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2021年4月10日,由醫學界傳媒主辦的“2021醫學界價值醫療大會暨第二屆泰山獎頒獎儀式”在上海召開。
4月10日,“2021醫學界價值醫療大會暨第二屆泰山獎頒獎儀式”在上海召開。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鄔驚雷主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光偉教授和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金春林主任及百余位醫療、醫藥、醫保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制藥企業、創新產業管理者等,出席本次會議。
本次會議主辦方“醫學界傳媒”創始人、CEO陳奇銳介紹,“泰山獎”創辦于2019年,其命名取自“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者責任、重于泰山”之意。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鄔驚雷主任認為,“泰山獎” 取詞五岳之首,從公共衛生、醫療、管理等方面支持中國價值醫療的推動,完美地體現了醫療衛生健康服務的重要性。
“價值醫療就是最具性價比的醫療服務。從臨床醫生角度來看,是以患者為中心,從醫病到醫人,為患者帶來有尊嚴的和健康的醫療。”葛均波院士說,“‘泰山獎’設置了臨床、公衛、醫療管理、公益、媒體和藥物相關的系列獎項,是推動各方共同實現價值醫療理念最好的方式,也是價值醫療踐行的最好方式。”
2021年度“泰山獎”花落誰家?
2021年度“泰山獎”共設八大獎項,包括臨床研究獎、診療方案獎、公共衛生獎、醫療管理獎、公益人物獎、醫療報道獎、新藥突破獎和企業貢獻獎。
個人獎項:
年度臨床研究獎: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劉建民教授
獲獎理由:
為世界卒中治療提供“中國方案”
劉建民表示,“泰山獎”能把臨床研究獎授予“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DIRECT-MT)”的研究團隊,是對中國腦血管病醫生過去20年對卒中防治工作的肯定。
這項研究結果從投稿到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只有一個月時間。“這個研究給我們的體會是,只有我們能和國際達到同一水平時,我們才可以看到真正的國際前沿問題。我們必須要用國際上通用的高標準研究方案來進行設計,研究過程必須科學嚴謹,每一步都嚴格的按照標準執行,最后我們的結果得到了國際認可。”
2017年,國家推出了“減少百萬新發殘疾工程”。劉建民教授說:“卒中的防控,我們還任重而道遠,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年度公共衛生獎: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立明教授
獲獎理由:
調查50萬人、追溯國人慢性病起源
“公共衛生的目的是通過全社會的努力,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疾病、保護與促進人們的健康。它的內容包括傳染病、慢病的防治,百姓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等。
公共衛生的本職是要發展公共政策,要依靠政府強有力的領導和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它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它的實施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這一點也在去年的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們看到,不僅是專家,廣大的基層人員也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未來,我們應該加強醫防結合和多部門協作,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應該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多學科背景的公共衛生隊伍作為技術支撐和保障。”
年度醫療管理獎:
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陳海嘯主任
獲獎理由:
中國首家“全國質量獎”獲獎醫院掌門人
“人民期待的醫療是什么樣的?我覺得就是五個核心:質量、速度、價格、溫度、尊嚴,我想這也是價值醫療最核心的要素。
2012年,我們建設了高標準的傳染病病房,有了百余間全負壓病房。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準備,使得我們非常有底氣。疫情剛剛來臨,我們就立即向政府提出,我們可以集中收治全臺州所有確診病例。最終,我們是浙江省收治病人最多的醫院,全部治愈出院。
