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后,我們會通過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等多重手段以抗癌,治療結束后,很多腫瘤患者最關心的就是指標是否下降?腫瘤是否縮小?只要腫瘤標志物下降了,瘤體縮小了,患者就會很高興,這本無可厚非,但也導致部分患者過于關注指標,若指標沒有下降,就會非常擔心。
瘤體縮小、指標降低,才是抗癌有效的唯一標準嗎?
隨著分期的變化,臨床中的治療的側重點也在隨時變化,早期患者主要以防止復發轉移,縮小瘤體等為主,但對于晚期患者來說,更多的是考慮如何緩解痛苦,改善生活質量為主。瘤體的下降、指標的縮小已經不是判斷治療有效的唯一標準。
疼痛是癌癥晚期患者最為明顯的癥狀,有研究指出, 超過90%的癌癥患者在晚期時會出現強烈的疼痛 , 50%~80%的癌痛都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傳統的中國人習慣了“忍”,總認為“忍一忍”就好了,但實際上,讓患者活得長很重要,活得好更重要,不可只注重瘤體的縮小而無視患者的人文訴求。如果患者天天吃不好、睡不著,還有什么信心去治療腫瘤?
無論是腫瘤本身引起的疼痛還是放化療引起的疼痛,都應及早治療。如果拖延1~2個月才鎮痛,效果會很差。這是因為癌痛對身體多次刺激后,體內神經會發生適應性變化,導致中樞神經敏感,全身疼痛會放大,小疼變成大疼。
對于輕中度疼痛的患者來說,中醫外治方法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不僅副作用很低,同時會降低內服藥物時對腸道的刺激,緩解疼痛。
除了藥物干預,輔助穴位刺激和經絡傳導,共同激活人體氣血功能,增加療效。針對重度疼痛患者,中西醫止痛藥物有機結合,可以降低西藥的藥物量及副反應,同時針對重度疼痛患者,中西醫止痛藥物有機結合,可以降低西藥的藥物量及副反應。
曾經有一位胰腺癌患者,家人已經把杜冷丁都開好了,怕他會疼,但由于一直服用中藥,直到臨終,這位患者也沒有因為疼痛受罪,走的很安詳。讓患者沒有痛苦地離開這個世界,這不僅是家人最后的期望,也是治療的意義。
指標升高就一定是腫瘤復發嗎?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舉個例子,說一說臨床中常用的評判指標:腫瘤標記物。
很多的腫瘤通過腫瘤標記物數值的變化,能提早地預知腫瘤的發展或發現早期腫瘤。但并不意味著腫瘤標記物的升高一定預示著腫瘤的變化,因為腫瘤標記物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說感染、增生,都可能會導致腫瘤標記物的增高。
腫瘤標志物種類繁多,單個標記物的敏感性或特異性往往偏低,某些腫瘤標志物在某些生理情況下或某些良性疾病也可以異常升高。對于癌癥患者而言,如果出現了腫瘤標記物升高,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判斷是否有腫瘤復發的跡象。
有些標記物是偶然增高,幅度并不很大,通過藥物的干預,標志物能再回落正常。但如果指標突然增高得很大,就一定要關注是否有轉移和復發的跡象。
那么如果指標一切正常,就證明抗癌有效嗎?
指標一切正常,就是證明抗癌有效嗎?
未必。
我們在之前文章中談到過:癌細胞有無限增殖的特點,當倍增發生30次左右,腫塊達到直徑0.5cm時,才能被X線檢查發現。這時腫塊內已經具有大約10億個腫瘤細胞,而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5到30年。
同樣,即使我們切除掉肉眼可見的腫塊,但血液中還可能有殘存的癌細胞,這些癌細胞經過重重偽裝,越過放化療后虛弱的免疫屏障,逃避x線等重重火眼金睛,仍舊悄悄在身體內潛伏,反映在檢測指標上則是“正常”的結果,給我們一種“康復”的假象。
只要我們的身體稍微放松警惕,癌細胞就有可能卷土重來。杜絕癌轉移的關鍵就在于調節各臟腑之間的平衡,改變患者的“癌狀態”,改善其體內的癌性環境。
相信大家通過上述科普,對于癌癥的治療效果評判有了基本概念,在臨床治療中,也希望癌癥患者與家屬樹立正確觀念,理性對待,既不盲目自信,也不輕易放棄、喪失信心。
相信通過合理的治療,即使是晚期患者,也可以有一個良好的生存期,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