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夏天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叫小麗,是一名經濟學研究生,那年25歲。在研二的暑假,我正忙著準備參加秋招的資料。突然有一天,我感覺腰有點痛,但我以為只是坐太久導致的,就沒太在意。
直到半個月后,我覺得腰部越來越痛,寢食難安。實在受不了了,就到醫院去檢查。
“小姑娘,怎么這么遲才來檢查,已經腎癌晚期了。”雖然醫生的語氣很溫柔,但那幾個字還是異常刺耳。
霎時間,我大腦一片空白。坐了許久之后,我撥通了媽媽的電話:“媽……醫生說我得了腎癌……”
“沒事的孩子,媽會一直在你身邊。”
那一刻,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為什么我不早點發現?那我的腎是不是要切除了?”
腎癌早期癥狀難發現且容易混淆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許濤醫師表示,許多腎癌患者往往被確診已經是晚期,這可能與早期腎癌癥狀不明顯有關。而且腎臟位置處于人體較為隱蔽的位置,周圍有腹壁、腰肌、脊柱的保護,因此,腫塊若不是壓迫到周圍的臟器或者神經組織,患者一般感覺不到身體有任何異樣。
許濤醫師表示,腎癌有“三聯征”,但三者同時出現的概率不到10%,若患者一旦出現以下腎癌的三大主癥狀,則需及早就診檢查,不要一拖再拖:
- 1.腫塊:一般只有腫瘤發展到體積較大,或者患者較瘦,就會發現明顯的腫塊;
- 2.血尿:腫瘤長大突破腎盂進入輸尿管、膀胱可引起血尿;
- 3.腰痛:包塊增大引起周圍神經疼痛。
除了以上三大主征,腎癌早期也會表現出腎臟外的癥狀,如內分泌紊亂、肝功能異常、發熱、貧血、食欲減退、體重下降等,這些癥狀都與其他疾病極其相似,往往會被患者混淆。
95%的腎癌可在體檢發現
腎癌占所有成人惡性腫瘤的2%-3%,在全球范圍內,每年有大約20萬新診斷病例,約10萬多人死于該病。預防腎癌除了要注意從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下手,更要注意通過有效檢查及早發現。
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紀志剛介紹到,有95%以上的腎癌患者都是通過體檢發現的,建議大家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體檢。
他表示,一般3厘米以上的通過B超就能被發現,而1.5-2厘米的腎癌,可能會由于醫生沒有經驗就會存在遺漏、耽誤病情的情況。若在體檢時發現可疑癥狀,可以接受超聲檢查或腎臟CT掃描。其中,腎臟增強CT準確診斷率可達90%以上。
當患者發現腎臟腫瘤后無須恐慌,臨床治療中有大量的接受治療的腎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以逐步恢復到正常人的水平。目前對于直徑小于4cm的早期腎細胞癌,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到可以達到98%和92%,且復發率極低。
腎癌是不是一定要切腎?
對于腎癌,許多人都認為,切除腎臟及其周圍組織,行根治性手術是唯一可靠的方法。雖然人有兩個腎,但畢竟是身體的一部分,一定要切掉腎才可以留住性命嗎?其實隨著醫學的發展,現在的腎癌手術大多主張保留腎單位手術。
保留腎單位手術只需切除腎臟腫瘤及其周邊部分腎組織即可,對于一些孤立腎、雙腎腫瘤、以及對側腎臟受損等患者來說,保留腎單位的意義非常大。
100歲腎癌患者的3個飲食“秘方”
早期腎癌治愈率非常高,除了依賴有效的切除術,也需要患者后期的飲食結構調整的配合。
今年100歲的張效房教授就是腎癌患者,患癌十多年,他一直和腎癌和平相處。他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即使得癌,哪怕是切掉器官,只要懂得調理、會調理,就能活得健康,快樂!
- 1.不吃補藥,全靠飲食調理
張教授表示,自己從來不信“補藥”這一套。他的學生每次來探望他,都說他面色紅潤。但他表示自己沒有吃過任何“補藥”。張教授說,自己精神狀態,全靠自己的嚴格的飲食調理。
- 2.燒雞牛肉樣樣來,嚴控主食少于5兩
在張教授的飲食主張中,就包括減少肉的攝入量,控制主食攝入量。張教授認為養身體不是不吃肉,每樣肉都要攝入,只要不超過2兩即可。其次是堅持少吃多餐,張教授每天會吃四頓,每天主食不超過5兩。
- 3.早飯后睡回籠覺,不調鬧鐘不運動
張教授表示睡覺是最好的養生,它的睡眠安排也很特殊:每天堅持睡3次覺,晚上一次、早飯后一次、中午睡一次。
90歲以后,張教授就沒有運動的習慣,早飯后等身體消化一下,他就會重新躺會床上睡10分鐘回籠覺。他表示10分鐘不長,但對養精蓄銳很重要。
腎癌要通過自查很難發現,但只需要簡單的一個體檢就可以有效檢出來,所以再次呼吁大家,每年一定要進行定期體檢,若是感覺到身體有持續性的疼痛,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快速排除身體異常,而不是一直強忍,直到發現疾病才來后悔。#清風計劃##關注她健康##人人關注腎健康#
參考資料:
[1]《腎癌95%以上都是體檢發現!每年查啥都別忘B超查一下腎臟!》.健康時報.2016-02-29
[2]《腎癌確診要靠增強CT》.健康時報.2016-02-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