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腫瘤患者的營養問題,有的人就會認為,得了腫瘤疾病就是一個身體營養被腫瘤逐漸消耗的過程。哪里會有不消瘦,營養狀態很好的腫瘤患者。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持有這樣觀點的人還真的是為數不少,有這樣觀點的人在道理上也算是說對了一半,因為腫瘤疾病不僅僅是一種基因性疾病,也是一種營養代謝類疾病。
腫瘤的營養問題是一個涵蓋腫瘤診療全過程的問題,部分腫瘤的發病起因即是營養代謝類的問題。據統計,癌癥患者中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40%-80%,更有報告約有20%-30%左右的患者會因為營養不良而直接導致疾病惡化或者死亡。所以說,營養問題也是腫瘤診療過程中越來越多被關注的問題。也是腫瘤診療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內容之一。
其實在腫瘤臨床診療工作中,很多人都存在著一定的營養補充誤區。如:擔心過分補充營養,好的營養狀況會促進腫瘤的生長,這樣就希望通過自己少吃點、甚至是極端性的不吃來餓死腫瘤。目前,即使是最為權威的機構和治療指南也無證據表明:營養支持治療會促進腫瘤生長。
而患者由于缺乏營養,可以導致正常細胞不能發揮生理功能,而腫瘤細胞仍然會繼續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結果最終受損害的、被餓死的只能是患者、正常組織細胞,而不是腫瘤細胞。這樣說來,營養支持應該成為腫瘤病人的基本治療保障和措施。在臨床上,與餓死腫瘤相對應的,就是盲目的迷信“補品”,對于腫瘤患者而言,“冬蟲夏草”“燕窩”“靈芝”“人參”等大補之物幾乎把患者陷入營養補充的重災區。
這其中固然有營養知識不足的因素,但是商業宣傳,患者迷信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而臨床上價值最大的腸內各種營養素合理搭配的口服補充途徑卻被患者直接忽略了。發物忌口、盲目偏食也是腫瘤患者的常見營養誤區。大量的優質動物蛋白被認為是發物,傳言吃了會加快腫瘤的生長,如此被限制不敢吃用。
而這些動物肉、蛋都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其全面性、均衡性比植物蛋白質更加具有優勢。也是提高腫瘤病人體能,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的最好保障。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葷素搭配才是治療的最佳選擇。優質蛋白質中以魚為首選,其次是雞、鴨、鵝,最后才是豬、牛、羊等。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臨床診療中,還有一種營養補充的狂熱心理和狀態,那就是希望營養在一日之間就可以補充達到滿意的地步。在他們的眼里,食補、口服營養物等這些最為有效而實際的方法都有些慢,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對于速度上的要求。他們甚至誤以為通過靜脈輸液、補充營養物質,打所謂的營養針可以滿足他們的營養需求。
其實,這種所謂的以靜脈營養替代口服的模式存在著理解上的誤區。這種以靜脈營養補充的模式不是營養補充的最優模式,也不是首選的推薦模式。及早干預,綜合營養,日常生活中的食補,才是最安全也是最方便、最經濟的營養補充方式。這就如同WHO提出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注射就不輸液的倡議也是一致的。
所謂的營養針多數情況下是指含有氨基酸、維生素、脂肪乳、白蛋白等成分的靜脈液體,在臨床上稱之為腸外營養(PN)。靜脈輸送營養的模式主要用于無法正常進食的人群,如最多見的消化道出血等患者,或者是在治療期間胃腸道不能消化吸收任何營養物質,甚至包括水分等。
此外就是那些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營養缺乏,導致病情惡化、危急等。即便是如此,靜脈輸液也不宜過久、過度。患者長期不進食,會進一步加重胃腸道的功能損害,使其衰弱加重,導致營養吸收會更差,體質更難恢復。還是那句話,對于那些具有特殊需要、治療適應癥的患者,靜脈補充才是必要的,這其中的決定權還是交給醫生來處理吧。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