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為什么會得癌癥?
因為體內有一群細胞不受控制地瘋狂生長。
這個人體內的細胞為什么不受控制?
因為這群細胞發生了突變,突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導致細胞變成癌細胞。
細胞為什么會突變?這些突變是刻在基因密碼里必然會發生的?還是受到了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或者只是運氣成分決定的偶然性事件?
這是一個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統一標準答案的問題。
就目前的研究進展來看,癌癥發生的危險因素包括不可改變危險因素、可部分改變危險因素和可改變危險因素。
不可改變危險因素:細胞在分裂,DNA復制加工等過程中隨機出錯,導致無法修復的突變。
?
可部分改變危險因素:體內的內源性因素,如年齡、遺傳易感性(通過遺傳獲得了父母遺傳物質中容易引發突變的基因)、炎癥、激素水平變化等。
?
可改變危險因素:煙草,紫外線輻射、缺乏鍛煉、營養失衡或者是從環境中接觸了其他致癌物誘導了突變。
那么,這些影響因素對癌癥的發生究竟有大作用呢?
Nature期刊上曾發表過一篇有關癌癥風險因素的文章,評估了各相關因素對癌癥發展的作用,加深了我們對癌癥病因學的了解。
1
DNA復制的隨機出錯
基于絕大多數突變發生在細胞的分裂期,所以早在2015年,就有科學家提出了用數學模型來判斷癌癥的“壞運氣”發生率。科學家計算了不同組織內的細胞分裂次數,分裂次數最多的,患癌風險就最大,因此長壽的干細胞就被盯上了。研究結果顯示:癌癥的風險有64%歸因于不可控的“壞運氣”。
?
這一結果當時引發了廣泛爭論和啟示,有人認為干細胞的分裂,沒有區分是內在固有影響導致,還是外部因素誘導的分裂突變。比如,抽煙誘發的突變也能引起組織細胞的分裂。
基于2016年的一個離散隨機多階段的癌癥干細胞模型,則而得出了內在的危險因素對癌癥的發展貢獻小于10%~30%,即細胞分裂的內在固有影響并非是癌癥發生的主要因素。
?
2
可部分改變的內源性危險因素
某些癌癥的危險因素是個體內源性的,比如性激素等類固醇激素的個體水平與乳腺癌風險相關,而類固醇激素受個體的生命歷程和個體生活的影響(如飲食、身體活動水平、激素藥物治療)。另外,內源性類固醇激素被證明可以作為預防癌癥的靶標。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復雜的內源性過程,比如炎癥和肥胖,是可以通過改變來預防癌癥的發生發展的。因此,與內源性影響因素相關的預防策略,對于降低癌癥發生率至關重要。
3
可改變的外在影響因素
與流行病學和生物學相關的癌癥外在風險因素的研究,在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比如,吸煙與肺癌相關的流行病學研究,提高了人們對于吸煙導致肺癌的認識,對于減少吸煙和戒煙來預防肺癌,也具有重要作用。
有研究顯示,與吸煙有關的癌癥的患病率大約占所有人類癌癥的25–30%。還有紫外照射導致的皮膚癌,也讓許多人認識到防曬的重要性。
據統計,由紫外輻射,電離輻射等物理因素所影響可預防性癌癥,大約占20%。飲食作為人類生存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粗略估計飲食結構的改變可以避免約32%的癌癥。
可見,可改變的外在因素才是影響癌癥的主要因素,這離不開流行病學和生物學相關的研究。但這些調查研究有它的局限性,調查信息可能不準確或者不完整,但研究結果所建立的相關性,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整體而言,癌癥發生的可改變因素是占主要的,人們可以通過預防和干預來降低發病率。目前,人們了解影響癌癥的風險,所面臨的挑戰在于,提高癌癥因果關系的生物學基礎研究,建立全面可靠的數據庫,才能更好地在預防癌癥方面發揮更多的指導作用。
“以上信息僅供您參考。如有任何問題,請咨詢醫療衛生專業人士”
參考文獻:
[1] Wu S, Zhu W, Thompson P, et al. Evaluating intrinsic and non-intrinsic cancer risk factor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1): 1-12.
[2] Tomasetti, C. & Vogelstein, B. Variation in cancer risk among tissu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number of stem cell divisions. Science 347, 78–81 (2015).
[3] Wu, S., Powers, S., Zhu, W. & Hannun, Y.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of extrinsic risk factors to cancer development. Nature 529, 43–47 (2016).
[4] Brown, S. B. & Hankinson, S. E. Endogenous estrogens and the risk of breast, endometrial, and ovarian cancers. Steroids 99, 8–10 (2015).
[5] Irigaray, P. et al. Lifestyle-related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agents causing cancer: an overview. Biomed. Pharmacother. 61, 640–658 (2007).
[6] Anand, P. et al. Cancer is a preventable disease that requires major lifestyle changes. Pharm. Res. 25, 2097–2116 (2008).
[7] Willett, W. C. Diet, nutrition, and avoidable cancer.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03(Suppl 8), 165–170 (1995).
想了解癌癥的科普、預防及治療,癌癥心理咨詢等,請搜索我們的三個公眾號:1,女性癌健康;2,植物硒教授;3,癌友群,關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