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是造成癌癥患者痛苦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初診癌癥患者疼痛發生率約為25%,晚期癌癥患者的疼痛發生率約為60~80%。
癌性疼痛如果得不到緩解,患者將感到極度不適,可能會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慮、抑郁、乏力、失眠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日常活動、自理能力及整體生活質量,并進一步影響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從而影響生存時間,故慢性癌痛已被世衛組織當作一種獨立疾病,需要及時治療。
癌痛是種什么體驗?
復旦大學青年女教師于娟,在遺作《此生未完成》中描述過癌痛的感受。
她因乳腺癌晚期全身骨轉移,“痛得紋絲不能動”,甚至身體容不得一點觸碰,“清掃工拖把碰到床腳引起輕微震動,我的骨頭都會因癌痛而暈死過去”。很痛,但她沒有哭,不是因為堅強,“而是痛得想不起哭,只能用盡全力屏著。如果稍微分神,我就會痛得暈厥”。
人們對癌痛的誤解
誤解一:用了止痛藥,說明已經進入癌癥的“終末期”
經常有人認為,癌癥病人一旦用止痛藥物,就意味著敲響了不祥的鐘聲,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由于受這種誤解的影響,許多癌癥病人懼怕所謂的“終末期”來臨,便強忍疼痛折磨,拒絕使用止痛藥;或者因疼痛難忍,病人開始使用止痛藥,但以為“終末期”來臨,從而喪失了繼續治療和生存的信心。
其實,疼痛是癌癥病人的一個常見癥狀,疼痛的嚴重程度及是否用上強效鎮痛藥,與臨床期別沒有太大的關系。癌癥疼痛是癌癥發病過程中的普通現象,可以發生在任何期別。
盡管晚期癌癥病人出現疼痛的比例相對較高,但早期癌癥病人也可以出現癌癥疼痛,甚至可能出現劇烈的疼痛。癌癥病人是否出現疼痛與病變侵犯的部位有關。例如,一位癌癥病人因腫瘤生長于神經豐富的組織上,盡管屬于早期,卻可能出現劇烈的疼痛;另一位真正屬于終末期的癌癥病人,因病變未累及神經豐富的組織,可能沒有疼痛癥狀。
誤解二:用了阿片類止痛藥,會上癮的,以后就撤不掉了
長期臨床實踐證明,以止痛為目的,阿片類藥物在常規劑量規范化使用的情況下,疼痛患者出現成癮現象是很少見的。多數患者疼痛控制后即停藥,即使出現成癮也是可以治療的。在晚期癌癥患者中,止痛才是首位。
癌痛病人都應積極接受止痛治療
對于各期癌癥病人的疼痛都應治療,止痛治療除減輕病人的痛苦,還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有助于抗癌治療的順利完成。WHO推薦使用阿片類鎮痛藥作為癌痛患者的常用止痛藥。雖然阿片類藥物有比較確切的鎮痛療效,但因成癮性、耐藥性及嚴重的毒副反應,使其獲益人群受到限制。
為了緩解癌癥患者的疼痛,提高生存質量,可結合中藥綜合止痛治療,中藥除可以根據癌痛的病因病機,辨證口服用藥外,還可將藥物研成細粉,外敷于病灶局部,通過透皮吸收發揮止痛作用,而且對消化道沒有刺激,又可通過透皮吸收,直達病所,直接發揮止痛作用,臨床效果不錯。
因此,一旦出現癌痛,千萬要學會及時“呼痛”和“求助”,對于癌痛,醫生是有很多錦囊妙招的,對于輕中度癌痛,這些妙招甚至沒有什么副作用。
我們的措施
01
對于輕度疼痛的患者,可依靠中醫藥內服辨證湯劑佐用止痛之劑,必要者配合中藥細粉外敷劑,常可很好地解決患者的癌痛的困擾。
局部外敷劑的基本組成為:川草烏、元胡、川楝子、木香等。偏寒者酌加肉桂枝、公丁香;偏熱性者重用皮硝、冰片;有腹水、胸水者,加利水Ⅱ號、車前子、葶藶子;局部有癌灶加消瘤散、消瘤粉。
02
對于中度疼痛的患者,除了中藥內服、外敷外,如疼痛影響睡眠,可在臨睡前加用1/3~1/2粒消炎痛栓,既不傷胃又可止痛助眠。
03
對于重度疼痛的患者,可在上述中藥內服湯劑、外敷藥、消炎痛栓等措施的基礎上,酌情加用弱阿片類或強阿片類止痛劑。加用中藥綜合治療后,不僅可以減少阿片類止痛劑的用量,而且可以針對阿片類止痛劑的副作用進行對癥治療,減輕其常見的胃腸道副作用,如納呆、嘔呃、便秘等。
04
除了醫學止痛治療手段外,也不要忽視非醫學綜合治療手段。首先是心理上的慰藉,包括語言上的肯定,告訴患者他的疼痛是可以緩解的,而且盡可能從輕地對他的疼痛機理作出解釋。比如說,胸痛的告訴他可能是胸水消退后的胸膜粘連。在無意識中讓患者釋懷。
05
對有親屬陪伴者,應囑咐親屬經常以手輕柔的撫摩患者痛處,這種撫摩,既可傳遞關愛,又可幫助患者鎮靜,從而起到很好的止痛之效。
06
注意力是人類感知的重要方面,具有選擇和放大的功能,當患者過分關注自身的疼痛時,疼痛感會加強。因此,可以鼓勵病人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興趣愛好,比如看小說、看電影、繡十字繡、畫畫之類,可以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從而減輕疼痛感。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