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直腸癌患者而言,最痛苦不是死亡,而是成為“造口人”。
據悉,我國腸造口患者人數每年大約以10萬例的速度增加,總數已經超過了一百萬例。
21歲的小亮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自己的大意,我失去了肛門
小亮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平時喜歡運動,性格開朗。但是在今年3月,他開始不時出現便血。他開始時以為是痔瘡,就沒有引起重視。但是幾個星期之后,腸鏡的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原來他直腸的地方已經長了一顆直徑1厘米的腫瘤。
活檢切片結果小亮患了直腸癌。不過好在是1期,小亮治愈的機會還是很大。不幸的是,腫瘤離肛門太近,他只能做根治手術,將永遠失去肛門。
手術之后,小亮變成了一個“造口人”,隨身帶著糞袋。
現在,他腹部右邊有一個紅色的創口,上面套著造口袋和造口套,袋子里是墨綠色的排泄物。這個糞袋成了他的負擔,給生活帶來不便。糞便的臭味比正常的臭,而且他也無法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排便。
一開始的時候,他還擔心一不小心糞便會漏出來。這讓他很緊張,不時摸袋子,擔心袋子滿了自己忘記換。
這也讓小亮減少了出門,害怕他擔心的事情在公眾場合里發生。
后來,小亮慢慢習慣了與糞袋相處。如果他不做這個手術的話,可能他就無法繼續活下去。在不到30歲的年紀,告別人間。
出現便血別大意,教你區分痔瘡與腸癌
小亮的首發癥狀是便血,便血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但很多人都把它當成痔瘡,其實,便血也有可能是結直腸癌的信號。所以,有便血的時候,不要太過輕視。
持續出現便血,可到醫院接受肛門指診。雖然其檢查范圍有限,精度不夠,卻是判斷是否有直腸癌最簡便有效的方法。
除了直腸癌或者痔瘡,導致便血的還有結腸癌。
結腸癌無法通過指診判斷。如果癥狀持續數周,應做腸鏡檢查,如發現新生腫瘤,就要做活檢病理。這樣基本上可以明確直結腸是否有腫瘤。
總之,腸鏡+活檢病理,就是腸癌診斷的金標準。
直腸癌保肛或不保肛?需要分情況討論
其實,并非每一個有直腸癌的人在手術后,都會失去了肛門,從此要和糞袋一起過。一些情況下,直腸癌手術是可以在保住肛門的前提下進行的。
但是保肛不保肛,無法完全看患者的取舍,而是一個患者和醫生協商選擇的手術方案,其中涉及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保肛手術能否徹底根治癌癥,理想的方案是根治和保肛兩全。如果無法做到兩者兼得,則要把根治作為首要考慮。
靠近肛門的直腸癌才有肛門能不能保的問題。現在的技術條件下,距離肛門2厘米的這種超低位直腸癌也是能做到保肛的。但醫生有可能因為其他原因而無法為提供保肛的選擇。
低位直腸癌是否能做保肛的切除手術主要看腫瘤的分期。如果直腸癌腫瘤浸潤度在T2期以內,一般是可以做保肛手術的,即便腫瘤距離肛門只有2~3厘米。
如果是T3期直腸癌,腫瘤侵犯到漿膜層,或者T4期直腸癌,腫瘤已經侵犯到漿膜外組織,則一般主張不保肛。如果要保肛,則需要做術前輔助放化療,看能不能將腫瘤縮小。
延伸閱讀:得了腸癌,一般會有這些癥狀
1. 便血:這是因為糞便會劃破腫瘤表面,導致出血,并隨糞便帶出。早期腫瘤比較小,便血概率不大。
2. 大便習慣改變:有時候幾天才一次大便,有時候一天大便幾次,便秘與腹瀉交替。
3. 不明原因的消瘦: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而出現體重減輕,要警惕可能是癌癥信號,包括腸癌。
現在,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中年人和年輕人也不要多加小心,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時體檢。
參考資料:
1. 《直腸癌的早期癥狀還有哪些?這類人群容易患上腸癌》.人民網.2017年5月17日
2. 王靈學.《直腸癌的治療現狀》.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年12月
3. 《腸癌保肛十一問》. 健康時報 . 2018年9月28日
4. 郁寶銘.《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理念與技術的發展》. 腫瘤學雜志. 2006年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