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為晚期乳腺癌患者謀略,馬飛教授有話說!
“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226萬例,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癌癥。更加觸目驚心的是,近十年晚期乳腺癌領域的療效改善并不明顯。”3月28日,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馬飛教授在“2021中國腫瘤健康管理大會暨第五屆乳腺癌兩全管理首席專家論壇”上如是說。
“2021中國腫瘤健康管理大會暨第五屆乳腺癌兩全管理首席專家論壇”圍繞常見惡性腫瘤的規范化診療與質控、全方位跨學科管理等多方面話題探討。會上,馬飛教授介紹了“中國晚期乳腺癌診療能力促進項目”,醫學界腫瘤頻道就此話題與馬飛教授進行了交流。
躍居惡性腫瘤首位,
中國乳腺癌患者該何去何從
▌醫學界:目前乳腺癌發病率已經躍居惡性腫瘤首位,請您談談目前我國乳腺癌的診療現狀如何?
馬飛教授:目前,我國的乳腺癌診療水平已經有了大幅度提高,醫療條件較好的地區已經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存在一定的區域差別,整體來看中西部地區比東部沿海地區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農村患者比城市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第二,我國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診斷率較低。初診患者大多處于II期、III期,而西方發達國家患者多為I期,甚至0期。
第三,大眾對乳腺癌不夠了解,很多人會談癌色變,或者諱疾忌醫。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長期以來累積的區域醫療差異,各地區醫療均質化做得并不好,很多患者不信任基層醫院的醫生。此外,全民篩查至關重要,目前我國乳腺癌篩查率并不高,患者早期診斷率較低,生存情況難以提升。而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度不高,意味著我們需要加強科普宣傳。健康中國,科普先行,只有全民的健康意識提高了,才有可能改善這些現狀。
▌醫學界:能否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 “中國晚期乳腺癌診療能力促進項目”包含了哪些內容?以及開展該項目的初衷和意義是什么?
馬飛教授: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整體乳腺癌患者中的比重較大,初診患者中有3%~8%為晚期,早期乳腺癌患者經過治療后,依然有30%~40%進展為晚期。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并不樂觀,其5年生存率僅為20%,而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夠達到95%以上。想要攻克乳腺癌,重點在晚期乳腺癌。相比早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的治療選擇比較多,診治過程更為復雜,個體化差異更大,這使得晚期乳腺癌的治療特別疑難。因此,對于晚期乳腺癌的診療能力建設意義重大。
“中國晚期乳腺癌診療能力促進項目”包含幾個方面,首先,標準先行。我們在2020年制定了《中國晚期乳腺癌規范診療指南》,該指南由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和行業協會共同制定并推進。第二,要將標準落地到臨床實踐中。有的醫生可能對指南的理解并不夠透徹,因此,我們通過實際病例會診來提高診療水平,建立實戰經驗。第三,我們會遴選經典的病例,制作成病例集出版,并在全國進行推廣。將這三方面形成一個“閉環”,來提高晚期乳腺癌整體的診療水平。
標準先行,中國智慧同步國際
▌醫學界:您剛提到標準先行,那么,《中國晚期乳腺癌規范診療指南》有哪些更新要點?更新的意義是什么?
馬飛教授:之前叫《共識》,這一次叫《指南》。這兩個字的變化說明它是有一定行政約束力的,更加權威。此外,明確了一線和二線優先方案順序及具體推薦級別,使醫生能根據推薦級別和研究進展,選擇適合的方案。同時,本次更新也增加了中國創新藥物,充分體現中國智慧對于乳腺癌領域進步的貢獻。
舉例說,在HR陽性HER2陰性的晚期乳腺癌治療領域,一線治療推薦靶向藥物CDK4/6抑制劑聯合內分泌藥物的治療方案(IA)。二線和后線治療推薦,對于一線內分泌治療后進展的患者,根據近年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療的進展和藥物在中國的可及性,基于既往治療方案做對應推薦和其他治療方案的建議。
這與2018年共識相比:明確了一線和二線優先方案順序及具體推薦級別,使醫生能根據推薦級別和研究進展描述,給患者選擇更適合的方案。在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方面,與國際指南的不同:增加中國創新藥物。對比2018年共識的更新在于:一線強調雙靶,二線增加近2年抗HER2治療新藥,包括中國創新藥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晚期乳腺癌規范診療指南》中還包含了在中國沒有上市,但是在全球其他國家已經上市的一些藥品,因為在中國某些地區,通過“先行先試”的政策,患者可以合法合規的使用這些藥物。比如說在海南博鰲醫療先行區,就有這樣的政策。
《中國晚期乳腺癌規范診療指南》
臨床落地,搭建晚期乳腺疑難病例會診平臺
▌醫學界:關于晚期乳腺疑難病例會診平臺的搭建,能否請您介紹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目前已經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并分享相關經驗?
馬飛教授:我們醫院一直在探索病例會診制度,已經初具成效。通過會診,匯集專家力量,給疑難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病例上傳系統,形成病例展示平臺,將數據庫展示給全國醫生,共同交流和學習。目前,病例系統已經搭建起來了,并與出版機構進行了溝通,未來,我們會遴選一些優秀的病例進行出版。
現在,我們已經跟許多地區的醫院進行了疑難病例的會診,給予相應的指導。未來我們將重點聯合一些區域的會診中心,在全國形成一個“以點帶面”的疑難病例會診的學術交流平臺。
“中國晚期乳腺癌診療能力促進項目”從指南更新到疑難病例會診的實踐推進,再到病例集展示個體化治療方案與臨床結局,這個閉環的每2-3年一輪的更新將會讓我們看到中國晚期乳腺癌診療水平的進步和2030健康中國目標的最終達成。我們也呼吁更多的相關人士參與進來,通力合作,打破學科分界,打破地域分界,最終,助力晚期乳腺癌規范與創新,助力患者生命長度和生活質量。
專家簡介
馬飛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治療中心主任。
兼任: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專委會秘書長、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委會副主委、國家癌癥中心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規范委員會秘書長、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入庫專家、中國藥師協會腫瘤專科藥師分會副主委、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心臟病分會副主委、
中國抗癌協會多原發和不明原發腫瘤專委會副主委、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委會秘書長、全國女性卵巢保護與抗衰促進工程專委會副主委、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腫瘤分會總干事長、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腫瘤治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腫瘤化療質控專委會主委等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醫生”、“中國腫瘤青年科學家獎”等榮譽稱號。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