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一周了。
時間回到2個月前,已經退休在鄉下的父親突然給我來了電話,電話里的他聲音有些顫抖,“兒啊,我最近總感覺腹脹腹痛吃不下,上廁所也便秘,做什么都提不起勁兒,你說我是怎么回事?”
我聽后覺得情況不太妙,就將父親接到城里的醫院做檢查。拿到報告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在醫院走廊痛哭起來:是惡性腫瘤晚期。醫生說父親可能活不過3個月。
一開始我還想要瞞住父親,但父親見我通紅的雙眼,就知道自己出問題了。那天,他沉默了很久。
后來,親戚朋友也知道了這件事,輪流打電話來慰問、支招,我都好意回絕了。因為在生命的最后,我想把選擇權還給父親。
父親說:“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與其難受,不如趁最后的時間多和你們一起,到熟悉的地方走走,找熟悉的老朋友聊聊天。”就這樣,父親在親人、朋友的陪伴下度過了人生余下的時光,最后安詳地離開了。
身邊不少人都反對我的做法,說我不盡孝道,但我深知,父親舒服快樂比什么都重要。
家屬放棄治療,是無奈,或許也是對患者最后的尊重
雖然醫療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定水平,但是癌癥依然是人類難以攻克的疾病。在醫院的腫瘤科,每天都有人面臨“治與不治”的兩難境地。
到了癌癥晚期,治,不僅要面臨高額的醫療費用,親人還可能遭受巨大痛苦,最后人財兩失,但起碼還有最后的希望,可以讓親人活得更久;不治,意味著連最后的希望都放棄了,于情于理似乎都說不過去,殘忍地看著自己的親人消失在這個世界,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對于家屬而言,常常陷入“兩難”的處境。有誰不希望自己的親人能夠永遠留在身邊?但有時現實總是殘酷的,家屬做出放棄治療的決定或許也經過了長時間的扎掙:
一方面,放化療等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有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家屬擔心會加速病情惡化,而選擇出院;另一方面,是不忍看到自己最親愛的人遭受痛苦,有時明明已經失去治療的意義,如果還是苦苦堅持,患者身心備受折磨不說,在臨終前可能還會因為過度治療痛苦不堪。
因此,每一個做出的決定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不管治還是不治,家屬都應該結合實際情況,與患者、家人、醫生溝通后得出結果。
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所有患者到了癌癥晚期,都沒有繼續治療的必要了呢?
治療還是放棄,或可從4方面考慮
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張正榮則表示,雖然晚期癌癥比較難完全治愈,但不等同于死亡。
在大多數情況下,治與不治并不是單一因素可以決定的,還關聯到患者自身的意愿、病情發展與治療效果、患者能否接受化療副作用和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應該綜合考慮。
- 1.考慮患者自身意愿
確診癌癥之后,患者會經歷復雜的心理變化,有的從恐懼到坦然,有的從茫然到抑郁。
心理狀態對癌癥治療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在同等的條件下,效果更佳;如果患者態度消極,心里對治療非常抗拒,主動提出放棄,那么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與患者溝通,往好的方向引導。
- 2.考慮病情發展與治療效果
癌癥不是絕癥,癌癥晚期更不代表沒救了,不同類型癌癥的治療效果是不一樣的。有部分晚期癌癥如乳腺癌、肺腺癌,經過規范化的治療,也可以實現帶瘤生存。
在治療的過程中,如果患者病情出現好轉,身體狀況也有了可觀的發展,意味著有好的發展方向,提高生存治療和延長生存期的可能性很大,不要輕易放棄治療。
- 3.考慮病人能否接受化療副作用
化療是治療癌癥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化療藥物“敵我不分”,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傷害正常的細胞,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比如頭暈、惡心、嘔吐、脫發等。有的患者免疫力低下,身體無法支撐化療產生的副作用,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此時則可以先暫停治療,放松患者心神,和醫生溝通更換治療方案。
- 4.考慮家庭經濟條件
據統計,一個癌癥患者一年大概需要花6-7萬元的治療費。對于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本來就難以負擔治療費用,如果患者病情已經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繼續治療結果也不盡人意,可能造成人財兩空的局面。此時可能還是要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主,讓患者過好最后的時光。
如何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對于晚期癌癥患者而言,提高生活質量尤為重要。作為家屬,可在飲食和護理方面下功夫,提高患者的幸福感,延長生存期。
- 1.營養支持
癌癥患者在與癌癥抗爭的過程中,身體素質容易下降,所以應該好好補充營養。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的研究人員認為,癌癥患者的飲食應堅持“均衡飲食,營養豐富”的原則,食物的選擇應多樣化,蛋白質、大豆制品、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等都不能少,還要限制精制糖的攝入,以及燒烤、煎炸和腌制類食物的攝入,避免酒精攝入等。
- 2.日常護理
癌癥晚期,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是身體和心理上的,因此家屬應從3方面做好護理:
一是心理護理,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不良情緒;
二是癌痛護理,通過心理療法、藥物等緩解疼痛;
三是家庭護理,保持臥室環境干凈整潔,以免發生感染,引起并發癥。
癌癥并非不治之癥,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有很大的治愈希望。即使到了晚期,也不意味著沒救了,只要心懷希望,積極配合治療,也能實現長期生存,因此,有時候還是不要輕易說放棄。#清風計劃##關注她健康##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癌癥晚期是繼續治療還是放棄回家?醫生講了大實話》.人民日報.2018-11-13
[2]《癌友吃得好,可以活得長》.人民網-生命時報.2018-06-2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