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7歲的臺灣女星余苑綺直腸癌二度復發的消息引起網友們的關注。
早在2014年,余苑綺就被查出直腸癌,在這7年期間,余苑綺一共做了30次化療、8次手術,病情總算得到了控制。
然而,好景不長,才生下二胎兒子后不久,余苑綺在春節前一天再次被查出直腸癌復發,而且癌細胞已經出現了擴散和轉移。
如今,余苑綺準備再次進行化療與手術。與直腸癌漫長的斗爭中,她坦言:“自己不知道勝算有多少。”
直腸癌復發怎么辦?
直腸癌復發,相當于要再走一次“鬼門關”。目前,我國的直腸癌5年生存率不容樂觀。數據顯示,我國總體診斷的早期結直腸癌患者只占20%-30%,其余都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與美國相比,更是遠遠落后。美國直腸癌的生存率已提升至64%,我國還不到美國的一半,局面堪憂。另外,直腸癌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尤其是治療后1-3年的患者,是直腸癌復發的高危人群。
據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學博士普外科曾醫生介紹,直腸癌的復發分為局部復發和遠處復發,對應的治療也有所不同。
- 局部復發直腸癌,是指直腸癌根治術后,腫瘤再次發生在原發部位及其周圍組織,但是不伴隨遠處轉移。由于直腸位于盆腔內,局部復發也是發生在盆腔內,比如盆壁、膀胱、陰道等部位。目前,手術是延長局部復發直腸癌患者總生存期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腹會陰聯合切除術、后盆腔臟器切除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 遠處復發直腸癌,是指腫瘤向身體其余較遠的部位進行了轉移,常見的有肝臟、肺部、骨骼、大腦等。如果腫瘤病灶轉移較少,而且轉移位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考慮手術切除或者射頻消融治療配合化療;如果存在潛在可切除的轉移灶,可以先采用化療聯合靶向治療,等腫瘤對治療有反應時,才通過手術切除。
早期識別腸癌的檢查有哪些?
前面提到,直腸癌早期無明顯癥狀,大多發現時已屬中晚期。如果早期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因此,高危人群定期做直腸癌篩查,對于最終的治療效果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直腸癌的早期篩查主要有5種方法:
一是結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重要手段。檢查時,將結腸鏡經肛門插入腸腔,既可以觀察腸腔內有沒有出現病變,也可以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輔助診斷。
二是免疫法糞便潛血試驗。操作簡便,具有較高的靈敏度,不足之處是容易受到飲食和藥物因素的影響,導致假陽性率偏高,而且存在特異性較低等問題。
三是乙狀結腸鏡。對遠端結直腸癌的靈敏度、特異度均較高。研究表明,一次乙狀結腸鏡篩查,可以使結直腸癌 17 年內的發病率降低 26%,死亡率降低 30%。
四是結腸CT成像技術。使用廣泛,操作簡便,可以對腹部腫瘤準確分期,但難以顯示早期炎癥性腸病和表淺的黏膜改變。
五是多靶點糞便FIT-DNA檢測。具有良好性能,無需下鏡,通過糞便樣本就能發現早期腸癌基因突變,對腸癌敏感性達92.3%。
預防腸癌,就要管住嘴、邁開腿
腸癌被稱為“吃出來”“懶出來”的癌癥,一方面是因為飲食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因為缺乏運動。日常生活中,要預防腸癌,就要管住嘴、邁開腿,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 1、少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類,多吃白肉,每周吃2-4次,但每次不超過100g。
- 2、戒煙限酒,研究表明,吸煙和喝酒都會不同程度地增加腸癌的發病風險。
- 3、保持合理的體重和健康的腰圍,腰腹部堆積的脂肪會引起機體的慢性炎癥反應,誘發癌癥的發生和發展。
- 4、避免高脂高糖食物,積極預防糖尿病,同時適量補充膳食纖維和全谷物,促進腸胃蠕動,降低腸癌的發生概率。
- 5、避免久坐不動,每周應運動2-3天,每天運動30分鐘左右,運動方式因人而異,可以選擇游泳、爬山、健美操、太極拳等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
有的腸癌患者說:“我的生活方式很健康,得了腸癌自己也很莫名其妙。”其實,不良的生活方式不是腸癌的唯一誘因,還有遺傳、環境、化學、物理等因素的影響。尤其是遺傳因素,發生腸癌的概率也不低。因此,對于家中有腸癌家族史的人群來說,要定期做腸鏡篩查,及時發現異常,防患于未然。#清風計劃##謠零零計劃##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國家癌癥中心發布最新腸癌指南:這10個重要提醒一定要看一看!》.健康時報.2021-02-17
[2]《預防結直腸癌,日常飲食這樣吃!》.醫學界腫瘤頻道.2020-10-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