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得了癌癥,對家庭有什么影響?癌癥家屬親述:你根本想象不到

    2015年,《滾蛋吧 腫瘤君》上映后,獲得了一致好評。三年后,《我不是藥神》一經播出便獲得了巨大成功,收獲了超高的票房,這兩部電影,故事結構、主演方方面面都不同,但都是圍繞著同一個關鍵詞——癌癥。

    2017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癥,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

    這份令人害怕的數字,反映的不只是病患的痛苦,更影射了那些被忽略的癌癥家庭。

    “讓我爸去吧,不要折騰他了。”

    64歲的江樹森很不幸,查出肺癌。確診之初,他的求生意志強烈,他心里覺得,只要用最先進的方法,積極治療,長期生存沒太大問題,當時,他的兩個兒子也達成了共識:就算是傾家蕩產,也要保住父親。

    為了照顧患病的父親,大兒子江河承擔了大部分的看護工作。醫院病床有限,能活動的范圍很窄,晚上他就為自己準備了一個充氣床,直接躺在病床旁,方便“隨叫隨到”。

    一開始,江樹森的身體還算可以,直到化療開始……“短短一年時間,他從140斤瘦到了96斤。”化療很痛苦,每次化療結束,江樹森都像一個行尸走肉一樣。

    “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才有了死的想法。”江樹森說。

    治療還在繼續,病房里會時不時進來新面孔,也有人會突然死去,但江河從來沒想過,父親會離他而去。

    “直到有一天晚上,爸爸用懇求的語氣把我叫過來,指著旁邊的抽屜說,那里有一次性手套,我這幾天一直拉不出大便,太痛苦了,大河啊,你別嫌棄我,幫我看看,有什么東西……”江河回憶說。

    這是他第一次看到爸爸脆弱的一面。江河拿著手套走到父親身后,泣不成聲,“那個自己一直依靠的爸爸,如今已經被疾病折磨地痛苦不堪,就連走路、上廁所這些稀松小事都無法完成了。

    但其實江河知道的只是父親所承受痛苦中的很小一部分,因為癌痛,江樹森已經半個月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了。

    半個月后,父親陷入了昏迷,“醫生問我,還救嗎?我說救了以后呢?醫生說,開口子,插管子,還能堅持幾天。”

    這次,江河沒有一丁點猶豫,他堅定地跟醫生說:“讓我爸去吧,不要折騰他了。”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超過350萬,61.6%伴有疼痛。“特別是發生骨轉移、腹腔轉移,或者腫瘤壓迫神經的患者,痛感更為強烈。”浙江省抗癌協會癌痛專委會主委、浙江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技術顧問張沂平說。

    一般來說,輕度疼痛只會有點影響睡眠,如果到中度以上,就會像江樹森一樣,“痛到夜不能寐”。

    “媽媽卵巢癌臨床治愈后,我成了一名腫瘤科醫生”

    2015年3月,媽媽確診卵巢癌早期。

    2015年4月,媽媽進行第一次手術。

    2015年6月,媽媽開始第一次化療。

    2015年12月,媽媽化療結束。

    2019年,我開始進醫院實習。

    今年,我正式成為了一名腫瘤科醫生。

    自從媽媽患癌后,李桐便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她會把媽媽每天的身體變化記錄下來,“不知道媽媽能活多久,如果哪天離開了我,也算是一個念想。”

    2015年3月,李桐馬上高考了,正是焦急萬分的時刻,每天家里、學校兩點一線。為了讓李桐安心學習,媽媽辭了工作陪讀。

    一天,媽媽突然腹痛劇烈,喝熱水、用熱水袋也不能緩解,李桐知道,這次的病一定不簡單,于是馬上撥打了120。

    在當地小醫院檢查時,醫生發現了腹部腫塊,但醫生專業水平不高,所以沒有當場下診斷書,轉到大醫院后,結果很快出來了:卵巢癌。

    “當時聽到是癌癥時,我害怕極了。后來醫生跟我說,媽媽是卵巢癌早期,還有治愈機會,我心里才寬慰一些。”

