體的所有器官系統產生影響,引發糖尿病,痛風,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和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還可能影響人體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社交。
根據2018年《國際癌癥雜志》的研究數據,肥胖容易提高人們罹患18種癌癥的幾率,例如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等。
這3個因素,或是肥胖“導火索”
根據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公布的一項調查研究,全球肥胖人數已高達6.41億,而中國的肥胖人口居于全球首位。肥胖已經成為了一種時代病,面對人口逐漸肥胖的問題,有研究發現除了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還和以下三種因素息息相關:
- 1.基因對肥胖程度影響較大
有專家表示,基因、飲食方式和環境因素是中國人容易肥胖的根本原因,其中人種基因對肥胖的影響較大。
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朱善寬表示中國人的脂肪容易堆積在深皮下組織和內臟組織中,對周圍器官產生影響,對人體的危害遠遠大于體型的改變。
- 2.不良的飲食習慣
不良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人體肥胖,例如喜歡吃零食和甜食等習慣。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李文慧表示中國人自古以谷物糧食為主食,因而遺傳基因對糧食的代謝效率也比較強,但如果攝入過多富含脂肪類的食物,則不易人體代謝,進而引起人體肥胖。
- 3.久坐不動,缺少運動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大多以坐姿為主,但是久坐不動,缺乏運動容易使脂肪堆積在體內,從而導致肥胖。
做好這2點,助你改善肥胖
減肥需要積極鍛煉,但均衡飲食也很重要。美國合眾國際社報道的一份報告顯示,均衡飲食和運動相結合可以預防肥胖,降低發生癌癥的風險。
- 1.均衡飲食很重要
大部分腹型肥胖人群并不是因為體質導致的,而是由不合理的飲食習慣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減少高油脂,高鹽,高糖的攝入,多攝入蔬菜水果,平衡膳食。這樣才可以早日擺脫腹型肥胖。
- 2.運動不可少
俗話說“管住嘴,邁開腿”,減肥光管住嘴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適量的運動。美國合眾國際社報道的一份報告顯示,均衡飲食和運動相結合不僅可以預防肥胖,還能降低發生癌癥的風險。
腹型肥胖者可以每周進行三天的有氧運動和兩天的力量訓練來提高機體的基礎代謝率,有氧運動可以是45分鐘至一小時的慢跑或游泳等,力量訓練則可以做仰臥起坐或是借助器械進行鍛煉。
俗話說“肥胖是疾病的開始”,肥胖對人體健康及正常生活會產生各種影響,而腹型肥胖對人體的危害更大,因此我們需要預防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均衡飲食、規律作息、積極運動。
參考資料:
[1]《肉長在哪最可怕?肚子上!與幾十種癌癥有關!》.健康時報.2021-02-01
[2]《“一胖生百病”中國式肥胖有兩大特點,減肥記住三原則》.健康時報網.2020-06-09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