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K3CA是實體瘤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之一,在卵巢癌中約占12%,乳腺癌中約占27%~36%,宮頸癌中約占42%。因此,PI3K靶向治療對于PIK3CA突變型癌癥可能有效。在近日召開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靶向抗癌治療大會(ESMO TAT 2021) 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報告了一項關于新型PI3K選擇性抑制劑CYH33治療晚期實體瘤的Ia / Ib期研究結果。
研究方法
CYH33 是一種高選擇性的PI3Kα抑制劑,通過選擇性抑制致癌信號通路PI3K/AKT/mTOR上游靶點PI3K,從而達到抗腫瘤的作用。
該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開放、單臂的 I 期臨床研究,包括劑量遞增和劑量擴展兩個階段。具有或不具有PIK3CA突變的患者均符合劑量遞增入組條件,但只有具有PIK3CA突變的患者才能進行劑量擴展試驗。
研究結果
截至數據截止日期(2020年10月31日),該研究共納入39例晚期實體瘤患者(1-60 mg劑量遞增階段19例,20-40 mg劑量擴展階段20例),其中卵巢癌4例,乳腺癌 8例。任何與治療相關的最常見的不良事件(≥20%)包括高血糖(84.6%)、食欲下降(30.8%)、惡心(30.8%)、腹瀉(28.2%)、體重減輕(25.6%)和嘔吐(23.1%)。高血糖通常可以通過降糖藥物治療。
3名患者出現了劑量限制性毒性(DLT):40 mg和60 mg劑量水平出現3級高血糖;60 mg劑量水平出現3級惡心。因此,40 mg的劑量被確認為II期研究推薦劑量(RP2D)。從0時至24時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0-24h)和峰濃度(Cmax)與劑量成正比關系。中位達峰時間(Tmax)為2-4小時,半衰期(t1/2)約為20小時。
在18例具有PIK3CA突變的可評估患者中,有4例患者獲得了總體最佳療效。根據RECIST 1.1標準,既往接受過二線鉑類化療的1例卵巢癌(PIK3CA E545A突變)患者獲得了完全緩解(CR),并且截至數據截止,緩解持續時間超過10個月。1 例卵巢癌(PIK3CA E545K突變)、1 例乳腺癌(PIK3CA E545K突變)和1例胃癌(PIK3CA E542K突變)患者獲得了部分緩解(PR)。此外,在劑量遞增階段中有1例大腸癌患者(PIK3CA狀態未知)也達到了PR。
研究結論
CYH33顯示出可控的安全性和線性藥代動力學特征。在具有PIK3CA突變的某些腫瘤類型中觀察到了令人鼓舞的初步抗腫瘤功效。
參考文獻:
33O – A phase I study to evaluate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PK), and preliminary efficacy of CYH33, a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α (PI3Kα) inhibitor, in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ESMO TAT 202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