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疫苗接種是預防HPV感染的有效方法,是防控HPV感染相關疾病的一級預防措施。
HPV是雙鏈DNA病毒,可引起人體皮膚黏膜上皮增生。HPV主要通過性生活或密切接觸傳播。80%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過一次HPV感染,90%以上的HPV感染可在2年內自然清除,僅不足1%的患者發展至子宮頸癌前病變和子宮頸癌。高危型HPV持續性感染是下生殖道高級別上皮內病變和癌發生的必要因素,已成為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
目前已確定的HPV型別有200余種,根據有無致癌性,將HPV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建議,將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定義為高危型,而將HPV 26/53/66/73/82定義為中危型,其中以HPV 16/18誘發癌變的風險最高。
2020年國慶節期間,《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HPV疫苗防范宮頸癌的“里程碑性研究”:根據瑞典全國2006-2017年間,近170萬10-30歲女性的數據顯示,接種四價HPV疫苗,能夠使女性浸潤性宮頸癌發病風險下降63%。
該研究首次真正確立了HPV疫苗的抗癌作用,并顯示在10-17歲年齡段接種HPV疫苗的女性,宮頸癌發病風險可較沒有接種疫苗下降88%;即使在17-30歲接種的女性,仍然有53%的獲益。
然而,我國城市女性初次性行為中位年齡為22歲,農村為21歲,超過10%的15-19歲女性已有性生活。國產雙價HPV疫苗(大腸桿菌)研究顯示,9-14歲女性接種2劑次可獲得與接種3劑次相同的免疫效果。因此,13-15歲女性在首次性行為前接種HPV疫苗的獲益可最大化。
一項納入約5.1萬例中國女性的198項研究的匯總數據顯示,25-45歲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高達19.9%;隨著年齡變化,高危型HPV感染呈現17-24歲和40-44歲雙峰分布;且中國女性以單一HPV型別感染為主。結合我國女性高危型HPV感染流行病學特點和HPV疫苗在27-45歲女性中的保護效力,加之我國接種政策和子宮頸癌篩查覆蓋率低等國情,個體化接種策略是必要的,不應完全否定27-45歲女性接種HPV疫苗的意義。
基于上述證據,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與中國優生科學協會陰道鏡和宮頸病理學分會專家推薦:優先推薦9-26歲女性接種HPV疫苗,特別是17歲之前的女性;同時推薦27-45歲有條件的女性接種HPV疫苗。
參考文獻:
1.Lei J, Ploner A, Elfstr?m K M, et al. HPV Vaccination and the Risk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383(14): 1340-1348
2.人乳頭瘤病毒疫苗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