    媽媽心態很樂觀,怕擔心李桐高考,總是佯裝沒事,即使是化療后身體有不舒服,也不會當著李桐的面表現出來。李桐理解媽媽的用心,但她也沒閑著,放學后會私下到圖書館找相關資料,她了解到,卵巢癌早期的5年生存率能達到71%-90%,并極有可能實現治愈。

    也正是這段時間的了解,李桐對醫學也漸漸萌生了興趣,“更重要的是,我想著以后媽媽再有什么身體不舒服,我也不至于束手無策。”

    “媽媽,我想成為一名醫生。”高考完后的當天,她跟媽媽說。

    2015年12月,媽媽終于結束了化療,醫生讓她回家調養。五年,是癌癥治療中有著特殊的意義一個“里程碑”。癌癥80%的轉移和復發都發生在治療后三年之內,少部分發生在治療后三年到五年之間。為了就近照顧,李桐報志愿時選了離家近的大學。

    如今,李桐正式進入醫院成為了一名醫生,但在專業上,她仍顯稚嫩,所以每次遇到權威的教授、醫生,她都會虛心向他們討教,問卵巢癌后如何調養?有哪些注意事項?

    李桐說,她現在每天都會跟媽媽視頻兩三次,雖然媽媽熬過了5年,基本達到了臨床治愈,但她仍然害怕,如果有一天,媽媽不在了,她該怎么辦?

    對于癌癥患者家屬來說,他們之所以被恐懼支配,主要是因為無法直視至親的離去。

    “家底掏空了,我給母親吃了一年半的仿制藥”

    “如果不能繼續吃藥,你的母親最多只剩下半年時間。”聽到醫生的話,劉明心如死灰。

    他動用了身邊所有的關系,卻只能借到5000塊錢,家里能賣的都賣了。眼看母親一天一天變虛弱,劉明決定鋌而走險:給母親買仿制藥。

    他先是加入了一個代購群,群里只有兩類人:一類是病人及家屬,一類是代購人員。

    入群時,群里只有50人,現在已經有500多人了。在國內,銷售、購買仿制藥都是違法的,但劉明不在乎,“只要能救母親的命,怎么著都行。”

    最后,劉明選了一個“看起來不錯”的賣家,溝通了三天后,終于決定下單。第一次購買的過程很繁瑣,需要先付款,賣家再把藥寄過來,大概需要3-5天。因為母親的病拖不得,劉明思慮再三后,還是買了兩瓶。

    抱著“試藥”的心態,劉明自己先吃了一粒,“如果自己沒有反應,再給母親吃。”劉明想著。好在,藥品通過了他的考驗。

    母親服藥一周后,身體情況明顯好轉,漸漸能下地走路了。

    劉明欣喜若狂。

    之后的一年半時間里,劉明會分批購買相同的藥物。直到……母親離世,他跟仿制藥的連接才中斷。

    “我能多活一年半,知足了。”臨終時,母親拉著他的手說了很多話。

    母親去世的第二年,他給母親掃完墓后,又聯系了之前的代購賣家,給他發了一個紅包表示感謝,但對方一直沒有收。

    其實從始至終,劉明都深知,購買代購藥,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賭博。好在,他幫母親贏得了一年的時間。

    與其他疾病不同,癌癥算是一種“終身疾病”,即便治好,之后也需要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調養,這期間,病人家屬需要承擔比病人更大的壓力,所以,希望在給予病人幫助的同時,也適當地給予患者家屬關懷。因為在癌癥病人眼里,家人就是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參考資料:

    [1] 癌癥患者身后,那個沉重的家庭!看完讓人淚目.健康時報.2019-08-26

    [2] 癌痛要人命!61.6%的癌癥患者在忍痛,醫生提醒:這樣反而不利于治療.浙江在線.2019-04-18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