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2021第一版乳腺癌NCCN指南來了!快來看看更新要點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2021第一版乳腺癌NCCN指南來了!快來看看更新要點

    速來打卡!掌握最新要點!

    1月15日,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CCN)官網發布了2021年第一版乳腺癌的臨床實踐指南,總篇幅增加至240頁。在新版指南中,新證據等級、新治療方案、新疾病管理理念層出不窮。“腫瘤頻道”整理了更新的重點內容,等你來看!2021第一版乳腺癌NCCN指南來了!快來看看更新要點

    圖1.指南封面截圖

    免疫治療革新TNBC患者治療格局

    本版指南在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生物標志物檢測中將PD-L1表達陽性定義為CPS評分>10分

    復發或晚期TNBC乳腺癌優選一線治療方案中,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白蛋白結合紫杉醇,紫杉醇或吉西他濱和卡鉑)是1類推薦;阿替利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結合紫杉醇從2A類推薦變為1類推薦。

    并且指南補充說明:雖然現有數據處于一線,但如果之前沒有使用過PD-L1抑制劑治療,這些方案可以用于二線及后續治療。如果使用PD-L1抑制劑時疾病進展,則沒有數據支持使用另一種PD-L1抑制劑進行額外的治療。

    表1.復發或Ⅳ期(M1)乳腺癌額外的靶向療法以及對應生物標志物檢測

    2021第一版乳腺癌NCCN指南來了!快來看看更新要點

    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的1類推薦是基于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Ⅲ期臨床試驗(KEYNOTE-355),該試驗結果顯示:在PD-L1表達CPS≥10的TNBC患者群體中,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9.7個月,明顯長于安慰劑聯合化療組的5.6個月(HR=0.65,95%CI 0.49-0.86;P=0.0012)。總生存(OS)結果尚未成熟,還在隨訪中。

    2021第一版乳腺癌NCCN指南來了!快來看看更新要點

    圖2.CPS≥10群體兩組生存情況

    表2.CPS≥10群體PFS結果

    2021第一版乳腺癌NCCN指南來了!快來看看更新要點

    阿替利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結合紫杉醇證據等級升級是基于IMpassion 130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4月14日,73.8%的患者已經死亡。中位OS的隨訪時間是18.8個月。ITT人群中,試驗組與對照組中位OS分別為21.0個月和18.7個月(HR 0.87;95%CI 0.75-1.02;P=0.0770)。兩組患者的3年OS率分別為28%和25%。在PD-L1表達陽性人群中,兩組中位OS分別為25.4個月和17.9個月(HR 0.67;95%CI 0.53-0.86)。兩組3年OS率分別為36%和22%。

    生物標志物檢測助力精準治療

    對于HR陽性/HER2陰性的復發或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PI3K抑制劑Alpelisib聯合氟維司群二線治療,2021第一版NCCN指南將此類患者的生物標志物狀態修訂為PIK3CA通路激活突變,證據等級為1類(表1)。

    該推薦基于一項名為SOLAR-1的全球性、隨機、雙盲對照III期臨床研究。572名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劑(AI)治療后/中進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在進行PIK3CA檢測后分為突變和未突變兩組,再分別隨機接受①Alpelisib 300mg qd+氟維司群500mg或②安慰劑+氟維司群500mg治療。

    試驗結果顯示,聯用療法組的中位PFS為11個月(95%CI 7.5-14.5個月),而對照組為5.7個月(95%CI 3.7-7.4個月),且是否接受過AI治療并不影響該結果;聯用療法組的總體緩解率顯著優于對照組(26.6% vs 12.8%,P=0.0006)。

    對于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治療,本版指南添加了生物標志物以及其檢測選項:TMB-H(腫瘤突變負荷-高)(>10 muts/mb),并對腳注進行了修訂:帕博利珠單抗適用于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實體瘤或患有TMB-H腫瘤、既往治療后進展,無滿意的替代治療方案的患者。

    監測間隔再調整

    本版指南對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病情監測間隔進行了再調整:

    • 化療治療中肝功能檢測(LFTs)、全血細胞計數(CBC)檢測間隔調整為每個化療治療周期之前,如有必要;

    • 骨掃描頻率改為每4-6個化療周期一次;

    • PET/CT檢測從“可選”改為“臨床如有必要”;

    • 腫瘤標志物檢測從“可選”改為“臨床如有必要”。

    表2.轉移性疾病建議的隨訪間隔

    2021第一版乳腺癌NCCN指南來了!快來看看更新要點

    時隔129天,NCCN乳腺癌指南再次更新,納入最新數據,“刷新”證據等級。下一版NCCN指南將會如何展現治療格局,敬請期待!

    專家簡介

    2021第一版乳腺癌NCCN指南來了!快來看看更新要點

    江一舟副教授

    • 副主任醫師 副研究員 博導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

    • 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

    • 國自然優青項目獲得者

    • 以一作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1篇,包括Cancer Cell、Nat Commun、Science Advances、PNAS、Cancer Res等期刊,他引700余次

    • 獲評2015年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

    •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衛計委優秀青年人才項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

    往期精彩回顧

    一個母親的去世引發的思考:醫者該怎樣面對死亡?!

    女性乳腺癌篩查標準,你一定要get!

    2020三陰性乳腺癌突破重重,究竟哪項研究最經典?

    一圖理清乳腺癌抗HER2藥物!速來收藏!

    2021第一版乳腺癌NCCN指南來了!快來看看更新要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