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SCLC)約占所有肺癌的15%,吸煙與其密切相關。男性的發病率較高,而在過去三十年里,男女性發病率差距正在縮小。
含鉑化療是局限期小細胞肺癌(LD-SCLC)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D-SCLC)的標準治療方案,鉑+依托泊苷是首選化療方案。LD-SCLC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別為58%和21%,ED-SCLC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別為29.4%和7%。本文總結了目前ED-SCLC免疫治療的相關研究進展及存在的挑戰。
SCLC的免疫治療
經治ED-SCLC患者的治療及維持治療策略
基于CheckMate 032研究以及KEYNOTE-028和KEYNOTE-158研究的匯總分析,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別批準納武利尤單抗和帕博利珠單抗用于ED-SCLC患者的三線治療。
在CheckMate 032研究中,與納武利尤單抗(12%)相比,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22%)雖然產生了較高的緩解率,但聯合治療并沒有帶來OS獲益。探索性分析中,與納武利尤單抗相比,聯合治療在組織樣本腫瘤突變負荷(tTMB)較高患者中的緩解率更高。任意治療組中,腫瘤細胞PD-L1表達與療效無關。
相比之下,在KEYNOTE-158研究中,與PD-L1<1%患者相比,帕博利珠單抗用于PS-L1≥1%患者時的緩解率更高(33% vs 6%),總生存期(OS)(14.9個月 vs 5.9個月)更優。但是,PD-L1表達并不是三線接受PD-1抑制劑的選擇標準。
在KEYNOTE-158籃子研究中,帕博利珠單抗在所有高tTMB表達(≥10mut/Mb,包括34例SCLC)患者中的療效較好。基于此,FDA已批準帕博利珠單抗用于高tTMB患者。
經治SCLC患者中,關于阿替利珠單抗、度伐利尤單抗、度伐利尤單抗+tremelimumab的I/II期研究并未顯示出有臨床意義的結果。同樣,III期CheckMate331(納武利尤單抗對比拓撲替康或amrubicin用于復發SCLC患者)并未達到OS、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緩解率終點。
目前,研究者正在探索誘導化療后免疫維持治療用于ED-SCLC患者的療效。在一項II期研究中,帕博利珠單抗在45例ED-SCLC患者中的療效有限,而在探索性分析中,PD-L1≥1%的患者療效更好。此外,3臂III期CheckMate 451研究并未達到主要終點,也不支持免疫治療用于SCLC的維持治療。總之,雖然有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免疫治療用于SCLC,并目前研究并不支持無化療方案用于SCLC。
ED-SCLC一線治療
免疫治療(PD-L1/PD-1)+化療在3項III期臨床研究(IMpower 133、CASPIAN和KEYNOTE-604)和兩項II期臨床研究(REACTION、ECOGACRIN5161)中得到驗證。大多數研究提示,與化療相比,PD-L1/PD-1+標準化療可改善患者OS。免疫治療的加入可使患者OS延長約2個月,可使死亡風險降低約25%。接受免疫聯合治療的SCLC患者1年和2年OS率分別為~50%和~20%。
3項III期研究均不允許交叉治療,化療組僅5%~10%患者接受后續免疫治療。其中,IMpower 133、CASPIAN研究顯示,免疫治療+化療可改善SCLC患者OS。而KEYNOTE-604研究并未達到主要OS終點預設的療效邊界值。
基于此,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準阿替利珠單抗+化療、度伐利尤單抗+化療用于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
IMpower133研究和CASPIAN研究類似但也所差異,前者只允許使用卡鉑,最多使用4周期,兩組均可接受預防性腦照射(PCI);而CASPIAN研究中,患者可使用順鉑,兩治療組約25%患者接受了順鉑,度伐利尤單抗組患者接受4周期化療,而對照組可接受6周期化療(57%患者完成了6周期化療),僅對照組可接受PCI。
