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43歲的知名音樂人趙英俊因病去世的消息引發了網友熱議及眾人惋惜。雖然親友發布的訃告中并未顯示趙英俊的具體病因,但據制片人吳志碩透露,趙英俊是因為常年熬夜引發的肝癌。
吳志碩微博內容
而后,導演盧正雨透露,其實早在2019年春天,趙英俊就患上癌癥,只是不愿讓朋友擔心的他,選擇了隱瞞病情。知情網友也爆料,2020年9月趙英俊看病時,醫生預測只剩2年生存期,只是沒想到,肝癌病情發展迅速,死神也比預測來得更快。
肝癌成中國第二大腫瘤致死病因
從2019年患病到2021年病逝,兩年時間不到,一條鮮活的生命便被肝癌奪去,讓人惋惜又無奈。
據2019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肝癌已成為我國第四高發惡性腫瘤,死亡率位居第二,而同時,我國肝癌患者總體的5年生存率不足20%,形勢嚴峻。
為何肝癌在中國有如此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紅陽教授表示:“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普及肝癌的早診早篩。”
肝臟是我們身體內部唯一沒有痛感神經的器官,所以即便發生病變,也可能不會“求救”,這就導致肝癌早期發病隱匿,很多患者難以發現異常或將癥狀混淆成普通疾病,等到癥狀明顯到無法忽視而就醫檢查時,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患病期間的趙英俊
而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提醒,早期/極早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長可超過5年,而一旦到了晚期,平均生存時間將不足一年。
這就提醒我們,要留意早期身體發出的異常信號和對癌癥早期篩查的重視
肝癌發生時的5大信號
·肝區疼痛:肝區出現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有時會因為姿勢體態的改變而加重,或牽連到后背及右肩。晚期若癌腫壞死或出現,會發生劇烈腹痛和腹膜刺激癥。
·肝腫大:90%的肝癌會出現肝腫大。腫大的肝臟常常堅硬,表明不規則,邊緣可有大小不等的結節。若是巨型肝癌,則可能導致肝臟變形,影響觸診辨別。
·黃疸:黃疸是肝癌常見癥狀,約有1/3的病例在發病過程中有黃疸,原因與癌腫侵犯肝內主要膽管,轉移癌壓迫肝外膽管有關。
·腹水:病人若本身就有肝硬化,在癌癥發展過程中,癌組織侵入靜脈后形成癌栓,壓迫靜脈導致。腹水往往迅速堆積,呈黃色或血色。
·食欲明顯減退:容易出現惡心、嘔吐,腹部悶脹,消化不良。
高危人群注意篩查
肝癌病因復雜,病毒性肝炎、酒精、熬夜、黃曲霉素攝入過量等都可能引發肝癌。因此,在專家看來,一些肝癌高危人群需要十分留意自己的身體異常,并有意識地進行癌癥篩查。
- 感染病毒性肝炎人群
數據顯示,我國有近2億人感染肝炎病毒,而每年約有35萬人死于慢性乙肝相關疾病,其中60%為原發性肝癌,而肝炎發展成肝癌的風險比正常肝癌發生風險高40倍左右。
而其中,有至少80%的肝癌是乙肝發展而來,7%是由丙肝導致,可見病毒性肝炎與肝癌關系密切。
- 長期酗酒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而研究表明,全球5.5%的癌癥發生和5.8%的癌癥死亡與酒精密切相關。研究發現,每天規律飲用3杯啤酒,就可以成為肝癌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每天每增加10g酒精,肝癌風險增加4%!
長期飲酒或過量飲酒,會導致脂肪堆積在肝臟中,造成脂肪肝,繼而容易引發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久拖不治,有可能發展成酒精性肝硬化,層層發展,最終誘發肝癌。
- 長期熬夜
不止是肝癌,通過對人體及動物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晝夜節律紊亂會增加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等12種常見惡性腫瘤的發生幾率。
長期熬夜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防御系統被破壞,也就更容易被癌癥侵襲。而在熬夜過程中,人體一直處于應激狀態中,體內各種激素也會比平時分泌更多,其中,如果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過多分泌,血管收縮幾率更高,容易導致血壓升高。
加上熬夜時多處于靜坐或靜躺狀態,導致血液流動緩慢,血管內垃圾增加,黏稠度增加。
- 食用被黃曲霉素污染食物
黃曲霉素是常見的強致癌物,常存在于發霉食物或剩菜剩飯中,一些人為了節省或其他原因,有吃剩菜剩飯的習慣或不舍得扔掉發霉食物,都會無形中增加黃曲霉素攝入風險。
而廚房衛生也值得注意,保持清潔衛生,防止“癌從口入”。
除了以上4類人群,40歲以上男性、感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也是肝癌高危群體,建議每隔6個月至少進行一次早期篩查,篩查手段包括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臟超聲檢查,可幫助發現早期病變,及時做出干預。
2月4日是世界癌癥日,主題為“關愛患者,共同抗癌”,趙英俊的離世無疑再一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很多人以為癌癥離自己很遠,甚至認為只有年紀大了才可能得癌癥。
但據2019年公布的《中國中青年防癌科普報告》顯示,20歲-39歲群體患癌人數有所上升,并且15-39歲女性比男性患癌風險高50%。
癌癥逐漸年輕化,也讓我們意識到:防癌,不分年齡,不分性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仍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原則。若我們能更關愛自己的身體,提高防癌意識,遠離致癌因素,建立起身體防御城墻,重視癌癥早篩,或許有一天癌癥將成為一種“罕見病”,人們也不再“談癌色變”。#趙英俊去世##世界癌癥日##清風計劃#
參考資料:
[1]邢陳,顧曄,宋倫.晝夜節律在代謝調控中的作用[J].軍事醫學,2017,41(7):618-622.
[2]《肝癌成中國第二大腫瘤致死病因!你是高危人群嗎?》,中國新聞網.2020-08-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