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自己或家人患癌后,剛開始是震驚、不可置信,不相信是自己/家人患了癌。等從短暫的慌亂中冷靜下來,為自己做好心理建設,卻又是一頭霧水:患得癌好治嗎?自己/家人還有沒有救?去哪個醫院?下一步到底該怎么辦?七大姑八大姨的建議,到底該聽誰的?
有不少患者或陪診來的家屬都表示,剛得知自己/家人患癌的時候慌得六神無主,不知道該干什么,沉浸在震驚中無法自拔,認為得了癌癥“必死無疑”。這種觀念肯定不對,癌癥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群病”的統稱,涉及的東西很多很廣,
乳腺癌和胰腺癌就大大的不一樣,其預后也相差甚遠,還有甲狀腺癌與肝癌,其生存期根本就不能比。所以,當家人查出癌癥,不要只曉得哭,先弄清楚是哪種癌,胃癌、肺癌、乳腺癌、淋巴癌、肝癌,還是其它是什么癌。
每一種癌都有不同的病理分型。比如肺癌有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之分,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的80%-85%左右,而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的15%-20%左右。而非小細胞肺癌又分為腺癌和鱗癌2大病理類型,其中鱗癌占20%-40%左右,腺癌占40%以上,這些區別都會導致治療方案的不同。
再比如乳腺癌,主要分為三大類:非浸潤性癌、早期浸潤性癌以及浸潤性癌,非侵潤性癌包括導管內癌以及小葉原位癌,浸潤性癌又分為非特殊類型癌與特殊性癌,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髓樣癌等屬于非特殊類型癌的范疇,類型很多,
這里不做過多展開(后續我會單獨講一講如何看乳腺癌報告的文章,大家可以持續關注)。我們這樣舉例是為了告訴大家,每一種癌癥都有不同的病理分型,而各個分型其治療方案、預后都有可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的認為某一種癌癥的預后都相同。
知道了什么類型的癌,你才邁入了解癌癥的第一步,下一步要分清分期情況,同樣一種癌癥,分期不同,其預后也不一樣。比如,肺腺癌早期的五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但肺腺癌中期的五年生存率在50%左右,大大降低,而有些肺癌患者甚至只有幾個月的生存周期,相差不可謂不大。
因此,弄清自己/家人患的是什么癌、病理分型、分期等這些基本內容,才可以去談接下來要怎么做。
一般來說,有手術條件首選手術,如果無法手術,可進行放療、化療、靶向治療、中藥等的綜合治療。
病理報告會顯示切緣“陰性”還是“陽性”,表示腫瘤是否切除干凈。如果切緣陽性,說明患處依然還存有腫瘤殘留物,就需要進行評估,是否要進行二次手術或者放療,化療。
不過,就算切緣沒有癌細胞,也無法保證以后百分之百不復發,有些患者在手術切除之前,癌細胞就已經轉移到其它部位,但由于這些轉移灶很小,無法通過CT或彩超發現。
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轉移灶慢慢長大,還是會被檢查出來,這也是為什么有些患者在手術后明明檢查“切緣陰性”卻最終還是會復發轉移的原因。因此,對于這些檢查結果,以平常心看待,無論陰性還是陽性,患者都不必過于驚慌,好好配合醫生,規范治療即可。
即使是切緣陰性,如果分期分型不好,還是需要進行化療、放療的,目的是為了殺滅這些潛在的微小轉移灶,最大程度降低復發轉移的可能。
當自己或家人患癌時,一味的哀嘆是不管用的,盡快收拾好心情,積極面對。隨著現在醫療技術的發展,癌癥也不再是“絕癥”,更不會“得了癌癥只能等死”。不同癌癥、不同分期分型、不同身體狀態,都可能會影響預后,即使是同一種癌癥,不同分期、分型,其生存期也相差甚遠。弄清楚這些,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