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兒童醫院收治了一名1歲的女童,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女童小小的體內竟然長了一顆侵占了大半個胸腔的腫瘤。
忽視初期癥狀,女童命懸一線
1歲多的歡歡是家里的開心果,活潑可愛的她時常給家人帶來許多溫馨和快樂。過年期間,歡歡突然出現咳嗽癥狀,起初歡歡媽媽以為是季節變化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就給歡歡喂了一些口服藥物。可是歡歡服藥后,咳嗽并沒有好轉。
沒過幾天,歡歡突然發起了高燒,體溫計測量達到40℃,媽媽這下慌了神,連夜就帶歡歡來到兒童醫院。
經過CT等詳細檢查,醫生發現了歡歡體內的巨大腫瘤,判斷歡歡可能患上了胸膜肺母細胞瘤并伴有膿毒血癥、重癥肺炎等疾病,病情危重,孩子命懸一線!
歡歡的CT提示胸腔巨大腫瘤
根據歡歡的特殊情況,湖南省兒童醫院立刻啟動MDT團隊,聯合心胸外科、麻醉手術科、重癥醫學科、超聲影像等學科,為歡歡量身定做了具體的診療計劃。
目前,歡歡手術順利,術中快速病理檢查提示惡性腫瘤,考慮胸膜肺母細胞瘤可能,需等待病理結果再進行下一步治療。
惡性腫瘤成為兒童第二大死因,卻未引起家長重視
很多人可能會說:誰會想到小孩子也會患上癌癥啊?這其實是種錯誤的認識,惡性腫瘤并不是成年人的專屬疾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公示的關于兒童死因的資料中,惡性腫瘤已經排在了第二名。就中國而言,城市兒童腫瘤發病率在5年間上升到了18.8%。南京市兒童醫院普外科主任易軍表示,2014~2015年間,就已收治了超過百例的兒童腫瘤患者,幾乎比往年翻了十倍。
與成人腫瘤相比,兒童腫瘤往往容易被忽視,這主要是受到人們對于癌癥的傳統認知的影響:認為孩子不會得腫瘤。不少腫瘤“伴隨”孩子的發育而“發育”,容易被家長誤認為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易主任說,見過有的孩子的上腹部已被體內腫瘤撐大,但家長還以為是孩子吃撐的表現。
還有一些腫瘤早期并無癥狀,只有壓迫臟器后,才能顯現出來,所以也難以發覺。
為什么兒童也會得腫瘤?
追究兒童腫瘤發生的原因,與成人發生機制相似。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趙強表示,多與內環境(遺傳)及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等外部環境相關。
- 1.基因遺傳
一般來說,兒童腫瘤都帶有“母”字,這其實預示了兒童腫瘤大多受到父母遺傳的影響。兒童腫瘤多來源于原始胚胎組織,且往往可追溯到與染色體、基因突變相關。在很多臨床病例中,都可在患兒家族中找到相關的遺傳信息。
- 2.孕期環境“污染”
胚胎是種子,母體環境就是土壤,優質的土壤能決定種子能否順利發芽、開花、茁壯成長。若母親在孕期期間接觸致癌物質如電磁、離子輻射等,又或是孕期感冒時口服激素類及抗生素類藥物都可造成胎兒異常,增加孩子患惡性腫瘤的危險。
- 3.吸二手煙
對于孩子尚未發育成熟的機體來說,二手煙帶來的危害是成倍的。兒童的細胞代謝速度本就比成年人快,當孩子吸入二手煙時,香煙中的有害物質很可能破壞孩子的免疫系統,毒素積蓄在體內,易導致癌癥的發生。
- 4.家裝污染
除了香煙以外,家裝污染也是家長常常忽略的污染源之一。家居裝修中的油漆、板材、膠水等都含有對身體有害的化學物質。據有關資料顯示,室內空氣污染程度高出室外5-10倍,近70%的疾病根源于室內空氣污染。
- 5.高脂飲食
對兒童來說,要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尤其是偏胖的兒童,家長不能過于放縱,對于洋快餐、膨化食品、碳酸飲料等都不能夠無限制滿足。高脂、高糖的食物會使體內熱量過剩,脂肪堆積,進而增加患腫瘤的風險。
3個“信號”或提示腫瘤“來臨”,家長多加警惕
目前,兒童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和化療,越早發現,手術后的康復率也越高。那么如何早期檢查呢?趙強院長則表示,做3次B超有助于發現早期腫瘤,分別是在成為“準媽媽”時、孩子出生1年后和孩子3歲左右。
另外,當兒童出現以下3種癥狀并持續不退時,家長應高度警惕兒童腫瘤早期的可能,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機會:
- 1.不明原因的發燒
孩子發燒不一定是長個,也不是感冒,如果出現持續一周無故的發燒且體溫很高,在服用藥物后也沒有明顯改善,應該立刻就醫。
- 2.不明原因的出血
常伴有貧血、倦怠,食欲不振等,疑似出血或瘀斑,需要盡快去醫院進行檢查。
- 3.不明原因的疼痛
如胸疼、背疼、腹痛,關節痛,頭痛等,孩子無精打采,還伴有行走不穩、咳嗽等癥狀。
在現代社會,惡性腫瘤是兒童常見病,不僅影響其生長發育,還會危及生命。家長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日常飲食習慣、家居環境方面注意規避,且要多留意孩子的身體與精神異常,以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清風計劃##關注她健康##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心胸外科:1歲女童巨大腫瘤命懸一線,省兒醫“拆彈專家”妙手解危機》.湖南省兒童醫院.2021-03-01
[2]《說說那些被忽視了的兒童腫瘤》.現代快報.2015-03-09
[3]《孩子為什么得腫瘤?》.健康時報.2013-04-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