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據《2020中國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調查結果顯示,在經濟水平方面,近一半的受訪患者家庭一年的可支配收入低于5萬元。有超過兩成的患者會因為“治療開銷拖累家庭經濟”而產生很嚴重的焦慮心理。
2020年12月,國家醫保目錄調整更新,有超過50種抗腫瘤藥被納入醫保,其中和肺癌患者有關的藥物有奧希替尼、塞瑞替尼、安羅替尼、阿美替尼、替雷利珠單抗、特瑞普利單抗、卡瑞利珠單抗等。越來越多的抗腫瘤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將會大大降低癌癥患者的用藥負擔。
據悉,最新醫保政策實行時間定于2021年3月1日。隨著新醫保政策的實行,患者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也緊隨而至。2月25日,在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的指導下,北京愛譜癌癥患者關愛基金會聯合覓健患者平臺發起“肺揚絲路”項目第二期公益直播活動。邀請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肺內科主任劉春玲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副主任石志紅教授、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劉浩教授就「2020版醫保落地,肺癌患者迎來最省錢的長生存治療方案」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為大家解讀2020版醫保政策并進行患者答疑。
劉春玲教授:腫瘤藥物進醫保提高藥物可及性,癌癥患者生存期將大大延長
劉春玲教授在直播中談到,每年新型抗腫瘤藥物不斷涌現,但新的藥物往往價格都很貴,可及的患者人群只占少數。通過國家層面上的醫保談判,使得藥物的可及性大大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的生存期將會延長。而就新醫保落地后藥物價格到底能降多少,劉春玲教授在直播中提前和大家分享了幾個好消息。
奧希替尼在國談之前是15,300元/盒,經過第三次國談后,現在每個月的費用不到6000塊錢,降低的比例非常之高。安羅替尼是臨床應用較多的一種多靶點藥物,獲批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后線治療。經過前一輪的談判,安羅替尼已經下降到3000多塊錢,但是這次談判后進一步下降到2100多塊錢。還有現在最熱門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卡瑞利珠單抗,現在患者基本上都是自費使用,每個月的費用在2萬塊錢左右。經過這一輪談判,卡瑞利珠單抗的價格應該是不到3000塊錢。替雷利珠單抗現在最終價格還沒有出來,預計在4000塊錢左右(每周期)。
總體上藥品價格大幅度下降,基本上降幅在70%~80%之間。但同時劉春玲教授強調,納入醫保的藥品報銷還有適應證要求,因此患者在選擇藥物前一定要清楚,只有符合適應證支付標準的才可以通過醫保報銷。
石志紅教授:腫瘤藥品大降價,如何合理配置治療方案最重要
隨著藥品的價格降低,意味著將有更多的癌癥患者可以用得起適合自己的抗腫瘤藥物,但如何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讓每一個普通家庭減少經濟負擔,石志紅教授建議癌癥患者要合理配置自己的治療方案。
對于任何一個肺癌患者來講,拿到病理診斷其實才只是第一步。而我們要做到對肺癌的綜合治療,以及對未來肺癌長久的控制,就需要一個長遠的排兵布陣。
通過全面的檢測了解肺癌患者的分期、分型以及分子診斷情況,評估患者的器官功能狀態等基本情況。在藥物選擇上,醫生需要綜合臨床數據、指南的推薦、藥物的適應證和患者的經濟情況。因此藥物降價并不代表可以隨便使用,完善診斷的意義更加重大,在用藥期間的持續管理、把控治療效果同等重要。
同時石志紅教授作為西安交大學一附院援鄂國家醫療隊的醫療組組長,在去年抗擊疫情中做出了積極貢獻。疫情雖然即將過去,但控制肺部感染的心態不能松懈,石志紅教授提醒腫瘤患者要特別關注季節和天氣的變化,做好呼吸道防護,其次就是要勤洗手。對于大熱的新冠疫苗,石志紅教授也特別提醒,因為缺少腫瘤患者相關的臨床研究數據,不建議腫瘤患者接種新冠疫苗,做好個人防護最重要。
劉浩教授:手術不是簡單的“一刀切\”,要給患者選擇合適的方案
作為外科專家,劉浩教授對于早中期肺癌患者的治療也分享了自己的臨床經驗。
首先早中期患者,能夠手術的首選外科手術治療。那么,哪些患者能夠手術治療呢?我們通常要考量以下因素:第一,患者的年齡,比如是不是高齡患者;第二,基礎疾病,比如有沒有嚴重的心肺功能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是否能耐受手術的創傷,還有麻醉的耐受情況;第三,患者的肺功能,究竟能不能夠承受手術切除的范圍。手術并不是簡單的一刀切,應當根據患者腫瘤的位置、大小、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確定手術方式,比如是楔形切除、肺段切除還是肺葉切除。在確定外科手術的方式后再綜合患者的分期、身體狀態等,給患者制定一個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有的患者會找到胸外科醫生問自己能不能手術,但從外科醫生的角度來說,需要綜合考量以上因素才能確定一個患者能否做手術。對于手術后的輔助治療,尤其是疑難患者,需要腫瘤科、內科、外科醫生共同進行多學科討論,給患者選擇一個更加適合的綜合治療方式。
小編科普時間
2020年12月19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基于ADAURA研究結果批準奧希替尼用于EGFR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治療。ADAURA研究結果顯示,在納入的ⅠB-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治療中,奧希替尼均顯示出具有統計學差異和臨床意義的無病生存期(DFS)獲益。在Ⅱ期-ⅢA期的患者中,奧希替尼組顯著延長了中位DFS,疾病復發或死亡風險降低了83%;在總體試驗人群ⅠB-ⅢA期患者中,奧希替尼可將疾病復發或死亡的風險降低80%。
對于肺癌患者都比較關心的話題——術后該如何護理,劉浩教授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從外科學的角度來說,肺癌患者在手術后,尤其是早期肺癌患者,我們希望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因此手術后患者最重要的是自我心理調整。很多人認為“我得了肺癌,做過手術以后我的人生是不是就發生了改變?”這時就需要心理輔導,讓患者正常的飲食、運動和工作,因為早期肺癌患者能獲得比較長的生存期,一般超過5年甚至10年以上。另外,關于傷口疼痛的問題,有的患者會關心手術區域的麻木感,或者是疼痛是否正常。手術后的疼痛有時會持續到術后一個月到三個月,針對這種疼痛,臨床上可以選擇口服的止痛藥物,或者是中醫中藥治療方法來對患者進行調理。對于咳嗽,也可以選擇西藥或者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通過以上處理,可以保證患者在術后三個月之內獲得高質量生活,從而保證遠期生活質量。
訪談環節過后,三位教授分別解答了直播間患者的部分現場提問。第二場直播歷經一個半小時,吸引了1萬多人次同步觀看。
肺癌科普教育公益項目“肺揚絲路”旨在推進肺癌健康知識普及,積極響應《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推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
項目集結了百位中國西部肺癌醫生,通過互聯網在線科普形式,為肺癌患者帶來專業權威的肺癌知識和科學的抗癌理念,建立患者的抗癌信心,改善患者生存狀況。
據悉,3月1日-3月5日,“肺揚絲路”項目還邀請了30余位肺癌專家,連續5天為患者線上答疑,專業領域涵蓋腫瘤內科、放療科、胸外科、呼吸科、肺內科、呼吸與危重癥科、綜合特需科室等。
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在覓健APP參加免費公益問答,也可以咨詢覓健小助理(微信號:elsmijian002)了解詳情。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