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研究抗癌成功的人,都有著神奇的共同點!–癌癥不僅需要正規的治療,同時也需要患者自療!那么癌癥患者究竟該如何自療,掌握自己的命運呢?
徹底改變生活方式
癌癥的發生與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系,吸煙、酗酒、晚睡熬夜、愛吃肉、不愛運動等,都在慢性傷害細胞。生病后,繼續這些不良習慣還會加重細胞的負擔,因此為了健康,需要徹底改變生活方式。
對于已經保持了數十年的生活習慣,猛然改變可能會有難度,最好和家人、朋友一起,互相監督,共同改變。
1、睡眠比什么都重要,睡眠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
大病之后,為了補償身體的虧損,需要給身體的第一項承諾與改變,就是好好睡覺。許多研究也指出,睡眠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充足的睡眠對預防或限制腫瘤生長有廣泛作用。最佳的睡眠時間是每天晚上十點以后,理想睡眠長度是七小時到八小時。
幫助睡眠的方法有很多,往往也因人而異,和身體的抵抗力相關。
五個優質睡眠訣竅:
- 睡覺不要安排費事費力的工作。
- 設定一個停止工作的時間,睡前加班,遠不如第二天早起再做效率高。
- 記錄每天睡覺和起床的時間,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 不要因為失眠而感到壓力大,放松最好。
- 睡眠的質量比時間更加重要,讓自己處于舒適的狀態。
2、飲食要均衡,好吃的不健康,健康的不好吃!
健康飲食的目的是健康,還要配合良好的睡眠習慣和運動,同時也要注意食物的來源,除非確知是無農藥的有機蔬菜,否則要避免生食。
飲食原則大抵著重三大類食物的質量均衡:
- 多吃蔬果、全谷類、海產品、低脂或無脂食品,以及豆類、堅果等。
- 少吃紅肉和加工過的肉類。
- 糖是公認對身體不好的食品,也是癌細胞最愛的養分,少攝取油炸類食物、甜食和含糖飲料。
3、運動無比重要,有氧運動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良方!
李開復在微博中說:我從前不但不運動,而且還嘲笑朋友運動養生。
我的朋友潘石屹在微博上說:“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幾萬人、多年的觀察研究發現:‘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多活七年。’”我就調侃他:“會不會這多出的七年都在跑步?”
事實上,很多癌癥患者在患癌前都是不愛運動的,然而,不管中醫、西醫還是自然療法醫生都告訴我們,運動無比重要。
有氧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脂肪燃燒而達到減肥的效果,還能促進癌細胞凋亡,也是活化自然殺手細胞的良方。患癌后,盡量不開車,盡量多走路;要去較遠地方時才搭地鐵或出租車,增加走路的機會。
養成運動習慣之后,才體會到運動的好處真是冷暖自知,不管怎么說都沒法跟旁人分享,只有自己最清楚。合適的運動可以促進心血管彈性、增強心肺功能,還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心情愉快。
醫生建議除了走路,還可以常走上下坡,達到至少十分鐘的劇烈心跳,等到快喘不過氣來,再放松慢慢走。跑步當然也可以。
甚至你可以像韓柏檉教授一樣自創旋轉功,只要你覺得適用。總之身體動起來了,生命的活水也跟著動起來了。建議你也一起來體驗這美好的感覺。
運動方式推薦:
- 每周爬山兩到三次,爬山時至少做到一半時間頭腦放空。
- 做瑜伽或甩手功:兩到三次。
- 能走路就走路。
- 做些有趣的運動。
- 每周兩次按摩,讓經脈血液疏通。
4、好心態是激發自療的良藥!
身體患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上患癌。隨著醫學的發展,許多癌癥已經不是絕對的不治之癥。無數的案例表明,積極的精神狀態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心理暗示具有強大的力量。一名知名的美國醫生對每位病人都會說一句話:“這個病能不能治好,最重要的因素是你要相信它能治好。”
相信是一種強有力的能量,它并不是讓病人抱有虛假的希望,而是勇敢、樂觀地面對現實。作為醫生和周圍人,一定要給癌癥病人積極的心理暗示。
“讓我用從容的心,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讓我用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讓我用智慧,去分清這兩者。”(小張分享健康經驗)
臨床研究都是免費提供藥物或治療,接受新藥物治療的患者有可能獲得治愈、延長生存或減輕痛苦等額外的效果。參加臨床研究的患者可以通過新藥物,充分了解當前醫學上針對自己疾病的治療水平和最新進展,了解自身疾病的預后以及目前標準的治療所能達到的療效。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