兩研究均采用了免疫維持治療。同樣,值得注意的是,CASPIAN研究中,與單獨化療相比,度伐利尤單抗可顯著改善患者OS(12.9個月 vs 10.5個月,HR=0.75,P=0.003),而度伐利尤單抗+ tremelimumab+化療并未改善OS(10.4個月 vs 10.5個月,HR=0.82)。
REACTION研究將化療后達到緩解的患者隨機分配至帕博利珠單抗+化療組或化療組,結果顯示出聯合組OS的明顯改善(雖然交叉率為30%)(12.3個月 vs 10.4個月,HR=0.73),但未達到PFS主要終點(4.7個月 vs 5.4個月,HR=0.84)。同樣,ECOG-ACRIN 5161研究也未達到免疫+化療方案改善60% PFS的預設目標。
其他免疫治療相關研究
目前,在ED-SCLC患者中開展的其他II/III期研究包括:PAVE研究(avelumab+化療)、NCT04005716(替雷利珠單抗)、NCT04012606(toripalimab)、NCT04063163(HLX-10)、NCT03041311(阿替利珠單抗+ trilaciclib)。
TIGIT表達于74%的ED-SCLC患者中。III期SKYSCRAPER-02研究正在評估tiragolumab(一種TIGIT抑制劑)+化療用于ED-SCLC患者的療效。
巖藻糖GM1神經節苷脂 (fucosyl-GM1)在75%~90%的SCLC中表達,而在正常組織中很少表達。BMS-986012首個人源化IgG1抗體,對巖藻糖GM1神經節苷脂具有高度親和力和特異性。
有初步研究發現,BMS-986012+化療用于SCLC一線治療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目前正在開展探索BMS-986012+化療+納武利尤單抗療效的II期研究。
此外,新型免疫療法也正在探索中,包括靶向DLL3的CAR-T細胞療法(AMG119)、雙特異性T細胞抗體(例如,靶向CD30和DLL3的AMG757)。
SCLC免疫治療的挑戰與展望
毫無疑問,免疫治療策略為ED-SCLC建立了新標準。但目前,免疫治療在SCLC中的應用仍存諸多挑戰。
免疫微環境與亞型
雖然TMB在SCLC中高表達,但其獲益程度與非小細胞肺癌(NSCLC)相比有一定差距,可能原因是二者間各組織學類型的差異。NSCLC中PD-L1≥1%患者約占60%;而SCLC中PD-L1≥1%約占15%,而且PD-L1主要表達于免疫細胞(50%)而非腫瘤細胞(6%)。
除TMB和PD-L1表達與腫瘤免疫原性相關外,腫瘤微環境也影響免疫原性。SCLC的免疫亞型數據有限,與NSCLC相比,不同免疫類型也可能解釋了不同免疫治療的療效差異(下圖)。
圖 SCLC和NSCLC的免疫微環境
更好地了解免疫微環境對于闡明新型免疫治療策略是必要的。近期,有學者提出了四種主要SCLC亞型,這四種亞型由四種關鍵轉錄調控因子(ASCL1[A]、NEUROD1[N]、POU2F3[P]和YAP1[I])表達差異而被區分開來。這種新分型可能對治療有一定指導意義。
生物標志物
既往研究提示,PD-L1和TMB均不是預測免疫治療用于SCLC患者療效的強有力預測因子。對于免疫治療耐藥性的探索也是研究者面臨的一大挑戰。液體活檢可以評估循環腫瘤DNA,可能是療效預測的替代標記物,其是否可作為探索SCLC耐藥機制的有效工具,值得進一步評估。
老年患者、PS評分較差的患者
隨機II/III期研究一般納入中位年齡≤65歲,且狀態良好(PS評分為0或1)患者。而在真實世界中,SCLC患者診斷時的中位年齡為71歲,并且老年SCLC患者(≥70歲)占比正逐漸增加;多達三分之一SCLC患者的PS評分為2,15%患者PS評分為3~4;高達60%老年患者的PS評分為2,預后較差。目前正在開展的II期SPACE研究和III期MAURIS研究均納入了PS評分2分的患者。
參考文獻
Remon J, Aldea M, Besse B, et al.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slightly less orphan disease after immunotherapy, Annals of Oncology (2021),doi: https://doi.org/10.1016/j.annonc.2021.02.025.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