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結直腸癌在中國擬納入優先審評;徐兵河教授團隊研究帶來轉移性乳腺癌治療新方案 | 腫瘤情報

    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結直腸癌在中國擬納入優先審評;徐兵河教授團隊研究帶來轉移性乳腺癌治療新方案 | 腫瘤情報

    每天1分鐘,給你腫瘤圈內的專業“資訊”!

    要點提示

    1. Ann Oncol:優替德隆聯合卡培他濱可延長難治性轉移性乳腺癌總生存

    2. Ann Oncol:基于RNA的GemPred分層可預測從吉西他濱化療中獲益的PDAC患者

    3. Neuro-Oncology:HFSRT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和貝伐珠單抗治療復發性高級別膠質瘤患者安全且耐受性好

    4. CCR:兩性調節蛋白是抗EGFR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預后的預測指標

    5. JAMA Surg:前哨淋巴結活檢可用于對子宮內膜癌進行外科分期

    6. 新藥: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結直腸癌在中國擬納入優先審評

    7. 新藥:舒格利單抗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上市申請獲NMPA受理

    1

    Ann Oncol:優替德隆聯合卡培他濱可延長難治性轉移性乳腺癌總生存

    11月11日,Annals of Oncology在線發布一篇優替德隆聯合卡培他濱與單獨使用卡培他濱治療難治性轉移性乳腺癌(MBC)的III期試驗總體生存結果的文章。

    該研究結果提示優替德隆聯用卡培他濱可作為治療MBC患者的一種新的有效治療方案。本文第一作者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

    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結直腸癌在中國擬納入優先審評;徐兵河教授團隊研究帶來轉移性乳腺癌治療新方案 | 腫瘤情報

    研究封面截圖

    共有405名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接受優替德隆聯合卡培他濱或單用卡培他濱,每21天為一周期。在最終總生存(OS)分析中,優替德隆聯合卡培他濱組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9.6個月,而單獨使用卡培他濱組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5.4個月。

    結果顯示:

    • 在意向治療人群中,在數據截止點發生了313例死亡。聯合治療組270名患者中有203名死亡,單藥治療組135名患者中有110名死亡。

    • 聯合治療組中位OS為19.8個月,單藥治療組為16.0個月(HR 0.75,95%CI 0.59-0.94,P=0.0142)。

    • 兩組治療的安全性沒有顯著差異。安全性結果在發生率、嚴重性和特異性方面與此前報道的相似。

    • 優替德隆只引起輕微的骨髓抑制,沒有明顯的肝臟毒性。雖然周圍神經病變的不良反應很常見,但調整劑量后,通常是可控和可逆的。

    對于多線治療失敗、對蒽環類和紫杉類藥物耐藥的MBC患者,與單獨使用卡培他濱相比,優替德隆聯用卡培他濱可顯著延長OS。這些結果支持優替德隆聯用卡培他濱作為治療MBC患者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案。

    2

    Ann Oncol:基于RNA的GemPred分層可預測從吉西他濱化療中獲益的PDAC患者

    日前,Annals of Oncology在線發布一項研究證實基于RNA的GemPred分層可預測從吉西他濱化療中獲益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患者。

    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結直腸癌在中國擬納入優先審評;徐兵河教授團隊研究帶來轉移性乳腺癌治療新方案 | 腫瘤情報

    研究封面截圖

    該研究對來源于PDAC患者的臨床前模型(原代細胞培養和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化療敏感性和全基因組RNA譜進行分析。在單中心隊列(切除PDAC樣本67例)中檢測基于RNA的GemPred分層并在多中心隊列(切除PDAC樣本378例)中進行驗證。

    在單中心隊列和多中心隊列中,分別有43(65%)和203(55%)名患者接受了吉西他濱輔助化療。

    吉西他濱化療敏感PDAC定義為GemPred+。與GemPred-患者相比,GemPred+患者OS較高(P=0.046和P=0.00216)。在兩個隊列中,未接受吉西他濱化療的患者,其GemPred分層與OS無關。

    在接受吉西他濱化療的患者中,GemPred+患者的OS顯著高于GemPred-患者[91.3個月(95%CI 61.2-未達到) vs 33個月(95%CI 24-35.2);HR 0.403(95%CI 0.221-0.735,p=0.00216)]。吉西他濱與GemPred+分層交互作用顯著(p=0.0245)。