臺州恩澤醫療中心作為一個地方性的醫院,一直在努力打造高質量的臨床診療體系和有溫度的客戶服務體系。2019年的臺州洪澇災害,全城停電停水,只有臺州恩澤醫院的燈亮著。在災難來臨之時,我們除了醫療工作,當時全城的老百姓都跑來我們醫院充電,我認為,這就是一家有溫度的醫院。
我想只要為老百姓服務,不斷為老百姓,為社會創造價值,社會也會對你認可。”
年度公益人物獎:
大愛清塵公益基金會王克勤理事長
獲獎理由:
創立中國首個塵肺病患者公益組織,救助百萬塵肺病農民
“在所有的職業病中,塵肺病占90%,塵肺病患者中農民占90%,可以說塵肺病是本世紀中國最嚴峻的社會和醫療問題之一。
塵肺病患者數量巨大,處境悲慘。從2011年‘大愛清塵’創立以來,我們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塵肺病患者和其家庭。這些年,我們也一直在動員人大代表通過提案推動塵肺病政策改善。經過不懈努力,國家對塵肺病問題越來越重視,推出了很多重要政策。
我也希望國家能進一步推動政策落地,為塵肺病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和生活保障。”
團體獎項:
年度診療方案獎:
中國胸痛中心聯盟
獲獎理由:
11載探索奮斗,推動中國胸痛中心建設布局
中國胸痛中心聯盟主席霍勇教授出席領獎,并介紹了中國為什么要建胸痛中心。
“過去30年,中國心腦血管發病死亡率上升很快。雖然技術進步很快,但絕大部分病人不能及時到達醫院,2/3的心梗病人都死在了院外。胸痛中心的建設,五年來縮短病人救治時間達到30%多,院內死亡率降低近了50%。
到目前為止,胸痛中心從培訓、認證到質控,建立了一整套完善標準,同時也實現了院前到院后,基層到公眾的有效聯動,目前胸痛中心已經建起了全國網絡,包括西藏、青海在內,實現100%的省級覆蓋,84%的地市級覆蓋,77%的縣域覆蓋。
我們把胸痛中心建設不斷深入,形成全市模式、全縣模式和全區模式。未來將形成以醫療機構為主的疾病急救、慢病管理和健康篩查的體系。未來我們將打造新型的心血管疾病防控體系,為健康中國建設做貢獻。”
年度醫療報道獎:
財新傳媒《新冠病毒何以至此》采編團隊
獲獎理由:
為觀察新冠疫情下的人類社會留下最佳記錄
《財新》科技新聞部副主任包志明出席領獎并介紹了報道幕后故事。
“疫情暴發之初,我們很多記者都自愿留在武漢,希望能提供最專業的報道。有些記者已經做好了回不去的準備。
在武漢,我們也見過很多讓人感動的場面,在武漢一線的護士,很多年齡都非常小。我還記得有一個姑娘是97年的,她打開行李箱拿東西的時候,里面有一個很大的抱熊,她不知道她將面對什么,就帶著玩偶奔赴了一線。在武漢抗疫過程中,大家都付出了很多代價。
我認為,無論是醫學界的人士,還是媒體人,都要擔起我們的職責,才能避免以后再出現類似這樣的悲劇。”
年度新藥突破獎:
澤布替尼膠囊
獲獎理由:
首個在美國批準上市的中國抗癌新藥,治療套細胞淋巴瘤完全緩解率高達78%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王志偉先生出席領獎,他說:“我們在開始澤布替尼項目的時候,考慮了兩點,一是療效要更好;二是安全性更高。這兩點的初心,就是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項目啟動大概半年之后,藥物就做出來了,后來獲得了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認證,在多個國家獲批,也順利進入了我國醫保目錄。
百濟神州已經成立11個年頭了。在下一個10年,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醫藥行業能做出不僅讓中國人受益,也讓世界患者受益的高質量的藥。”
年度企業貢獻獎:
諾華集團
獲獎理由:
近年來產品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最多的外資制藥企業
諾華集團(中國)副總裁許蘊蘭女士出席領獎,她說:“泰山獎是對我們過去多年努力的肯定,而且激勵我們未來能做得更好。獲獎高興之余,有兩個詞浮上我的腦海,那就是‘創新’和‘可及性’。
創新在整個醫療行業的發展中舉足輕重,過去6年,諾華在中國有近30款新藥和適應癥獲批。未來5年,我們希望可以達成50款新藥和適應癥的申請。到2024年,我們希望超過9成的中國新藥可以與國際同步,這是我們對創新的承諾。
可及性,也就是讓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藥。近年來,國家利好政策不斷出臺,諾華也積極參與其中,并推出患者援助項目。諾華旗下的企業每年為超過500萬的患者提供高質量、可負擔的藥物。
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本次會議除了頒發第二屆泰山獎獎項,與會嘉賓還以主題發言、圓桌討論等形式,就價值醫療定義和實踐、新時代公共衛生體系的使命與展望、醫者責任擔當和貢獻等展開充分討論,這也是一場學術碰撞的盛宴。大會還以直播形式,在“醫學界醫生站”App全程直播。
在這次會議上,“醫學界傳媒”創始人陳奇銳先生攜葛均波院士、李光偉教授、孫寧玲主任等共同啟動了第三屆價值醫療泰山獎評選。
葛均波院士熱情寄語,希望第三屆“泰山獎”可以納入更多的參評領域,評選出包括醫療、臨床、公衛、管理、公益、媒體、藥物創新、教育以及其他的獎項,讓泰山獎能越辦越好,成為醫療行業人人都向往的獎項。
往期精彩回顧
他發表了一項里程碑式的臨床研究,卻仍心懷憂慮
公衛老將李立明的三個“常識”
陳海嘯:小縣城走出的全國優秀院長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