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35歲的車先生被確診為小細胞肺癌,在做化療的過程中,由于對化療不耐受,車先生出現了嚴重的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情況,身體變得虛弱,異常難受。本來要做8個療程的化療,車先生不得不在第5個療程就停了下來。
家人擔心車先生的病情惡化,于是四處打聽,聽說中醫治療或許能有幫助,就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將車先生帶到中醫腫瘤醫院試一試。
車先生先拿了20付中藥,吃到18付的時候,車先生的氣色紅潤了不少,胃口好了,整個人精神了不少,車先生及其家人又燃起了治療的希望。
后來,車先生將中藥治療貫穿于化療治療過程當中,有效緩解了化療中出現的不良反應。直到現在,車先生已經恢復了正常生活,身體也沒有什么不適。
在癌癥治療上,選擇中醫還是西醫的爭論從未斷絕。有的人覺得西醫做放化療太傷身,選擇用中藥慢慢調理。有的人覺得中藥見效慢,西醫能更好地“根治”。那么對于治療癌癥,究竟是中醫還是西醫更適合?
3種情況可選擇中醫藥治療
中醫藥治癌,主要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通過調理人體器官和體質,起到加速治愈的效果。西安國醫腫瘤醫院呂新林主任醫師表示,以下三種情況的癌癥患者,可以考慮使用中藥治癌。
1.放化療產生毒副作用過大的患者。由于化療都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如脫發、惡心、嘔吐、頭暈等,有的患者身體素質佳,能夠承受,但像老人、兒童或基礎疾病比較嚴重的患者,可能無法承受化療帶來的毒副作用,這時候服用中藥就能夠減緩化療帶來的副作用。
2.癌癥晚期或病灶不適于手術和放化療的患者。對于這類患者而言,服用中藥主要是起到控制腫瘤生長,延長患者生存期,減輕癌癥痛苦的作用。
3.術后希望較迅速康復的患者。接受腫瘤手術后的患者,身體比較虛弱,這時可以服用中藥來使患者的身體加速康復。中醫認為手術對身體有損,尤其會造成氣血虛虧,中醫在這一方面就擅長為人體補充和調理氣血,使患者恢復得比較快。
可以只用中醫藥治療癌癥嗎?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綜合中醫科主任張蓓教授認為,在腫瘤治療的全程階段,中醫藥都可以參與。中醫治療癌癥的優勢就在于藥性比較溫和,毒副作用小,還能夠減輕癌癥和化療帶給病人的痛苦,提高患癌期間生活質量。
有的患者害怕西醫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希望單純接受中醫的治療。其實,各種治療手段都有利有弊,最好的方法是將中西醫的治療方式結合在一起,發揮最大的作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對于普通癌癥患者,建議中西醫治療手段一起使用。而對于年齡較大,或有嚴重基礎疾病,或已經到了癌癥終晚期的病人,可能不能承受西醫治療帶來的毒副作用,可考慮只接受中醫治療。
從中醫角度出發,2種體質更易患癌
從中醫的角度出發,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血液腫瘤科副主任醫師王婧認為以下兩種體質的人更容易罹患癌癥:
1.氣郁質-乳腺癌。這類體質的人平時可能情緒不好,總是喜歡生悶氣,情緒比較暴躁,容易受外界的精神打擊導致抑郁。氣郁質的人有時會感到肋下脹痛不適,女性會感到經前乳房脹痛。由于乳腺歸于肝膽經,心情郁結容易肝氣不穩,就容易導致乳腺癌。
2.痰濕質-消化道腫瘤。這種體質形成的誘因是長期的飲食不規律,導致痰濕長期在體內聚集。肥胖、長期喝酒或飲食過于油膩的人群往往容易成為痰濕體質人群。痰濕體質的人容易患消化道方面的腫瘤,如胃癌、腸癌等。
那么,如何根據自身體質防癌?
因此,不同體質的人對于防癌所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
1.氣郁質-情緒調整。氣郁體質的人最首要的就是調節自己的心態,比如做一些運動放松心情,或者和朋友聊天。平時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比如音樂、烹飪等緩解壓力,還可以泡一些疏肝解郁的玫瑰花茶來飲用。
2.痰濕質-飲食調節。痰濕體質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飲食,飲食一定要有條理,不過食。同時保持飲食的多樣化,涵蓋五谷、蔬菜和水果。另外還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藥、扁豆、蓮子等。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規律的作息。
3.多運動。無論是氣郁體質的人還是痰濕體質的人,都建議多做運動。運動不僅能控制體重,增加能量消耗,還能提升身體免疫力,加速血液循環,平時應該保證一周進行三至五次的鍛煉。
很多腫瘤患者和家屬因為求醫心切,往往會陷入糾結,到底是選擇中醫還是西醫治療。有人說西醫好,手術加放化療效果明顯;也有人說中醫好,西醫副作用傷害更大。確實,兩種療法各有各的好處和弊端,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才能獲得最佳效果。#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人人關注腎健康#
參考資料:
[1]《【醫問醫答】從中醫判斷你是“癌癥體質”嗎?》.生命時報.2021-02-2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