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一位26歲的男白領小劉被確診為胃癌中晚期。得知消息后,春節7天小劉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他表示,確診后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坐上了過山車。
六年前剛從部隊復員的小劉,覺得自己無所畏懼,參加工作后,成為了“拼命三郎”,不斷出差和應酬,熬夜是家常便飯,三餐不定,有時候下午三四點才吃上第一頓飯。而且小劉特別愛吃肉,經常是一點蔬菜和水果都不碰。
工作的這幾年連感冒都沒有過,小劉認為自己和生病是絕緣的。但從三年前開始,小劉發現自己吃一點就飽了,有時候吃完晚餐就惡心,整夜都難受,到凌晨四五點吐出來才舒服。當時小劉只認為是水土不服,但癥狀越來越嚴重。
到了2020年,后知后覺的小劉才決定去醫院看看。在做了檢查后,醫生都驚嘆沒見過那么大的胃部潰瘍,活檢結果為中晚期胃癌。
26歲就患上了胃癌,還已經是中晚期,這令不少人感到惋惜。在惋惜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小劉的一些不良習慣早已埋下“禍根”,并且身體也早早發出了信號。
改正4個不良習慣,或可遠離胃癌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腫瘤科主任王彩蓮表示,在過去,胃癌患者的確診年齡通常為70多歲,但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患者在30~50歲發病,胃癌日益年輕化,其主要原因可能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
- 1.壓力大,作息不規律
胃部疾病和人的心理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人經常疲勞,工作壓力太大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胃炎等情況,嚴重的胃潰瘍即為胃癌的癌前病變。
因此,要注意排解自己的壓力,保持作息的規律和充足的睡眠,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 2.忽視身體發出的信號
很多人對身體健康不夠重視,尤其是年輕人覺得自己身體好且還年輕,對于身體發出的信號不重視,平時也不做體檢,導致很多原本的小病拖成了大病才想著去看看。
所以在出現不適的時候,應當及時就診;同時,平日里也要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
- 3.飲食不健康
現在很多人垃圾食品吃得多,喜歡高糖飲料,大魚大肉,很少吃蔬菜水果,如此不健康的飲食,對消化道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在飲食方面,應當葷素搭配,少吃高脂、高鹽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 4.抽煙喝酒
有研究證明,吸煙會增加1倍的胃癌發病風險,吸煙同時喝酒的人胃癌發病風險為常人的5倍;相比不吸煙男性,吸煙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數是其2倍。
酒精會傷害胃粘膜,促進致癌物質的吸收。因此,戒煙、限酒有助于降低癌癥發生的風險,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更應做到這一點。
胃癌早期難發現,留心身體發出的4個警報
雖然胃癌早期難以發覺,但胃部發生癌變時,會出現一些特殊癥狀。若以下癥狀長久不退,就需開始警惕胃癌的發生,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就診。
- 1.食欲下降
很多患者在胃癌早期就有食欲下降,吃一點東西都會感覺很撐吃不下去,還可能會引起打嗝或者是腹痛感。
- 2.不明原因的消瘦
如果平時體型和體重正常沒有大的浮動,但是突然之間就不知道什么原因瘦了下來,可能是胃癌發生的信號。由于癌細胞的快速繁殖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患上癌癥后,機體就會快速地消瘦下來。
- 3.大便帶血
臨床上有20%的胃癌早期患者會有大便發黑的情況,這是因為胃癌細胞破壞了血管,如果突然經常性地出現大便帶血和大便發黑,需要特別注意。
- 4.腹痛、腹瀉
胃部癌變的時候,不僅會影響消化功能,癌細胞還會導致消化道出現病變,消化不良,從而使得患者出現經常性的腹痛和腹瀉。
胃癌中晚期還能治嗎?
答案是肯定的。胃癌中晚期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是手術。早期胃癌患者可通過根治性手術進行治療,術后的5年生存率高達90.9%~100%。但中晚期胃癌患者手術治愈概率比較低,術后長期生存大約為10%到12%。
二是放化療。放療和化療也是常用的治療方法,但對晚期患者效果不完好,同時體質較差的人,效果會更差,對晚期患者而言,放療和化療主要為輔助性或姑息性。由于化療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根據病人的耐受程度和敏感性來決定。
三是中醫、中藥治療。中藥治療也是中晚期胃癌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由于中藥治療扶正祛邪,能夠抑制癌細胞,控制癥狀,防止轉移,不僅具有滿意的治療,而且能夠很好地彌補手術和放化療的不足。
雖說年輕人癌癥發病率低于老年人,但如今癌癥的發病越來越年輕化,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平時要保證營養均衡,飲食低鹽低脂,多吃蔬果,堅持鍛煉,不熬夜,保持積極樂觀。若出現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尤其是有胃病家族史的人群。
參考資料:
[1]《“年輕人請以我為戒!”浙江26歲男白領查出胃癌中晚期!這些事,他一錯再錯》.錢江晚報.2021-02-24
[2]《打嗝總不停排查胃癌 胃癌信號有這些》.健康時報.2015-12-11
[3]《活得糙,年輕人胃癌越來越多》.生命時報.2020-06-16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