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占大腸癌的60%-75%,治療以根治性切除手術為主,這種手術改變了糞便的正常通道,術后要終生用人工肛門袋。每年我國有近2萬例直腸癌患者需要做結腸“造口”(即人造肛門)。雖然這一人工的排泄通道不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營養吸收,但會給結腸“造口”者帶來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困擾,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為幫助結腸“造口”者或即將接受此類手術者對結腸“造口”多些了解,使其盡快適應新的生活,更快地康復,在此介紹一些有關結腸“造口”術后患者飲食和營養應注意的問題。
飲食的原則
飲食要有規律,定時定量。結腸“造口”后,由于沒有了肛門括約肌,無法對糞便的排泄進行有意識的控制,但采用定時、定量進食的方法,通過2-3個月的調節,就可以使腸蠕動形成一定的規律,從而形成定時排便的規律。
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因為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引起本來規律的排便發生紊亂。不易消化的食物主要有腌肉、熏肉、火腿、香腸等較硬肉類;花生、芝麻、瓜子、松子、核桃等干果類;肥肉、油酥點心等油炸及脂肪過多的食物。
避免生冷、強烈刺激性食物及粗纖維蔬菜。由于結腸“造口”部位的皮膚耐受性差,故應忌食辛辣剌激性食物,這些食物包括胡椒粉、咖囑粉、辣椒、芥末等調料;濃咖啡、酒類等飲料;粗纖維蔬菜有芹菜、韭菜、蒜苗等。
避免加重大便氣味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可使大便帶特殊的惡臭味,使患者在清理糞便時產生不悅感。這類食物有大蒜、蔥、蘿卜等。
多食有利于大便成形的食物土豆、紅薯及易消化的菜汁、菜泥、果汁等有利于大便成形,便于糞便清理。飯菜烹調以煮、燉、蒸為主,少用油炸。
總之,飲食方面應選擇軟、爛、少油清淡、易消化、無強烈刺激性的食物。
食物的選擇
結腸功能正常的結腸“造口”者,只要飲食均衡就不會出現營養不良。應以均衡攝取七大類食物(包括奶類,谷類,蛋、豆、魚、肉類,油脂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有抗癌功效的食品)為原則,避免進食容易引發不適的食物。
奶類。手術初期應避免攝取奶類制品,以減少酸、氣的生成。待傷口愈合及腸道蠕動恢復正常后,可以嘗試給予稀釋的奶類(例如奶制品1/4杯加溫開水至1杯),再按接受情況逐漸調整至正常濃度。
谷類。容易消化的米類、麥類制品均可食用,例如米飯、粥、面條、米線、麥粉、饅頭、吐司、蛋糕等。
避免食用易產氣的五谷根莖類食物和未加工的干豆類食物。由于產氣反應因人而異,可以每次只試一種食物,將食物充分煮熟、煮透后再由少量試起,找出不適合的食物再避免之。此類食物包括芋頭、番薯、玉米、紅豆、綠豆、花豆、豌豆仁、黃豆等。
蛋、豆、魚、肉類選擇:①嫩而無筋的瘦肉,例如雞、鴨、魚(深海魚類尤佳)、豬、牛肉等。②內臟(去筋)、海產品、蛋類。③加工后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豆包等。
避免:①過老或含筋的肉類,例如牛筋、蹄筋等。②煎蛋、太硬或烹調多次的肉類。③未加工的豆類,例如黃豆、毛豆等。
油脂類。烹調用油的種類并無限制,但以植物油為主。烹調方式不宜太油膩。
避免:①油炸食物。②堅果類。例如腰果、核桃、開心果、杏仁果、花生等。
蔬菜類宜避免的食物有:花椰菜、黃瓜、洋蔥、青椒、蘿卜、大頭菜、泡菜、菇類及其他易產氣食物。
水果類手術初期應避免粗纖維多的水果(例如鳳梨、芒果、大棗等),可以進食去皮、去子、過濾后的新鮮果汁。對于口味較酸的果汁(如橙汁),宜由稀釋濃度開始試起,且不宜空腹飲用。易產氣的水果,需按個人耐受情況來選擇食用。
有抗癌功效的食品包括胡蘿卜、慧米、西蘭花、柑橘、蘆筍、撈猴桃、蘑菇類等。
術后怎么吃
結腸“造口”術后,只要腸道開始蠕動即可開始進食,一般先進食無刺激性、低纖維、容易消化且具足夠營養的溫和飲食。
第一天先試喝白開水,每小時喝30毫升,直到就寢。
第二天如無腹脹、腹痛,試吃流質飲食。
第三天如無不適,試吃半流質飲食。
第四天試吃軟質飲食。注意的問題
結腸“造口”手術后,患者有時會出現腹瀉的情況,可能與不潔飲食有關。這時佩戴開口袋為佳,方便排放清理,避免頻繁更換結腸“造口”袋造成皮膚機械性損傷。
便秘時更要注意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早上空腹喝少量淡鹽水一杯,能幫助排便。用手在臍周順時針環形按摩,以助腸蠕動。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瀉藥。回腸“造口”者要少吃韭菜一類高纖維食物,防止阻塞回腸“造口”。
有些食物容易產生氣體,導致脹氣或臭味,例如雞蛋、豆類、洋蔥、萬筍、啤酒,應盡量避免。進食需定時且要細嚼慢咽,這樣有助于減少脹氣。平時加強自我觀察,一段時間后就能形成個人的飲食規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