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NSCLC患者輔助化療能顯著改善腫瘤大小為3.1-7cm患者的5年OS。
研究背景
對于可手術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性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手段[1],然而患者5年總生存(OS)率仍不理想,病理IA期患者的5年OS率為73%,而病理IIIA期患者的5年OS率僅為24%[2]。
既往有幾項研究提示[3-5],術后輔助化療可改善II-III期NSCLC患者手術后的OS率,但也有研究提示,輔助化療的生存獲益可能僅限于II期或IIIA期患者,IB期患者的生存獲益并不顯著,對于IA期的患者,甚至出現降低生存獲益的現象。
但一項名為Cochrane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研究發現,可能事實并非如此[6],在接受含鉑雙藥輔助化療的IB期NSCLC患者中,患者5年OS率從55%提高到60%,與II期(從40%到45%)和III期(從30%到35%)的患者獲益相似,絕對值均提高了5%。為此,Daniel Morgensztern MD 等研究人員開展了另一項回顧性研究,旨在評估T2N0M0(根據第7版AJCC肺癌TNM分期,T2N0M0為IB-IIA期)的NSCLC患者完全手術切除后(R0切除)輔助化療的療效。
該研究結果于2016年發表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雜志上(IF=13.357),這項研究的數據來自美國國家癌癥數據庫(NCDB),由美國外科醫師協會癌癥委員會和美國癌癥協會聯合收集數據。該研究對于早期NSCLC患者是否進行輔助化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為延長NSCLC患者5年OS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研究方法
該研究從NCDB中篩選出2004–2011年間,病理分期為T2N0M0的NSCLC患者,接受R0切除后,分為兩類:①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②未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觀察組),并根據患者腫瘤大小分為4組:3.1-3.9 cm(S3)、4-4.9 cm(S4)、5-5.9 cm(S5)和6-7 cm(S6-7)。手術后1個月內死亡的患者被排除在外,僅納入手術切除后120天內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
輔助化療能顯著改善腫瘤大小為3.1-7cm的患者的OS
在納入分析的25267例患者中,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4996名(19.7%),而觀察組的患者20271名(81.3%)。與觀察組相比,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年齡更小(p<0.001)、腫瘤直徑更大(p<0.001),接受下葉切除的患者少于觀察組(6.1% vs 8.6%,p<0.001)。
1.單因素分析:無論大小(3.1-7cm),患者均能從輔助化療中獲益
在單因素分析中,觀察組患者的5年OS率與腫瘤大小成反比,5年OS率的范圍從S3組的55%降至S6-7組的44%。而在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中,5年OS率的范圍從S6-7組的64%到S3組的67%(圖1和表1),這意味著:大小為3.1-3.9 cm(S3)、4-4.9 cm(S4)、5-5.9 cm(S5)和6-7 cm(S6-7)的腫瘤,接受輔助化療后,他們的5年OS率沒有顯著的差異。
圖1 根據腫瘤大小和輔助化療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A)腫瘤大小3.1至3.9 cm,(B)腫瘤大小4至4.9 cm,(C)腫瘤大小5至5.9 cm和(D)腫瘤大小6至7cm。
表1 單因素分析的總生存期(輔助化療組與觀察組比較)
2.多因素分析:S3、S4、S5和S6-7組的5年OS率絕對獲益分別為8%、11%、9%和16%
在多因素分析中,輔助化療與所有腫瘤大小組的生存期增加有關,意味著輔助化療可以顯著改善不同腫瘤大小組的中位OS和5年OS率,S3、S4、S5和S6-7組的絕對獲益分別為8%、11%、9%和16%(表2)。其中,在S3患者中,觀察組的中位OS和5年OS率為78.9個月和60%,而輔助化療組為101.6個月和68%(圖2)。
表2 根據腫瘤大小,化學療法與觀察性傾向得分匹配
圖2 S3組患者根據是否接受輔助化療的OS 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
研究人員提出,正如預期的那樣,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5年OS率根據患者腫瘤大小存在顯著差異,然而接受輔助化療患者的5年OS率非常相似,這提示了輔助化療在不同腫瘤大小患者人群中都有生存獲益,且在直徑較大的腫瘤患者中獲益較大。
這項研究數據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患者選擇或未選擇輔助化療的原因相關信息有限,此外,關于手術切除前的分期標準、所用的化療方案和手術死亡率沒有相關數據。但該研究的數據表明,無論腫瘤大小如何,T2N0M0期完全切除的NSCLC患者都可以從輔助化療中獲益,從而改善患者的長期OS。
翻譯校閱專家
邢文群教授
-
河南省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
-
中國抗癌協會縱膈專委會常委
-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委會營養通路學組委員
-
河南省抗癌協會食管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河南省抗癌協會肺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河南省抗癌協會縱膈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河南省醫學會胸外科學分會常委
-
《食管疾病》雜志編委
尚長海教授
-
河南省抗癌協會理事
-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熱療專業委員會河南省學術分會副主任委員
-
河南省醫師協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
河南省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
河南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
河南省抗癌協會縱膈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
河南省醫學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
河南省醫學會肺癌微創學組委員
-
河南省醫學會大腸癌微創學組委員
-
河南省醫保局專家組成員
-
信陽市醫學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
-
信陽市抗癌協會副理事長
-
信陽市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理事長
-
信陽市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信陽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信陽市”勞動模范”
-
信陽市胸腔鏡食管癌、肺癌外科開拓者
-
信陽市中心醫院腫瘤科總主任
參考資料:
[1]J.A. Howington, M.G. Blum, A.C. Chang, et al.Treatment of stage I and 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3rd ed: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hest, 43 (2013), pp. e278S-e313S
[2]P. Goldstraw, J. Crowley, K. Chansky, et al.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seven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urs J Thorac Oncol, 2 (2007), pp. 706-714
[3]R. Arriagada, B. Bergman, A. Dunant, et al.Cisplatin-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350 (2004), pp. 351-360
[4]T. Winton, R. Livingston, D. Johnson, et al.Vinorelbine plus cisplatin vs. observation in resec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352 (2005), pp. 2589-2597
[5]J.Y. Douillard, R. Rosell, M. De Lena, et al.Adjuvant vinorelbine plus cisplatin versus observ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stage IB-IIIA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djuvant Navelbine International Trialist Association [ANIT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Oncol, 7 (2006), pp. 719-727
[6]J.P. Pignon, H. Tribodet, G.V. Scagliotti, et al.Lung adjuvant cisplatin evaluation: a pooled analysis by the LACE Collaborative Group J Clin Oncol, 26 (2008), pp. 3552-3559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