    研究表明,基于RNA的GemPred分層可預測從吉西他濱化療中獲益的PDAC患者。

    3

    JAMA Surg:前哨淋巴結活檢可用于對子宮內膜癌進行外科分期

    11月11日,JAMA Surgery發布一篇探討前哨淋巴結活檢(SLNB)對中、高級子宮內膜癌(EC)患者SLNB的診斷準確性、臨床表現特點及發病率的前瞻性多中心隊列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SLNB在淋巴結轉移風險最大的高級EC患者中,具有與淋巴結切除術相似的診斷準確性和預后能力。

    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結直腸癌在中國擬納入優先審評;徐兵河教授團隊研究帶來轉移性乳腺癌治療新方案 | 腫瘤情報

    研究封面截圖

    本研究共納入156例患者(中位年齡65.5歲,范圍40-86歲;中位體重指數27.5,范圍17.6-49.3),其中126例為高級別EC。所有患者均接受SLNB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PLND)治療,101例(80%)高級別EC患者同時接受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PALND)治療。

    • 前哨淋巴結的檢出率分別為97.4%(95%CI 93.6%-99.3%)、87.5%(95%CI 83.3%-91.0%)和77.6%(95%CI 70.2%-83.8%)。

    • 在27例(17%)淋巴結轉移患者中,SLNB算法正確識別26例,敏感性為96%(95%CI 81%-100%),假陰性率為4%(95%CI 0%-19%),陰性預測值為99%(95%CI 96%-100%)。僅有1例患者(0.6%)被SLNB算法誤識。

    • 26%(7/27)的淋巴結轉移患者存在在PLND邊界外有前哨淋巴結轉移,或需要免疫組織化學來診斷的情況。

    在這項前瞻性隊列研究中,SLNB對于淋巴結轉移風險增加的高級別EC患者有可接受的診斷準確性,并且與淋巴清掃相比,提高了淋巴結陽性病例的檢出率。研究結果表明,SLNB可用于對EC進行外科分期。

    4

    Neuro-Oncology:HFSRT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和貝伐珠單抗治療復發性高級別膠質瘤患者安全且耐受性好

    日前,Neuro-Oncology在線發布一項臨床I期研究證實,低分割立體定向放療(HFSRT)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和貝伐珠單抗治療復發性高級別膠質瘤患安全且耐受性好。

    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結直腸癌在中國擬納入優先審評;徐兵河教授團隊研究帶來轉移性乳腺癌治療新方案 | 腫瘤情報

    研究封面截圖

    放療可能與PD-1/PD-L1抑制劑具有協同作用。該研究納入32名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或間變性星形細胞瘤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單抗(100/200mg,每三周1次)、HFSRT(總劑量30Gy,5次分割)和貝伐珠單抗(10 mg/kg,每兩周1次)。

    結果顯示,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為蛋白尿(40.6%)、疲勞(25%)、丙氨酸轉氨酶升高(25%)和高血壓(25%)。1例患者因出現3級天冬氨酸轉氨酶升高而停藥。

    在先前未接受過貝伐珠單抗的患者中,20名患者(83%)達完全緩解(CR)或部分緩解(PR)。中位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分別為13.45個月(95%CI 9.46-18.46)和7.92個月(95%CI 6.31-12.45)。

    在貝伐珠單抗耐藥隊列中,5例患者(62%)達PR。中位OS為9.3個月(95%CI 8.97-18.86),中位PFS為6.54個月(95%CI 5.95-18.86)。大多數患者(20/26,77%)腫瘤細胞或腫瘤微環境PD-L1表達<1%。

    研究表明,HFSRT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和貝伐珠單抗治療復發性高級別膠質瘤患者安全且耐受良好。

    5

    CCR:兩性調節蛋白是抗EGFR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預后的預測指標

    11月11日,CCR發布一篇關于抗EGFR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療效預測指標的文章。研究結果表明,兩性調節蛋白(AREG)高表達與抗EGFR治療的療效密切相關,是mCRC預后的良好標志。

    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結直腸癌在中國擬納入優先審評;徐兵河教授團隊研究帶來轉移性乳腺癌治療新方案 | 腫瘤情報

    研究封面截圖

    該研究團隊評估了參與隨機對照試驗FIRE-1、CIOX和FIRE-3的mCRC腫瘤組織中配體mRNA的表達、RAS、BRAF、PIK3CA突變和EGFR的表達。采用Kaplan-Meier方法,包括單因素和多因素Cox回歸分析,評估患者的OS和PFS。

    • 在688例患者中,有343例(大于中位數)和172例(大于第三四分位數)患者檢測到AREG高表達。

    • 與兩個低表達的閾值相比,AREG高表達與OS(26.2個月 vs 21.5個月,HR=0.80,95%CI 0.68-0.94,P=0.007)、PFS(10.0個月 vs 8.1個月,HR=0.74,95%CI 0.63-0.86,P=0.001)和ORR(63.1% vs 51.6%,P=0.004)顯著增高相關。在多因素Cox回歸分析中,影響仍明顯(OS:P=0.01,PFS:P=0.002)。

    • 在RAS基因野生型mCRC患者中,與貝伐單抗療效相比,西妥昔單抗(OS:P=0.02,PFS:P=0.04)的療效與AREG mRNA高表達顯著相關。

    AREG mRNA高表達是mCRC預后的良好標志,與抗EGFR治療的療效密切相關。

    6

    新藥: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結直腸癌在中國擬納入優先審評

    11月12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最新公示,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以“符合附條件批準的藥品”擬納入優先審評,擬定適應癥為結直腸癌一線治療。

    根據CDE官網信息,帕博利珠單抗此前在中國遞交的6項新藥上市申請均曾正式納入優先審評。

    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結直腸癌在中國擬納入優先審評;徐兵河教授團隊研究帶來轉移性乳腺癌治療新方案 | 腫瘤情報

    CDE官網截圖

    此前,該產品已在中國獲批多個適應證,涉及癌種有黑色素瘤、鱗狀/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PD-L1表達陽性NSCLC,以及食管鱗狀細胞癌。另外,帕博利珠單抗用于特定復發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患者一線單藥治療的新藥上市申請也已于今年7月被納入優先審評,目前該申請正在審評審批中。

    此次帕博利珠單抗在中國擬納入優先審評,擬定適應證為結直腸癌一線治療。具體為一線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結直腸癌患者。

    7

    新藥:舒格利單抗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上市申請獲NMPA受理

    11月12日,基石藥業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受理舒格利單抗(CS1001,抗PD-L1單抗)的新藥上市申請(NDA),用于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鱗狀和非鱗狀NSCLC患者。

    這是基石藥業在全球范圍內遞交的舒格利單抗的首個NDA。基石藥業今年在全球范圍內已遞交6個NDA,中國大陸地區占其中3個,目前已有4個NDA在受理中。

    此次NDA的受理是基于一項III期臨床研究結果,即舒格利單抗聯合化療用于一線治療鱗狀和非鱗狀NSCLC患者的CS1001-302研究。詳細的臨床試驗數據將于ESMO ASIA會議11月21日的Proffered Paper環節(Late-Breaking Abstract)進行口頭報告。

    參考文獻:

    1.B.Xu,T.Sun,Q.Zhang,P.Zhang,Z.Yuan,Z.Jiang,X.Wang,S.Cui,Y.Teng,X.-C.Hu,J.Yang,H.Pan,Z.Tong,H.Li,Q.Yao,Y.Wang,Y.Yin,P.Sun,H.Zheng,J.Cheng,J.Lu,B.Zhang,C.Geng,J.Liu,K.Shen,S.Yu,H.Li,L.Tang,R.Qiu.Efficacy of utidelone plus capecitabine versus capecitabine for heavily 2020.https://doi.org/10.1016/j.annonc.2020.10.600.

    2.NicolleO R,Gayet O,Duconseil P,et al.A transcriptomic signature to predict adjuvant gemcitabine sensitivity in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Annals of Oncology.2020;11.

    3.Cusimano MC,Vicus D,Pulman K,et al.Assessment of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vs Lymphadenectomy for Intermediate-and High-Grade Endometrial Cancer Staging.JAMA Surg.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1,2020.

    doi:10.1001/jamasurg.2020.5060

    4.Sahebjam S,Forsyth PA,Tran ND,et al.Hypo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e-Irradiation with Pembrolizumab and Bevacizumab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igh Grade Gliomas:Results from a Phase 1 Study[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2020 Nov 11].Neuro Oncol.2020;noaa260..https://doi.org/10.1093/neuonc/noaa260.

    5.Arndt Stahler,Sebastian Stintzing,Dominik P.Modest,Ingrid Ricard,Clemens Giessen-Jung,Christine Kapaun,Boryana Ivanova,Florian Kaiser,Ludwig Fischer von Weikersthal,Nicolas Moosmann,Andreas Schalhorn,Martina Stauch,Alexander

    DOI:10.1158/1078-0432.CCR-20-2748

    6.https://mp.weixin.qq.com/s/JAl7uF_khovhnfOZPos8QQ

    7.https://www.wuximediatech.com/content/post/detail.html?sn=401c2afb54a84211913a7e32ec1f002a&from=wechat

    想了解癌癥的科普、預防及治療,癌癥心理咨詢等,請搜索我們的三個公眾號:1,女性癌健康;2,植物硒教授;3,癌友群,關注了解。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